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東南第一筆瑞安人池志澂的《全臺遊記》(上)

池志澂《全臺遊記》——

日據前夕臺灣社會實況(上)

池志澂(1854一1937),字雲珊,晚號臥廬。七歲就讀私塾。21歲(1875年,光緒元年)隨業師孫衣言(湖北藩司布政使)做幕僚。孫衣言調任江寧後,池志澂亦隨之赴寧,入孫衣言之弟孫鏘鳴執教主講的南京鐘山書院攻讀。

1881年,池志澂回家鄉瑞安,參加陳虯、許奇疇等組織的“求志社”。授徒治學,持清議,談新法,博學多才的池志澂在書法,楹聯,詩詞,史學,文學,中醫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是一位典型中國傳統文人。

陳虯等師輩們更是資助他赴滬、蘇、閩、粵、皖各省市遊幕(旅遊各地兼職作幕僚)考察。晚清弊政鎖國,列強蓄意侵犯均沾利益,一介平民的池志澂清醒地認識到:曾經輝煌的中國正像一隻在昏睡的病獅任人割宰。

池志澂年青時讀過有關臺灣的書籍。書中描述臺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一年耕種三季收成。那地方可富可強,可戰可守。池志澂喜愛旅行,也遊幕過好幾個地方,但沒有去過臺灣。

1891年(光緒十七年),有溫州老鄉赴臺灣北部軍營任職,邀請客居上海的池志澂同往。由北而南,在臺灣頭尾三年,走遍全臺。凡是山河要險,百姓生計,奇異民俗,原住民村落的險阻,漢族移民和原住民的社會交往,只要是方誌沒有記載過的,人跡還沒有所及的,都給記下來,並將所見所聞以日記文體第一人稱文言文如實記錄。如下以白話文第三人稱意譯。

1884年清法戰爭發生在基隆港

10月20日下午三時,池志澂乘斯美輪在上海起航,二百里之後,停宿在按子島。21日中午過舟山群島進入大洋,一路上巨輪犁波,大有乘風破浪之快意。22日下午四時到達基隆。

基隆三面環山,一面臨海,船隻進港像進雞籠,後人嫌雞籠太土才改名。池志澂還是稱之原名。基隆港口寬敞,水深二,三丈。四季都可停泊巨輪。地理位置大致和福建沙埕持平。是東北亞至東南亞海上交通的第一要塞港。進出的船隻特別多。基隆港東南部還有很多煤礦,省府委任撫民理番同知,辦理地方民事和礦場的經營。為了防禦海寇,還沿海岸壘石築崗。池志澂和同行友人上岸喝酒時,看到街道相當熱鬧繁榮,沿街全是洋樓客棧,的確是一座典型的海港城市。

沈葆楨請設臺灣布政使司衙門

23日上午搭小船上岸後,乘8點的火車開往臺北府大稻埕車站,總共72裡。途中有一隧道,火車透過時充滿煙霧,聲音轟隆。雖然已是十月底,一路上田野中的麥穗和秧苗還是黃綠相間,像是內地四,五月份的景像。

25日池志澂和朋友在臺北城遊覽。當時的臺北剛剛升為府治。1884年(光緒七年)清軍擊退了侵臺的法國人,為了鞏固臺灣北部,欽差大臣沈葆楨請設臺北府縣。因國庫空虛,太僕寺清林維源出資協助興建臺北城。10裡護城河環繞著城牆,河岸遍植大樹。登高遠望,四周有崇山拱衛,中間是開闊平原。氣象宏偉,確實是全臺灣最佳。眼前在建的臺北城雖然設施還不完善,市民風氣還有待提升,池志澂斷定,十年之後的臺北城會像粵東,華南,華東各城市一樣繁榮富麗。

臺北大稻埕街道老照片

由於進出臺北府均需經過大稻埕,池志澂在遊記中預言,此地將會是今後臺北城市的發展重地。大稻埕在臺北府北門外,本身也是淡水縣的大市鎮。兩條大街上有數百家店面,大部份是茶莊。當時臺灣北部出產茶,樟,靛,油,煤。茶的年產量為兩千萬斤,以烏龍茶為最高檔,老美喝茶認烏龍。樟腦驅蟲入藥,靛青染布(譯者注:染青是中國文化元素之一),這些都是臺灣著名出產,是大陸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

26日,池志澂遊覽了臺北附近的艋甲(今萬華區),它也是當時淡水縣最大的市鎮,位於龜山,基隆山之間,和福州閩江是相對應的港口。艋甲處處是歌樓舞館,這讓池志澂心醉(譯者注:在已丟失的《雪鴻記》中可能有所描寫)。下午4點,池志澂起身回臺北。

27日,池志澂在大稻埕乘船到淡水。內河碼頭就在長240丈的鐵路橋邊。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這麼宏偉的建造物。從大稻埕到淡水是40裡,池志澂認為沿途的風景和浙江蘭溪等地相似。他建議在兩岸多蓋樓房,密植柳樹,其景色就會更美。池志澂又預言:臺北的興盛一定會是從淡水河沿岸開始。

清朝淡水海關稅務司地界

到達淡水已是中午時分。淡水城依山而建,分上,中,下三街。中,下兩街人口稠密,街道擁擠。由淡水街道往西二,三里就是淡水港。淡水河兩岸為山,卻多有暗沙,雖然也是深水港,輪船要在漲潮時才能進出港。淡水,基隆相互寄依,是臺灣北部的兩扇門戶。淡水港口原來有荷蘭炮臺,現今也有新筑西洋炮臺,最近又設水雷局,海關。10月29日,池志澂由淡水回臺北城。

12月2日,池志澂離開臺北乘火車前往新竹訪友,總距離為150裡。一路經新莊,坡角,龜山,桃園,崁子腳,在中壢換車。當時的桃園還只是名為桃仔園的大村落,山青水秀,十里路,滿山都種滿了紅豆,是文人所稱的“江南道上行”。

臺灣巡撫劉傳銘任上所建的鐵路

換車後,再往前就算進入新竹地面。第一站是重頭溪,接下是糞箕湖(譯者注:溫州話也講糞箕這個詞),然後是新豐,此段山勢平緩,兩嶺之間相隔溪流,由鐵路橋聯結。池志澂在火車上俯視橋下的村落,感嘆“雞鳴樹間,犬吠雲中”的奇景。

往南下一站就是當時的鐵路終點新竹。鐵道不算長,車速不算快,半路中還要換車,不過,一百廿多年之前這是中國獨資,又是首條通車營業的鐵路。為了防止外國的再次侵犯,當時的中原政權對臺灣省的建設是相當重視的。1875年(光緒元年),臺北升級為府,下轄基隆廳,淡水,宜蘭,新竹諸縣。二百多年前臺灣設省時,新竹還只是用茅竹圍成的浦口村落,池志澂看見的新竹已是設署置縣城,大有發展前途,他指稱皆因其背靠崇山,面臨大海,處於南北交通要道,又寄依淡水,基隆都會港口。

建於200年前的新竹東門(迎曦門)

池志澂在新竹停了兩天後,準備到彰化看看。友人告訴他,彰化在大甲溪以南50裡。只有過了大甲溪的急湍,才能抵達。因為步行速慢,從新竹西門40裡以南的後壟就歇夜了。第二天起程約33裡的地方是貓裡(今苗栗)。再往南15裡就到大甲溪。著名的大甲席就是利用當地盛產的藤草編制的。

第一次出遊線路示意圖

因為陰雨,池志澂在大甲溪北岸等了三天也無法過溪,只好原路折回新竹。又乘火車回桃園而前往大坷莰山區。此地位於桃園南面15裡,盛植樟樹,煮熬樟木可制樟腦。離開大坷莰後,池志澂搭火車由桃園回臺北。

第二天,乘東向火車訪問金沙局工作的友人。金沙局位於基隆山東南二十里,出產金砂,煤,硫磺等礦物。轄區內還有全中國第一口噸級產量的油井。金沙局再往南二三十里,包括三貂嶺都是其轄區,不過,三貂嶺已屬宜蘭地界。金沙局轄區內聚積著臺灣的精華和資源。

老中新交通水平線在如今的三貂嶺並列

池志澂極力呼籲儘快開發三貂嶺和大坷莰山區。可是這些地區在當時都還屬於高山族原住民保留地。(譯者注:30年以後,池志澂在《全臺遊記》自序中怒吼:我們中國自有必興之地,中國人不能親自讓她興盛,卻在外國人手下得以興盛。這怎麼不叫人痛心!這怎麼不叫人可惜!)

快到1891年底時,池志澂結束了為期半個多月的北部旅遊,回臺北在臺北府任幕僚。四個多月以後,有上海友人張經出任臺北商務局總經理,池志澂又應邀轉任商務局辦理鐵路票房事務。

(末完待續)

作者:莊青甌

2021年6月

編輯/策劃:丁乙

往期選讀

上一篇:要時刻緊繃安全生產這根弦
下一篇:剛剛!暴雨+雷電!雨雨雨來“降火”,終於要涼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