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讀書界,歷史飯圈濫觴於《羅馬人…》,興盛於《明朝那些…》,終結於《半小時漫…》

- Carproe 發自 易丘藏書閣 -

▋公眾號 EQbooks

在讀書界,歷史飯圈濫觴於《羅馬人的故事》,興盛於《明朝那些事兒》,終結於《半小時漫畫》系列。

▊ 歷史飯圈的濫觴:《羅馬人的故事》

 1992~2006出版

回想起第一次讀《羅馬人的故事》,竟是因為與作者

鹽野七生

的共情。

鹽野七生26歲遊學義大利,

深感日本是個沒有英雄的國度

,回日後不久又毅然出走,再赴義大利,定居羅馬,致力於研究羅馬史。

鹽野七生認為,每個人的心中都埋藏著一個英雄夢,而唯有昔日羅馬能讓人一圓夙夢。

雖然我對日本歷史、羅馬歷史的瞭解僅限於歷史課本書和央視的幾期紀錄片,但不知怎的,我覺得她說得很對,大概是我的

民族情緒

在泛濫,畢竟她承認了日本這個民族的理所當然的“短處”。

自1992年,鹽野七生就以古羅馬帝國為題材,開始編織她的英雄夢,她以每年一冊的速度,歷時15年,至2006年完成這部時空縱深長達一千多年的羅馬史。該系列叢書出版後,據說還引起日本、韓國商界、政、學界的巨大震盪。

而現在回想起來,

現下所有歷史飯圈行為都能從這套書裡找到其原型,實屬

歷史飯圈之濫觴

人就是這樣,只要沒有火燒眉毛的事,對根本性的問題往往健忘。

沒有人願意看到現實的全部,大多數人只希望看到他們想看的部分。(凱撒)

——《羅馬人的故事》

不過對於當時來講,書確實寫得很好看。鹽野七生一生沉迷於羅馬史,最後寫出來這一套書,

不是史學著作,而是歷史著作

,不拘泥於史料(可引用的相關史料太少),力求填滿空白,講述一個完整的、入情入理的故事,把羅馬的輝煌與衰落、經驗與教訓一一展示給讀者,尤其是那些對歷史有偏好的閱讀者。

但在閱讀過程中,

多數人肯定是偏好上升期而不喜歡(不忍心)下坡道,看到後半部分就看不下去了

。千餘年的羅馬史,前半部分日漸強盛,後半部分迅速衰落。不僅僅是這套書,對於劇情內容符合由弱變強,再由盛轉衰的書籍,“

後半部分沒啥看頭

”是常被提及的一句話。

而且這套書講述英雄,自然就把

英雄情結

融進了文字。所以在這套書中,有兩冊得分最高:一是講述

漢尼拔

的部分,二是講述

凱撒

的部分,且他們都出現在前面。

明明是歷史,內容卻由了作者的主觀性子。就像

《槍炮、病菌與鋼鐵》《甜與權力》

這兩本書,作者像是先有了所認同的論點,而後想辦法找到與之契合的論據,在此過程中只擷取可以支援自己觀點的事例來進行說明。最後導致“主角”被過於突出,變得臉譜化,歷史也被絕對化。

而這也

不得不讓人懷疑這類書籍就是在兜售概念

歷史飯圈的極盛:《明朝那些事兒》

 2006~2009出版

說起這本書,我的耳邊至今還在迴盪著學生時代我與同學們的高談闊論,朱元璋如何,朱棣怎樣,王陽明張居正牛逼……

大概是

在2009年到2014年之間,我親眼見證了許許多多的腦殘明粉誕生

……

說實話,這套書作為史書不甚嚴謹,作為小說的話又文筆欠佳,只能當做比教科書更通俗一點的歷史啟蒙讀物,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但又不得不說,裡面的故事真是好看,好看到沒什麼事就想翻一翻,就像現在的人,拿著手機沒什麼事時就想開啟抖音刷影片一樣。而且在當年讀的時候,我還畫了一張時間表——明朝大事年表,因為我覺得

這套書有一個缺點,就是主次不分

。作者當年明月最常出現的情況就是一寫就剎不住車,順帶提及的人物也要濃墨重彩佔很大篇幅,經常一條線跑偏變成別的事,看著看著就看不動了,真不知道他怎麼好意思說自己不愛講廢話。

有人說,從受眾數量上看,這套書的普及功能應該算是一流,而之所以那麼多人覺得好看,只是因為歷史本身好看而已。

而現在,要我來評價這套書的話,只能說,

能勾起大家讀其他書的書,那就是好書!

在此之後,內容略嚴肅的《

大明王朝1566

》被更多人翻開,而且還為《

萬曆十五年

》這本舊書添了把新柴。

另有《這個歷史挺靠譜》《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易中天品三國》等書籍出圈。

在那幾年裡,《百家講壇》對於很多人喜愛上歷史故事自然也是功不可沒,王立群、易中天、袁騰飛等幾位老師也成了當紅明星。

▊ 歷史飯圈的終結:《半小時漫畫》系列

2017~2020出版

半小時漫畫系列,作者二混子,這套書至今已有16冊,其中包括中國史、世界史、哲學史、唐詩宋詞和經濟學等。

從前言中來看,作者說是

為了在這個讀圖時代還能讓更多的人有了解歷史的興趣

,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個書是想要接地氣的,然而地氣接得並不太夠。

書中充斥著的過分戲說、避重就輕的觀點、低俗到略使人不適的笑點、海量的方言,這些內容堆疊在一起,加上營銷宣傳,

表面上受歡迎自是理所當然

有段時間,我就想這書應該是給小孩子看的,普及一下歷史嘛,當做入門讀物還是可以的。當時我甚至想給小外甥送一套,直到後來,當我看到小外甥在看動畫片時,又不忍心了。因為

動畫片中虛構的劇情簡直要比這所謂的“趣味歷史”強太多

…… 我也不想讓小外甥那本就不大的小臥室裡再多一摞礙事的花綠紙片。

這套書最先出的中國史部分,

書中那極其膚淺、近乎常識一般的內容,如果還有讀者說這本書幫助自己理清了脈絡,那我不禁對這些讀者的知識貯備和綜合素質表示懷疑和悲哀

。這些東西莫要說一箇中學生,我在十歲之前就能說出比這些多得多的內容了。

而其他幾冊,包括世界史、經濟學等,只能說是深度不足、淺顯有餘,入門級別都算不上。可以說,

這套書彷彿讓人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年齡段來看

——兒時有比這更好看的,少年時又不屑於這般淺顯的,青年成熟時更不必多說……

倒是可能適合小學一二年級的老師來看,以便用這種方式來給學生們講一講歷史小故事,不過裡面的葷段子就算了。

這套書,二混子沒混太好……

——————————————————————————

▊ 歷史飯圈

在當下的環境裡,如果你說自己欣賞某個歷史人物,他是你的楷模,這很正常。但如果你說某個歷史人物是自己的偶像,你是他的粉絲,味道忽然就變了些。

曾看到有句話說:

相聲都飯圈化了,歷史也差不遠了

以明史為例,在《明朝那些事兒》這套書誕生之前,就已經有人在研究明史了,這是肯定的。這些明史專業研究者為“

知識一派

”,而後各種關於明朝的歷史通俗讀物、歷史劇的出現又讓“

通俗一派

”的大眾崛起,“知識一派”也跟著搭了順風車。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是當年明月,他曾是一名公務員,現在依舊在官場。我不清楚研究明史對其官途是否有益(現成的經驗),但其實當年很多喜歡和研究明史的人除了學者、教授以外,更多的就是官場人士。所以“通俗一派”的大眾崛起後,“

最後一個漢族王朝

”,“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等類似的印象點大行其道

,它們除了讓底層人民很容易感懷和共情之外,也更像一種從一開始就是自上而下的引導“正統”民心的文史運動,吸收底層群眾的手段。

比如當你在想象明朝的場景時,想到的會是什麼?

幾乎一致的就是

朱家人、封疆大吏、政治家、文人、鐵血王朝

…… 以及那幾個印象點。

可是,

有幾個人會反過來想到底層百姓?

那些底層的百姓可以享受到我們所謂的

漢人王朝帶給他們的榮光

嗎?

信念中或許是閣老與家國情懷的心,可現實中卻是賤籍百姓的命……

關於明史飯圈化,說到這裡也算是說到頭了,因為誰也無法去嘲笑、貶低這些。

誰在誰其中,誰在誰後面,誰指點江山,誰身不由己,過去還是現在,均不便妄言。

此外,最容易被“飯圈化”的時代還有

戰國

時期和

三國

時期,為什麼?除了民族情懷、昔日輝煌等之外,因為大家在平時看到的相關資訊最多,小說、相聲、影視劇等等,而看到的其他朝代的資訊則相對較少。

然後又因為每個人掌握的資訊不對等,不匹配,就容易產生爭論——孰強孰弱,誰正誰歪,我喜歡誰,你喜歡誰……

所以顯而易見,偏偏就是那些不常被提及的朝代以及人物很難被飯圈化,

因為湊不夠人數,迷弟迷妹少一些,也就鮮有人跟你組團、爭論。

以上文章內容為筆者個人解讀或整理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上一篇:《大宋宮詞》的大V水軍們,你們可真是進過宮下過刀的
下一篇:躺平,650不夠吃:人怎麼活,要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