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李商隱:我用真心待世界,奈何世界太虛假

01。

直到李商隱去世的一千多年後,人們還是爭論個不休。因為一首叫做《錦瑟》的詩。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有人說,雖然這首詩的題目叫《錦瑟》,但是詩的內容跟琴沒有半點關係,所以這是一首無題詩。

有人說,怎麼沒有題目?怎麼沒有關係?“一弦一柱”說的不就是琴嗎?“錦瑟”就是它的題目。

關於題目的辯論還沒有個結果,有關內容的鬥爭又開始了。

有人說,“錦瑟”是令狐楚家一個侍女的名字,李商隱在令狐楚家寄身那麼多年,也許是和這侍女有難了的情緣,才寫出這首詩。

有人說,二樓說得有道理,錦瑟是一種樂器,有五十根弦,分適、怨、清、和四個聲調,而這首詩的中間四句剛好就是在形容這四個聲調,所以這是一首詠物詩。

有人說,這是一首悼亡詩,“蝴蝶”“杜鵑”皆是離去的象徵,“珠有淚”是哭泣,“玉生煙”是安葬,這是李商隱在“追憶”他與妻子的“情”。

有人說,他在這首詩裡“追憶”的“情”不是與妻子的愛情,而是自己美好的年華,看,前邊不是在說“思華年”嘛。

有人說,你們說的都不對,其實,這是一首表達愛國之情的詩。

呵,亂了亂了。

李商隱這個“壞”人,就這樣折磨了人們一千年,然後,還要繼續折磨一千年,一萬年……也許你要問,作詩是給人來讀的,他為何要讓世人這樣苦苦地猜呢?明白如話不好嗎?像王維的“嚮往山水”,像杜甫的“憂國憂民”,不好嗎?明白如話當然好,但如果我是李商隱,如果我也有他這般的才情,我也會寫這樣的詩,誰讓這世界讓我猜了一輩子也猜不透呢。

02。

李商隱出生的公元813年(約),已經是中唐時代的尾聲了。藩鎮割據、宦官掌權、朋黨之爭讓朝廷亂成了一鍋粥,但幼小的李商隱並不知道這些。比如,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告訴他全家人將要離開家鄉滎陽,去江南生活一段時間,他便跟著去了。但他不知道這是父親原有的官位被免職才要遠遷浙江的,更不知道這個低階官僚家庭其實已經走到了破產的邊緣。再比如,從他懂事開始,家人就常給他講家族的歷史:李商隱家與唐王朝的統治者是同宗同族的關係。但他不知道這種“同宗同族”要向上追溯到西漢時期,遠達千年。優越的族親在封建社會確實是一個人發跡或者升遷的砝碼,可這種“族親”就另當別論了,更何況,李唐王朝此時已搖搖欲墜,自身難保。

李商隱出生在中原,血液裡與生俱來有一種經邦濟世的進取基因;童年在江南度過,恬淡的山水又塑造了他含蓄、柔和的性格。於是他夢想著有一天能夠左手寫瑰麗唯美的詩歌,右手作指點江山的文章,但他不知道,那並不是一個適宜追求夢想的年代。

就這樣,李商隱生長在一個不那麼美好的時代,可他卻執拗地期待美好,也許,這就是他結局黯淡的原因吧。

03。

李商隱十歲的時候,人生的第一個劫難向他走來,他的父親在任上病故了。父親的病故對於李商隱來說,不僅意味著與親人的永別,同時也意味著雖然他才十歲,但作為家裡的長子,他的肩上就已有了責任二字。

一個十歲的孩子能為這個家做什麼呢?李商隱在他後來的文章中曾提到,父親病故後,他便與母親無奈還鄉,開始了“傭書販舂”的生活。所謂“傭書販舂”,就是替別人抄書收取費用來補貼家用。

在這樣貧瘠且艱難的歲月裡,李商隱依然覺得上天待他不薄,因為他遇到了一位上過太學卻隱居在野,並願意教他學問的族叔。這位族叔可謂滿腹經綸,經學、古文、書法皆有頗高的造詣。遇到他,李商隱是幸運的,因為如果沒有他的教導,李商隱天賦的才華可能就要像“方仲永”那樣,被耽誤了;遇到他,李商隱也是不幸的。

這位族叔大人的學識毋庸置疑,但這並不代表他的一切都適用於社會。至少我覺得每一個滿腹學問卻選擇歸隱的人,或者是有一段辛酸的經歷,比如孟浩然;或者是思想與這個塵世不相容,比如陶淵明。無論這兩點中的哪一點,都與李商隱要經邦濟世這個理想是背道而馳的。還有他滿腦子厚古薄今的思想,就好比那個“壽鏡吾”老先生,如果魯迅一直向他求教,那恐怕就沒有後來的“新文化運動”與《吶喊》《彷徨》了。萬幸的是,魯迅善於革命;可嘆的是,李商隱並不懂得。他天真地全盤接納了族叔大人厚古薄今的治學理論,以至於他開始準備闖蕩文壇時依然是“能為古文,不喜偶對”。

所謂“偶對”便是指駢文,又稱“四六體”,講究對仗,講究辭藻。這種駢文,起源於漢末,興盛於南北朝。到了唐朝,雖然韓愈等人一再倡導“古文”,但當時的科舉應試和公文寫作,仍以駢文為主。政治和社會都需要駢文,李商隱偏偏不喜歡又不擅長,這是一種要命的格格不入,拜那位族叔所賜。

04。

命運很喜歡跟這個單純的人做遊戲。

就在所有人都眯著眼、歪著嘴跟李商隱說“古文沒出路”的時候,欣賞他的人就出現了,而且是一出現就是兩個。這兩個人,一個叫白居易,一個叫令狐楚。

李商隱抱著一摞古文四處拜謁,換來的,都是搖頭。倒是也有幾人為他的文章點頭稱讚,可嘴角卻是向下的。就在這時,有一個叫白居易的人站出來說:“我頂他!我老了,不能再為這個年輕人做什麼,但有一天我死了,願投胎做他的兒子。”

以白居易當時的地位,已無須再為李商隱做什麼,這樣的一句話,就足以震驚整個文壇。被震驚的人都在想一個問題:白居易一輩子都在追求“通俗”,可李商隱的文章那麼晦澀,他的詩歌也那麼難懂,白居易怎麼會喜歡他呢?神奇的是,白居易就是這麼欣賞這個年輕人。

但就像白居易自己說的,已經年邁且閒賦在家的他,或許只能幫助李商隱出名,卻無法幫助他成功。不過沒關係,還有令狐楚。

令狐楚這個名字,相對於白居易來說,略微顯得陌生些,但他並不是小人物。李商隱初識令狐楚時,令狐楚的官位是“天平軍節度使”,大概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軍區司令。如果你覺得他只是個帶兵打仗的,那麼你又錯了。令狐楚的駢文、韓愈的古文與杜甫的詩,是當時社會人們公認的“三絕”。

李商隱最需要也最缺少的就是駢文,剛巧就結識了令狐楚這位喜歡他、賞識他,並想教導他、提拔他的駢文大家。看起來,一切都朝這個少年所期待的方向發展著。

令狐楚對李商隱好到什麼程度呢?韓愈雲“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令狐楚應該算是做到了。教導李商隱駢文寫作、公文寫作以及應試文章寫作這些自不必說,令狐楚還把李商隱帶回自己的家裡,“歲給資裝,令隨計上都”。是的,令狐楚知道李商隱家境不好,所以在生活上也給予李商隱充分的照顧,並且,連李商隱將來如何走向社會、如何步入仕途,令狐楚也都在幫他謀劃著。

不僅如此,從李商隱走進令狐楚家的那天開始,令狐楚還有意安排自己的兒子令狐綯與李商隱交遊。雖然令狐綯大了李商隱18歲,但令狐楚還是時不時地提點兒子在文學方面要想李商隱學習。

年幼喪父、清貧無依的李商隱在令狐楚的關懷下體會到了一種溫暖,一種可以終身信賴的安全感。他暢想著,將來的某一天,令狐楚一定會幫他謀一個職位,然後他便可以更好地侍奉母親,再不用“傭書販舂”,還可以讓這個小官僚家族的命脈繼續維持下去,不負父命,不辱祖上。當然,他也願意用一切來報答令狐楚,只是當時,他還沒有什麼能力來回報這位恩師,便只好作一首詩,來表達他的感激之情。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

自蒙半夜傳衣後,不羨王祥得佩刀。

——《謝書》

這是李商隱來到令狐楚門下的第一年寫下的。“王祥佩刀”源自魏晉時期的一個典故。王祥是曹魏至西晉時期的一個大臣,論起來,他還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族曾祖父。據說當時一個叫呂虔的大臣擁有一把寶刀,高人看過之後說攜此刀者可擁三公之位。呂虔認為自己的身命不夠厚重,不配擁有這把刀,便把刀送給了他心中有公輔器量的王祥。王祥得到這把刀之後,果然步步高昇。臨終前,他又把此刀贈與了他的弟弟王覽。後來,王覽的後人中也多賢才,這個家族在整個東晉時期都很繁盛。

王祥的好運氣任誰都會羨慕,但李商隱說,自從得到了令狐楚的賞識和教誨後,便再也不羨慕王祥能夠擁有那把刀了。因為他覺得他才是世上最好運的那個人。

李商隱把一顆懵懂的真心託付給了令狐楚,就像他當初相信這個時代的美好,相信那位族叔的全部才學。然而事實呢?事實上,令狐楚待李商隱的好是真的,但他為自己的培養朋黨力量、為兒子將來扶植政治助手,也是真的。

05。

朋黨之爭始於中唐時期。舉人牛僧儒和李宗閔在考卷上批評了朝政而獲考官推薦,宰相李吉甫認為兩人批評的朝政對自己不利,便在皇帝面前說牛李二人與考官有私人關係,於是考官被貶,牛僧儒和李閔宗也雙雙落榜。很快事情有了反轉,朝臣們紛紛為牛李二人喊冤,指責李吉甫嫉賢妒能,憲宗皇帝迫於壓力又只好貶李任牛。沒過多久,牛黨人又牽涉進一樁科場舞弊案,被李黨人抓住了把柄,雙方再一次交換了主客場。之後,兩黨相互傾扎,此起彼伏,綿延近四十年。這就是唐朝時有名的“牛李黨爭”。至於令狐楚,他與牛僧儒是要好的朋友,自然是牛黨中人。

令狐楚是牛黨中人,李商隱作為他的幕僚,在外人眼裡,自然也是。但李商隱自己渾然不知。他真的這麼木訥嗎?不,他只是單純。他當然知道牛李黨爭這回事,但他單純地認為自己沒有政治野心,只求日後在考場上答出一份滿意的試卷,再謀一個過得去的工作,這就行了。至於什麼黨爭,他無心參與。可事實上,從他走進令狐楚家大門的那天開始,這一切就不像他想象得那麼簡單了。

從公元829年到公元833年,李商隱數次走進考場,都鎩羽而歸,那個學識不如他的令狐綯卻順利地金榜題名。直到公元837年,已經在官場上混得風生水起的令狐綯聽說李商隱又去參加考試了,便向考官稍加示意,那一年,李商隱就考中了進士。

我不想惡毒地猜忌李商隱那幾年的屢試不中是令狐父子在讓他嚐嚐政治的厲害,但這前前後後的一切,總是說明了一些問題的。官場的潛規則就在那裡,李商隱依然選擇視而不見。他把那幾年的落敗歸結為命運,然後去學道,試圖在黃老之術中認識人生:後來的中第,他又認為是才學,因為在學道那段時間裡他不忘苦讀。他就這樣堅持著自己的“真”,不顧這個世界的“假”。

公元837年年末,令狐楚去世了。恩師已然作古,與令狐綯又走在了兩個社會階層,李商隱在為自己的伯樂做了最後一件事——撰寫墓誌銘後,便離開了這個家庭。

06。

就在李商隱人生第二次無所寄託時,又一位貴人向他走來。隨之而來的,還有愛情。

不知是人為刻意的安排,還是冥冥的偶然,李商隱從令狐家出來不久便接到一封赴宴的邀請函。這封邀請函的發出者是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又是一位軍區司令,他要請那一年所有的進士們吃飯。“節度使”這幾個字李商隱並不陌生,他人生的第一位導師就曾是一位節度使。這個飯局李商隱要去,對於此時還沒有官職的他,也許那裡有機會。

這個飯局沒有辜負李商隱,王茂元看中了這個滿腹才學的年輕人。不僅如此,王茂元的女兒也對這個文采斐然的青年詩人一見鍾情。李商隱結婚了。

這是命運再一次眷顧了李商隱嗎?不,是命運再一次捉弄了他。因為這個王茂元與李黨的領袖人物,也就是當年那個宰相李吉甫的兒子李德裕交好,不管他自己這麼想,也不管李商隱怎麼看,世人是都把王茂元看作李黨中人的。邁出這一步,李商隱便再也無法在“牛李黨爭”這個政治漩渦中脫身了。

在唐代,取得進士資格一般不會立即被授予官職,還需要再透過由吏部舉辦的考試,大概相當於我們現在公務員考試的複試。李商隱婚後不久就去參加複試,可這時,李商隱幕王茂元並娶王氏女這一事早已傳到了令狐綯的耳朵裡,令狐綯咬著牙根,冷冷地說了一句話:“忘家恩,放利偷合。”果然,那一次考試,李商隱被直接除名。

這件事對李商隱最直接的影響是使得他獲得朝廷正式官職的時間整整推遲了一年,直到公元839年,李商隱才獲得一個秘書省校書郎的職位。但是不久,他又被調到弘農(今河南靈寶)縣做了一個縣尉。校書郎和縣尉表面上看起來官位差別不大,但校書郎畢竟是朝廷職位,宋代楊萬里詩云“畢竟西湖六月中”,這是一個地方小小縣尉所無法比擬的。也就是說,調任這一件事,是既考試除名之後李商隱再一次被排擠。

來到弘農,李商隱並沒有痛定思痛,他還是執著地做他自己。既然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李商隱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為蒙冤的死刑犯減刑,伸張正義,明辨是非。可這一舉動,他救了蒙冤的百姓,卻害了單純的自己。案子是上一任長官孫簡審理的,現在的孫簡,已經是陝虢觀察使,成了李商隱的上司。李商隱傻乎乎地質疑領導、挑戰上司,換來的,必定是沒完沒了的責難。李商隱覺得自己沒錯卻要受責難,毅然決定辭職。幸好此時孫簡被調離,而同為詩人的姚合接替了孫簡的位置。在姚合的勸說和運作下,李商隱才勉強留在弘農。但這件事給李商隱單純的內心帶來了難以修復的傷痕,之後不久,他還是辭職了。

07。

很快,李黨得勢,李商隱被重新召回朝廷任校書郎,但就在這時,李商隱的母親去世了,他不得不回鄉為母守孝。第二年,岳父王茂元也去世了,李商隱遠離工作機會的時間又被拉長。這一時期,李商隱的內心非常複雜。有時,他儘量調整自己的心態,淡化對政治生涯的興趣和期待,甚至模仿陶淵明寫作田園詩歌,聲稱自己“渴然有農夫望歲之志”。有時,想起自己少年理想,又不甘於拙守田園。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裡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菊花》

菊花,暗暗淡淡的紫色,光潤亮麗的金黃,既是陶淵明籬邊的明媚,又是羅含家裡的芬芳。它不怕清晨露水的沾溼,卻害怕夕陽的來臨,願意留在水邊暢飲的人的鸚鵡杯中,希望來到富貴人家豐盛的酒席上。別人寫菊花,都是寫它淡泊、隱逸的一面,而在李商隱的這首詩裡,菊花破天荒第一次那樣地積極、入世。

公元845年,李商隱守孝期結束,回到朝廷,可他已經錯過了唐武宗與李黨關係密切的最佳時期。朝廷裡神秘的氣氛與李黨的蕭條和牛黨的躍躍欲試糾纏在一起,讓李商隱不寒而慄。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樂遊原》

這首詩著名的詩便是寫在這一時期。次年三月,唐武宗去世,唐宣宗即為,天下,又成了牛黨的天下。李商隱的人生走勢,又必然呈現下滑的狀態。無奈且無助的李商隱又想起了他與令狐綯少年意氣的友情,作詩渴望令狐綯給予他幫助。

儘管後世有許多人對李商隱後來投靠王茂元一事持與令狐楚相似的看法,但我始終還是不相信李商隱是那樣一個人。如果他是存心要忘恩負義,那他必定知道自己得罪了令狐楚無疑,又怎麼還會在失意時再度給令狐楚作詩示好呢?這一首詩,又把他那顆單純的心展露得一覽無餘。但是令狐楚並不這麼想。

第二年,三十四歲的李商隱迎來了他的第一個兒子。還記得白居易說過的那句話嗎?李商隱真的不是忘恩負義的人,從他給這個兒子的小名取為“白老”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李商隱沒有忘記當初白居易的那句話給他人生帶來的影響。可是老天啊,你怎麼就那麼跟李商隱過不去呢?隨著這個孩子慢慢長大,人們越發覺得他呆呆笨笨,半點沒有白居易的模樣。白居易的那句話,竟在十七年後讓李商隱成了世人的笑柄。直到小兒子出生,聰穎可愛,人們才說如果真有白居易投胎,小兒子才是。

08。

李商隱又在長安城守著一個比校書郎還低的“正字”小官蹉跎兩載,沒有人幫助,也沒有人排擠他。是的,他已經卑微到惹不起別人的排擠了。

公元847年,李商隱接到了一位朋友的來信,桂林觀察使鄭亞邀請李商隱到桂林任職。對仕途失望、對政治失望的李商隱,此時早已厭倦了長安城裡的一切。這封信,正好像桂林的山水,李商隱把消愁的希望寄託在了它的身上,他再一次不多考慮也不計後果地遠赴桂林。到了桂林,遠離政治漩渦,李商隱的心的確輕鬆了許多。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晚晴》

一個人簡簡單單地生活,春去夏來。小草飽經風雨,如今終於得到上天的憐愛,雨過天晴了。登上高閣遠眺,夕陽餘暉也顯得暖而明亮。窩巢被曬乾了,小鳥的體態越發輕盈。在桂林,李商隱寫下了如此愜意的詩句。

可他哪裡知道,這是令狐綯對他的又一次考驗。鄭亞是李黨落敗後的被貶官員,李商隱跟他南下,在牛黨人的眼裡,這是同情李德裕的表現,更坐實了“放利偷合”的本性。僅僅一年,鄭亞就再次被貶官為循州刺史,李商隱也隨之失去了工作。

他真的不是忘恩背義,他只是傻的可以。回京之後,李商隱竟然來到令狐府去拜訪老友,懷念恩師。令狐綯怎麼可能見他?李商隱只好在那個空空的客廳裡的牆壁上寫下一首追憶往昔歲月的詩。據說,李商隱走後令狐綯就下令把客廳的門鎖上,之後再也沒開啟過,也更沒移步過。

09。

李商隱再度回到京城,孤立無援,只能透過自己考試再次獲得一個小小縣尉的職位。十年前他就是一個小小縣尉,十年之後,沒有任何變化。

公元851年,他人生中唯一一個貼心的人,他的妻子王氏撒手人寰了。李商隱與妻子的感情非常好。在婚前,李商隱就曾為妻子寫過這樣一首詩。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

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

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

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荷花》

在他心裡,妻子是美麗且芬芳的荷花,是洛水河畔的仙子,而他對這位“女神”,李商隱更多的是愧疚。婚後的十餘年中,李商隱鬱郁不得志,又四處顛沛,與妻子聚少離多。如今妻子離去,留給他的,只有無盡的痛楚和懷念。

長安,再也沒有他的牽掛,這一年的十一月,李商隱受朋友柳仲郢之邀遠赴四川任職。在四川的幾年,可以說是李商隱一生中最安穩太平的日子。官場與他無關,黨爭也與他無關,李商隱這個名字已經徹底被政治遺忘了。這一時期,他嚮往佛教,醉情山水,忽然而至的寧靜開始讓他反思人生。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憶梅》

李商隱在春日裡外出踏青,看不到梅花,這不由得讓他對梅花產生了“恨”:明明是先春而開,卻往往被當做去年的花。就像他自己,十六歲蜚聲文壇,如今呢,依然懷才不遇。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

在一個秋雨滂沱的夜晚,李商隱想起妻子,他當然知道妻子此時已不在人世,卻仍然提起筆來寫一封家書,暢想他日歸鄉時與妻子“共剪西窗燭”溫馨畫面。他的愛,他的恨,他的心酸與苦楚,都留在了那一場巴山夜雨當中了。

10。

公元855年,柳仲郢回京,出於情分,幫李商隱安排了一個收入還算不錯的閒職。天知道長安對於李商隱來說,意味著什麼,他勉強自己在這個職位上工作了一段時間,還算罷職歸鄉了。

李商隱最後在鄭州病故,約為公元858年。是的,沒有人知道李商隱確切卒於哪一年的哪一天。

11。

李商隱猜這世界猜了一輩子,都猜錯了。誰讓這個世界是“假”的,而他卻活得那麼真呢!難道李商隱這輩子真的活得那麼單純而沒有偽裝嗎?不,他有,他把所有的難以言喻都寫進詩裡,留一個迷,讓後世去猜。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無題》

讓他感嘆艱難的是愛情還是人生?讓他“春蠶到死”“蠟炬成灰”去懷念的是妻子還是少年時代的美好?我們不知道。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無題》

因為一句空話,李商隱在哪裡痴痴地等,等了一輩子,他所期待的“蓬山”卻越來越遙遠。那個對他許下諾言的人是誰?是一位女子?還是某位恩師?我們不知道。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無題》

愛情的心啊,你不要與春花一同綻放,所有的相思,都註定要化為灰燼。如此的絕望,難道真只是說愛情?我們不知道。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無題》

即便苦苦的相思全然無益,也抱著抱痴情而惆悵終身。這樣的執著有是為了什麼?我們還是不知道。

其實李商隱早已在另一首詩中告訴世人了,無論是他試探這個世界,還是世人對他的爭論,一切“猜”,都沒有意義。因為“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誰又知道誰呢?

子 聿

|一個不太著調但非常靠譜的語文老師

文藝與搞笑並存,一直很有意思……

ID:ziyuchouwen

感謝您的分享與轉發

公眾號、APP、紙媒轉載,請後臺給子聿留言

上一篇:老大爺騎三輪當街扔酒瓶,一連“猛砸”4個,凡爾賽發言壞良心
下一篇:郝繼文|大虢城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