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後半句需引起重視,老祖宗的生活經驗

國人對於房屋有一種別樣的情感,總覺得房子要是自己的住著才舒心,所以很多人奮鬥大半輩子,就是為了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很多年輕人外出打拼,就是想在城市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現如今農村的居民越來越少,城市的房價倒是越來越高。

為什麼的人們都想一股腦的擠進城市生活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城市有更好的生活條件,更多的工作機會,更好的醫療資源和教育資源。

即便人們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後代考慮。很多80、90後小時候生活在農村,沒有良好的教育資源,沒有文化在這個社會很難立足。

他們拼盡全力想要在城市安家,一方面是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另一方面就是方便孩子以後的教育。不能夠讓孩子和他們一樣,因為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而被社會“欺負”。

而要想在城市安家,最基本的就是要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古代人和現代人對於房屋有著不同的追求,古人修建房屋的時候更看重的是周圍的自然條件,是否依山傍水等等。

而現代人買房子更加看重周圍的基礎設施是否便捷,比如到超市的距離、到學校的距離、到醫院的距離等等。

古人為了告誡後代對房屋的選擇,總結出了很多和建造房屋有關的俗語,這些俗語表達的含義,大部分都是周圍環境對家庭成員的影響。

這也和我們現在經常說的風水有關,有的人覺得這就是迷信,而有人卻將其奉為真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也沒有辦法做過多的強求。

但是我們需要辯證的去看待這些事情,這些俗語能夠流傳下來,至少證明它們曾經順應過時代的發展。

比如這句“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散子不歸”,需要引起重視,意思就是若是修建房屋的時候門前有墳,房子後面有池塘、河流等等,那麼後代就會收到不好的影響。

這句話看起來顯得有些迷信,實際上仔細分析其背後的深意,會發現說得很有道理。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門前墳”,這樣的情況其實很少見,只會出現在那種居住在深山老林裡面的人家。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都過著群居的生活。

農村的房屋基本上都是以村落為聚居形式,而城市則是以社群為最基本的形式。“門前墳”的情況只會出現在農村,因為大家都是在一起生活,所以通常不會將去世的人埋葬在別人的家門前。

但是有的人喜歡在深山裡建造房屋,這就很有可能會出現門前有墳墓的情況。在深山居住的人家平時很少跟別人打交道,這樣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會比較內向,甚至不懂得如何和人交往。

再加上這樣的生活條件比較艱苦,生病了很難及時到達醫院。再加上深山裡面有很多蟲子等等,若是不小心被這些蟲子咬到還可能中毒,這些都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所以若是長時間生活在深山裡面,孩子的心理健康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因為他們接觸不到除父母之外的其他人,也就不能夠懂得人際交往之間的規則。並且很少有女性願意嫁到這樣的家庭,農村家庭並不可怕,但是與世隔絕真的很可怕。

而“房後水”的情況更加少見,農村修建房屋基本上都是背靠青山、面向河流,並且房屋會和河流存在一定的距離。

這樣是為了防止夏天下暴雨,河流漲水之後會淹到房屋。“房後水”也是一定的道理,若是河流漲水之後很可能淹到房屋。

並且有積水的地方土質都比較鬆軟,很可能會造成地基的土質過軟,使得地基沒有辦法承受房屋的重量而出現不均勻沉降的情況。

並且基礎長時間受到水的浸泡,還有可能出現腐蝕的情況,若是基礎出現損壞,那麼房屋就有可能會倒塌。

房屋倒塌是很嚴重的情況,暫且不說建造房屋會消耗主人家大半輩子的積蓄,並且還有可能傷害到家庭成員。

再退一步講,即便房屋後面的水不會影響房屋本身,但它也是不安全的因素,尤其是對於家裡有小孩子的家庭而言。

小孩子本來生性愛動,對一切事物都很好奇,並且小孩都很喜歡玩水,若是小孩趁家長不注意,偷偷跑到屋子後面去玩水。

不小心掉進河裡就肯定凶多吉少了,所以無論出於什麼樣的考量,房屋都不宜建在河流旁邊。

上一篇:黨建引領啟用“紅色引擎” 教育整頓工作提質增效
下一篇:漢朝一位將軍,違背“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規定,他的結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