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世上最偉大的臨別贈言:如果你活著,請來看看這棵樹

二戰的時候,納粹對待戰俘非常殘暴,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不過,實際上,他們對待不同國家的俘虜,是有區別的。其中英美俘虜屬於最高等級,最受優待。

那這得是什麼待遇?

嗯,待遇就是在德軍集中營裡,英美戰俘的死亡率是1/13(比某國戰俘死亡率要低很多),天天像牲口一樣幹活,又吃不飽,重要的是,遇到德軍看守心情不好,還得充當人肉沙袋,讓對方練練拳腳。

只有一種人例外——有一技之長,又跟他們一樣混蛋的人。

來自英國的戰俘羅迪克,就是這樣一個人。

羅迪克是英軍的一名汽車兵,在一次戰役中,不幸被德軍俘虜,與其他被俘虜的英國士兵一起送進了德國集中營。

起初,羅迪克還暗自慶幸,自己總算沒有死在德國人的手上。“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能夠活下來總是好的。

可是,他很快就意識到,自己錯了,這裡的生,還真不如死。

德軍的集中營裡暗無天日,連最基本的溫飽都是奢望。更可怕的是,這裡差不多每天都有人死去,終日被死亡籠罩著,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死神就會降臨到自己的身上。

“我不可以不明不白的死在這裡,我要活下去”,羅迪克告訴自己。

於是他找到德國人,告訴他們,自己非常願意為德軍效力,幹什麼都行。

羅迪克是幸運的,此時德國人正好需要一個司機,而集中營裡的納粹兵裡,沒有多餘的汽車兵。於是,被他的“誠意”打動了的德國看守,將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了他。

這並不是一個普通的駕駛工作,戰俘裡面汽車兵其實不少,但卻沒人願意幹。因為,開車的任務是,專門運送每天被餓死或被殺害的英軍俘虜。

但是,羅迪克卻對這份工作非常滿意,他向看守表示,自己一定會幹好這件差事。

就這樣,羅迪克如願當上了納粹的汽車司機。但是德國人可沒有要被把他當自己人的意思,時時處處小心提防,每逢出車都得派人監視,防止他逃跑。

但是羅迪克用實際行動證明,他是值得信任的。對待其他英國戰俘,羅迪克極其粗暴殘忍,動不動就吆五喝六、拳打腳踢,比德國人還德國人。

集中營裡的其它戰俘都非常憎恨他,背地裡沒少下黑手,還用各種方式警告羅迪克:老實點,否則要你好看。

但羅迪克卻依然故我,即使在其他戰俘罵他是賣國賊、走狗的時候,仍然面帶微笑,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

慢慢的,德國人開始喜歡上了這個羅迪克,拉屍體出去埋的活,就交給他一個人幹了。

受到德國人信任後,羅迪克變本加厲,對自己的同胞越發殘酷,有的戰俘明明還沒死,都被他扔到車上,帶出去活埋。

羅迪克的戰友們恨死了他這個“二鬼子”,他們很快就達成共識,要想辦法做掉這個混蛋。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個戰俘趁著放風的時候,把羅迪克抓到了一個角落裡。他們一擁而上瘋狂地毆打他。等到德軍看守趕來的時候,羅迪克的一隻手,已經廢了。

這就意味著,他再也無法繼續開車了。一個沒有利用價值的英國佬,是不會招納粹喜歡的,他們馬上就拋棄了他,讓他打哪來回哪去了。

回到牢房中會是什麼後果,羅迪克非常清楚。在這個世界上,戰友們最恨的人,不是納粹,而是自己。

他們瘋狂地報復他,毆打、咒罵,羅迪克很快就不行了。他一聲不吭,沒有求饒。

終於,在一個雨天,羅迪克孤獨的死在了集中營裡一個陰溼的牆角。

那一年,他22歲,正是最好的年華。

他原本是可以趁著開車外出的時候逃走的,在臨死之前,他後悔了嗎?沒有人知道。

六十年後的一天,在倫敦郊外,老兵羅恩正在給自己的曾孫講述自己的二戰故事。

如何在北非與德國人交戰,如何被俘……

突然之間,老人哭了起來,先是小聲啜泣,隨後變成了號啕大哭。

這些年,他一遍一遍回憶起當年死裡逃生的那一幕。

那天,羅迪克將生了病還沒有死的他,強行扔到卡車上,告訴納粹自己準備把他埋掉。

可是,車到半路,羅迪克卻停了下來。他扛起奄奄一息的羅恩,放到一棵大樹的隱蔽處,並留下了幾塊黑麵包和一壺水,然後匆匆離去……

每想一次,羅恩就多一些懷疑,羅迪克,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自己最恨的人,實際上救了自己。他或許是個叛徒,但就自己而言,他是一個英雄。

這些年,羅迪克早已淹沒在了歲月的塵埃裡。國家不會祭奠他,因為他是一個叛徒,家族的人不想提起他,因為他是一個恥辱。

“我真的應該讓他的靈魂永遠得不到寬恕嗎?”,羅恩一遍一遍地問自己。

最後,他下定決心,將羅迪克和自己的故事寫了出來,投給英國一家發行量比較大的報紙。

這篇文章的名字,就叫《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

令報社感到驚奇的是,登載這篇故事不久,他們陸續接到不少電話。

一個、兩個、三個……,十二個電話都向報社編輯講述了和羅恩一樣的故事:他們曾經和羅迪克呆在一個集中營,還沒有死就被他用車拉走,放在一棵大樹下,然後,因此而死裡逃生。

在羅迪克駕車離開的時候,他對他們說了相同的一句話:如果你活著,請來看看這棵樹。

出於記者的敏感,接這些電話的那個老編輯意識到,這棵被羅迪克反覆提到的樹,背後一定隱藏著一個秘密。

於是他打電話給這十三位老兵,邀請他們和自己一起,去尋找那棵無法判定是否還存在的大樹。

出發那天,所有的人都來了,他們說,他們欠羅迪克一個說法。

最後,一行人靠著殘存的記憶找到了那裡,山谷依舊,大樹也還在,彷彿歲月不曾走過。

一個老兵率先撲進大樹的懷抱,痛哭了起來。然後,他在樹洞裡找到一隻早已鏽跡斑斑的鐵盒。

盒子裡有一本破損的日記本和很多張泛黃、發黴的照片,大家把日記交給老編輯,請求他來讀一讀。

“今天我又救出了一位戰友,這已經是第28個了...但願他能活下去...今天又有20位戰友死去...昨天深夜,戰友們又一次狠狠地打了我...可我一定要堅持下去,無論如何也不說出真相,那樣,我還能救出更多的人...親愛的戰友們,我只有一個唯一的希望,如果你活著,請來看看這棵樹。”

老編輯聲音哽噎,已經讀不下去了。老兵們早已淚流滿面:原來這些年,我們痛恨的,是一個偉大的英雄,他一共救了三十六名英國戰俘。

從那個山谷回來後,老編輯將羅迪克的故事寫了出來,登在報紙上。

羅迪克的名字很快就家喻戶曉。許多人自發地來到那棵樹下,祭奠羅迪克,表達對他的敬仰。有人還為羅迪克立了一塊碑,很簡樸,很低調,就像當年的羅迪克一樣。

後來,一位作家來到這座山谷,將不知名野花紮成的花束,放在了那個的紀念碑上,並在大樹下坐了許久。

離開那裡之後,他在自己的一本書裡評價羅迪克說:完美需要代價,而為完美付出代價,沒有堅韌不拔忍辱負重精神,絕對做不到。

是的,我們不怕犧牲,但是我們害怕誤解。

那些在惡劣的環境中,為了崇高的使命忍辱負重、勇敢前行的人,是最偉大的英雄!

上一篇:【文化】《渤海所序》背後的歷史:黃花路在未設昌鎮之前的分防介紹
下一篇:故宮那麼大,慈禧太后住在哪裡?不光是儲秀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