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寫字發澀,可能有這4個方面的原因

一般而言,寫字發澀是因為有摩擦力。也就是毛筆的筆鋒和紙面有相互作用。而能夠造成“澀”這個效果的必備條件,是紙面、筆鋒、腕運、墨汁之間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產物。

一、紙面

書法用紙,是分練習用紙和作品用紙之分的。比方說一開始我們練習書法用的毛邊紙,就有光滑的一面和粗糙的一面。

一般而言,手工毛邊紙其實是兩面都是粗糙的。機器造的紙是兩面特性不同。

而我們在用機器造的紙面上書寫的時候,就能夠很明顯的感覺到,雖然是同樣一張紙,但是光滑的一面和粗糙的一面書寫感覺是截然不同的。

一般來說,光滑的一面不容易產生“澀”的感覺,粗糙的一面則會產生“澀”這種效果,而且非常強烈。因此,在這個意義上那個來說,紙張效果上的不同,也是我們產生不同書寫感受的一個原因。

相對不光滑的紙面、粗糙的紙面,更容易產生“澀”的效果。

二、筆鋒

筆鋒是直接與紙面進行接觸的部分。筆鋒的材料、特質、形態和書寫狀態,都會影響我們在書寫過程中的感受。

(1)筆鋒的材質

相對柔軟一點的、彈性較差、流暢度較差的毛筆筆鋒,更容易產生“澀”的效果。比方說羊毫,質地柔軟。但是正因為如此,才更容易在筆鋒執行過程中“滯澀”在紙面上。

軟而綿的筆鋒,相對來說,與直面接觸的面積也就會很大,而接觸面積大了,摩擦力自然就足。相對的,質地堅硬、柔軟性較差的筆鋒摩擦力就小的多,因此,很難產生“澀”這樣的摩擦力。比如狼毫,質地堅硬,與直面接觸面積不大,就更容易滑在紙面上,而產生不了“澀”覺。

這些不同的材質,因為他們本來天生就具備的特性,讓他們有不同的書寫感覺。但是其他方面的因素有時候也會改造、甚至完全顛覆原來筆鋒的“滯澀”感。

(2)筆鋒形態

筆鋒形態聚攏,筆芯正,尖鋒挺立,則書寫過程中“滯澀”感明顯。相反,筆鋒渙散、筆芯不正,則更容易產生“滑”的效果。這些不同的效果,當然是與筆鋒形態對筆鋒與直面接觸的面積不同造成的。

(3)書寫狀態

這裡強調書寫狀態,其實著重強調的是,一個人,在拿起毛筆,書寫書法的時候,內心的心理狀態。

比方說,當我拿起毛筆的時候,我想象這這個毛筆想堅硬的刀鋒一樣銳利,那麼寫出來的字,也會相對的挺拔、硬朗的多。

假如,我把毛筆想象成一個軟趴趴的刷子,就很難寫出硬朗效果的字了。

而在書寫過程中,想象狀態的不同,人們內心以及對於筆鋒的感觸就不一樣,偏向於相信刀鋒的,自然“滯澀”感就會很強烈。

三、腕運

腕運對於我們書寫感覺的調節,其實是間接透過對於筆鋒狀態的改變來實現的。書法執筆的關鍵,就在於腕部到底能否完全的、靈活的發揮作用。

腕部正中的、垂直的執行,不偏不倚,就是正鋒的運筆姿勢,這個時候,執筆的力量就透過全身灌注於筆毫這小小的一端,力量用的越大,也就越容易產生“滯澀”感。相反的,腕部偏向於左邊或者右邊執筆,筆毫則會側鋒執行。而筆毫所承擔的力量,就相對應的因為接觸面積大而削減很多,滯澀感就會減少。

書法中,有一個專門用語,叫做“錐劃沙”。顧名思義,就是拿錐子在沙子上劃。我們在劃的時候,就會看到沙子自動的被分為兩撥,大小形狀完全相同。這個時候,會留下一道中線,這個中線。其實是筆鋒執行的軌跡。在劃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那種前行的“滯澀感”,而這種滯澀,就是澀。其實用錐子在光滑的石板上、石頭上劃,也一樣會產生這種“滯澀”的效果。而越是垂直的劃、用力地劃,這種摩擦力就越足。越是偏側、用力小,就越順暢,也就不容易產生“澀”了。

四、墨汁

墨汁在書寫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尤其是滯澀感,正是因為墨汁的緣故才產生的。我們都知道。墨汁主要的成分是炭黑、膠質和水。

而在這三種成分中,能起到滯澀效果的,就是“膠質”。膠質一方面讓炭黑可以更好的貯存,一方面又為中國書法藝術中的“滯澀”感提供了來源。越是膠質成分多的,就越容易產生澀感,越是膠質成分少,水分多的,就越清滑。而現在工業墨汁,大多數都是化學制造,在澀感上就會少很多,這也是我們提倡書寫書法用墨塊磨墨的原因。

總之,澀感的產生,離不開紙面、筆鋒、腕運、墨汁四要素之間的配合。

“澀”其實是書法中一種特別重要的感覺。也是我們在寫書法過程中,著力營造筆力的重要手段。澀,與之相對的感覺是滑。而滑給人的感覺是,油滑的、浮躁的,沉浸不下去的。

澀感在書法中,是好書法的標誌。一些書法家喜歡用澀感營造古拙蒼老的書寫形態,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楚王山書畫院 』蒐集整理

內容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上一篇:biorxiv:雄鼠模型使雄鼠成功分娩幼崽,可使其有效提高嬰兒智商!
下一篇:今日夏至,群發8個笑話,祝大家開心每一天!【火熱度-冷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