友快網

導航選單

明十三陵為何有一座太監陵墓?哪個太監能夠獲得這麼大的榮譽?他有什麼顯赫的功績能入皇陵?

這座太監陪葬墓,就是王承恩墓。

明十三陵陵區內、毅宗朱由檢的思陵前有一座陪葬墓,這座墓的主人就是崇禎朱由檢的心腹太監王承恩。

王承恩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忠宦,清朝皇帝順治贊其“貞臣為主,捐軀以從”,也是中國歷史少有的有諡號的宦官,南明弘光帝賜諡忠愍。

王承恩是在萬曆年間入宮的,後被分配到崇禎的潛邸信王府當差,任掌管太監。朱由檢一出生,王承恩就負責照顧他的日常起居,直至崇禎吊死煤山,都未曾離開過他,從崇禎生到死,王承恩都是不離不棄,忠貞不二。

不似魏忠賢掌權後的黨同伐異,任人唯親,貪贓枉法,王承恩掌權後並沒有胡作非為,不曾組建自己的派系,也未曾賣官鬻爵,更未曾貪贓枉法,當有戶部尚書周延儒因其太監的身份,向崇禎進言,說他會是另一個魏忠賢,害他差點被崇禎殺死時,王承恩知他是為國進言,為過著想,因此事後也未曾有過一絲報復之心。

王承恩,就這樣專心侍奉在崇禎的身邊,協助他處理國事,幫助他挽救這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不曾做過一件危害大明王朝統治根基的事情。

縱然崇禎曾想殺掉他,王承恩對崇禎的忠心卻始終未變,在他眼裡,崇禎不僅僅只是他的主子,還是他從小照顧到大的孩子,崇禎是他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對崇禎,王承恩早已不存在什麼忠與不忠的問題,崇禎就是他活在這世上的所有期望,他期望著崇禎能成為一代英主,重振這破碎的大好河山。

然而,天命不可違,崇禎雖有中興大明之心,可性格卻實在是太有問題,猜忌成性,焦慮急躁,脾氣暴躁,這些中興之主最不能出現的性格,統統在崇禎身上出現。故而,最終大明還是亡了,亡在內憂外患。

1643年三月,李自成軍攻入北京。

太監王廉急告崇禎,叛亂已入城。崇禎聞悉,孤獨地坐在大殿上飲酒長嘆:“苦我民爾!”,太監張殷勸崇禎投降,崇禎大怒將其一劍刺死。

見大勢已去,崇禎命人將太子、永王、定王送到到勳戚周奎、田弘遇家,命其待時局平穩,再悄悄離京南下。之後,崇禎又回到後宮哭著對皇后說:“你是國母,理應殉國”,周皇后也哭著說道:“妾跟從你18年,陛下沒有聽過妾一句話,以致有今日。現在陛下命妾死,妾怎麼敢不死?”,說完便自縊而亡。

而後,崇禎又召來15歲的長平公主,流著淚說:“你為何要降生到帝王家啊!”,說完就拔出刀來砍中了她的左臂,接著又砍傷她的右肩,長平一聲驚呼昏死過去。之後,崇禎又揮劍刺死了年僅六歲的么女—昭仁公主。

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崇禎手執三眼槍,率數十名太監騎馬出東華門,欲突圍出京,可惜被叛軍亂箭所阻,只得退回。之後又跑到齊化門,此時成國公朱純臣早已叛變,面對崇禎的叫門,始終不開門。見此,崇禎只得再次轉向安定門,此時這裡的守軍早已四散逃亡,大門深鎖,太監以利斧也無法劈開。

拂曉,見四門都無法突圍,崇禎只得重返皇宮。此時天色將明,崇禎尚存一線希望,希望有忠君愛國之臣前來救駕,商討如何面對此危境。然而,崇禎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崇禎最後一絲希望破滅,他心灰意冷地說道:

“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

崇禎見自己已眾叛親離,無一人前來救駕,身邊只有數十位太監陪伴。崇禎怎麼也想不到,最後陪在他身邊的不是那些整天叫喊著忠君愛國計程車大夫們,而是他一直在擔心會造反的太監們,這真的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見此場景,崇禎再也生不起一絲希望,心灰意冷下走到了煤山,在一棵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死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隻紅鞋,時年33歲。

死前,崇禎在藍色袍服上大書:

“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崇禎死後,一直陪在他身邊不離不棄的王承恩亦也吊死於旁邊的海棠樹上,追隨崇禎而去。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就是封建時代計程車大夫們,京城未破時,他們一個個都在叫喚著自己是大明最忠心的臣子,可結果呢?真正能做到堅持自己的誓言,不投降外敵的臣子又有幾人呢?

歷代掌權人,最喜歡的莫過於王承恩這等忠僕,忠貞不二,無論自己處於何種境地,他都會堅定不移地跟隨在自己的身邊,不會生出一絲背叛之心。

因此,當清朝皇帝順治入關後,對王承恩是極力推崇。順治親自下詔將他陪葬在原只有皇族和妃嬪才能葬的明皇陵中,就葬在崇禎的身邊,讓他一直陪著崇禎,並親自題碑“貞臣為主,捐軀以從”,讓其名垂青史。

想看更多有趣,有料的歷史故事,可以關注公眾號:“澳古說歷史”。

上一篇:賈靜雯大女兒迎16歲生日!一家三口嘟嘴親吻好有愛,繼母罕見出鏡
下一篇:所有節目慘被停播,曾拒改國籍的“毒舌”主持金星,到底擋了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