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一位母親向歸來的戰俘展示她兒子的照片,讓人心裡五味雜陳

每當看到一些帶有戰爭元素的歷史照片,我都很慶幸,自己出生在了和平年代,因為不用騎著白馬在戰壕裡航行。但那些生在戰爭時代的人,並不像我們這樣幸運。

戰爭裡從來不會有好事發生,伴隨而來的往往是殺戮、傷害和破壞。戰場上也是最嚴重缺乏同理心的地方,那裡沒有善良。殘酷、暴力的景象損害著你的思想和精神。戰爭年代大多數都是義務兵,在槍口下不得不奮起反抗,而一旦進入戰場,那將是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人被迫自相殘殺,不是戰死就是因為“懦弱”而被槍斃。

一位母親向歸來的戰俘展示她兒子的照片

這張標誌性的照片是在1947年維也納南部火車站拍攝的,攝影師

恩斯特·哈斯

(Ernst Haas) 目睹了首批 600 名來自東歐的奧地利戰俘,返回家鄉的動人場景。

照片裡一名帶著微笑回到維也納的戰俘經過一個老婦人,她手裡拿著一張她兒子的照片,我們看得出來,她既希望又絕望。

哈斯的照片記錄了人們在倖存者中,尋找親人的期待和悲痛。於1949 年 8 月在Heute雜誌首次登刊,僅一週後,就在當時著名的插圖雜誌《美國生活》上重印。

親人在維也納等待迎接歸來的戰俘

等待迎接親人的民眾,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情緒,從堅忍到歇斯底里,我們可能無法想象到他們當天的心情是多麼激動。

蘇聯在戰爭期間和結束時俘虜了 2,388,000 名德國人和 1,097,000 名來自其他歐洲國家的戰鬥人員,超過了一百萬的德國俘虜死亡。德國和她的軸心國夥伴,造成的巨大苦難讓這些戰俘得到了相應的懲罰。

英國軍事歷史學家馬克斯·亞瑟說:“1945 年,在蘇聯看來,是時候付出代價了,對於大多數俄羅斯士兵來說,憐憫或同情的本能早已經在莫斯科和華沙之間的一系列戰役中消逝了”。

一名母親迎接她返回維也納的兒子

1943 年,隨著越來越多的敵軍落入蘇聯手中,戰俘的死亡率徘徊在 60% 左右。大約 570,000 名德國和軸心國囚犯已經在囚禁中死亡。到 1944 年 3 月,情況開始好轉,但出於經濟原因:由於大部分勞動力在戰爭中被吞噬,蘇聯將戰俘轉向勞動力作為替代。

之後,蘇聯不定期遣返囚犯,有時是大量遣返。直到 1953 年,至少還有 20,000 名德國戰俘留在俄羅斯,斯大林死後,這些人終於被送回了家。

結語:戰爭是殘酷的,願這個世界能讓和平維持下去,給普通百姓一個安穩的生活。

(本文原創作者:文娛故事庫。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上一篇:人潮洶湧!三溪夜渡龍舟比肩疊踵(內附攻略)
下一篇:李世民的真實死因被揭開?死法太古怪,以至於史官無法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