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高校老師支援“師生戀多配偶制”,生搬硬套科教興國,小心別被“公知”帶跑偏了

韓愈曾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對老師的職業和職責進行清晰明確的規定,即向學生傳達道理,傳授學生生活的基本技能,幫助學生解答人生的困惑。從那時起,中國人對“老師”有了具體形象的概念。

但是6月12日,華東政法大學一位包姓副教授的一番言論,

直接重新整理我對老師的認知,用“三觀碎了一地”來形容我的感受,再合適不過

。先梳理一下,這位包教授到底說了什麼。

包教授轉發一篇名為“非升即走:高校青椒績效困境”的文章,並配上文字說了三句特別有意思的話:

1.既然國家要科教興國,就必須重視高校教師的生計,以及生活問題。高校老師應當特殊對待,譬如允許多配偶制、終生補貼制。

2.沒看錯。是多配偶。不是不肯生三胎嗎?比如以高校教師作為試點人群。高校教師(非行政序列的)生活太苦了,多配偶的話,照顧生活,使其無後顧之憂,心情也好,這樣也願意生孩子。

3.古人從蘇格拉底開始,凡是養尊處優的人才有精力去思考宇宙人生,成天為了錢犯愁,怎麼搞的出真學問。

這位教授的觀點,我們不得不服!

震碎了我的三觀,嚇掉了我的節操。

我們不妨一條一條分析。

一是何謂科教興國

“科教興國”是江書記在1995年首次提出,它的本質是“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

包教授作為法學的專業人士,在邏輯思維方面應該是強項,怎麼就能把“科教興國”與教師生計問題、多配偶制、終生補貼制等特殊待遇聯絡在一起。

科教興國的核心是以教育為本,目的是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最終實現國家的繁榮,它是一種先進的思想文化制度

而“多配偶制”是封建社會的產物,這種落後糟粕的傳統觀念,早已隨著歷史文明的發展而被淘汰。何況

包教授所謂“多配偶制”該怎麼配,是一男配多女,還是一女配多男

真要如教授所說,那些高校老師還能有心思專心教學嗎。我猜,會是

“人人都忙著搞社交,哪有心思做學問”的場景

二是哪個行業不幸苦

討論一個行業到底苦不苦、累不累,這種問題沒有答案,也沒有意義。各行各業都不容易,作為非行政序列的老師可能教書工作比較辛苦,難道建築工人和環衛工人不辛苦嗎?難道那些偏遠地區的中小學教師不辛苦嗎?

對待工作只有兩條路:

要麼死扛著幹下去;要麼感覺辛苦幹脆就別做了。

這個世界誰都不容易,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家裡是開酒廠的,人家出生就註定將來做董事長。你以為他天天開賓士坐寶馬不辛苦嗎?有一次,喝完酒抱著老同學愁得嚎啕大哭。每天一睜眼就是上千張嘴等著吃飯,不到四十歲各種三高。

三是養尊處優與做學問沒有關係

包教授的意思是,人不愁吃穿了,才能安心做學問,我並不完全否定這句話,但是這句話說得不準確。

蘇格拉底是希臘普通家庭出身。父親是雕刻匠,母親是助產婦,相當於現在手藝人和婦幼保健工作人員。從哪個角度也看不出蘇格拉底生在養尊處優的家庭。

何況蘇格拉底活得十分清苦,春夏秋冬只有一件單薄的長衫,有時候連鞋子都不錯,吃飯更是隨便糊弄一下,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做學問上。

與蘇格拉底差不多同時代的孔夫子,同樣也是如此。司馬遷形容孔子“累累若喪家之狗”,孔子的愛徒顏回更慘。

顏回活著的時候,窮得掉渣(不是貶義),住一個貧窮簡陋的巷子裡,只能用一個竹筒吃飯,一個瓜瓢舀水喝(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回死的時候,窮得連下葬的棺槨都沒有。

那些所謂生活好了,就能專心做學問了,這是一種謬論。別忘了老話說“飽暖思淫慾”。

包教授的“師生戀”觀

除了以上三條,網友還找到包教授關於“師生戀”的看法,原話說:

哪條法律規定高校教師不能和學生談戀愛結婚了?雙方達到法定婚齡,兩情相悅,明媒正娶,光明正大的,有何不可?你有什麼資格說三道四,這就是我保某某說的。怎樣?

從法律的角度來講,包教授的觀點的確沒有瑕疵。婚姻的條件雙方均達到法定年齡且自願的前提下,就可以領證結婚。

但是說話做事要考慮身份和職業的要求,老師的首要職責是教好學生。雖然師生戀不違法,但並不提倡。

我也是法碩出身,我的大學老師告訴我,所有法律制定的初衷,都是在嚴格約束人的行為前提下,兼顧對人性和感情的關懷。說白了,法律人的基本條件是有良知和公德心的基本公民。

原評

從6月11日,華東政法大學釋出的通告來看,該包姓老師已經被停課接受核查。

現在,網上有很多人自稱公知,動輒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如果網友不加以甄別,很容易被那些假公知的“歪理邪說”所影響。所以,理智上網,慧眼識別,警惕被公知誤導,已經成為現代網民的基本素質。

筆者也已人到中年,對一句話頗有感觸:一個人最大的幸運,就是幼年有個好父母,少年有個好老師,中年有個好上司,晚年有個好兒女。

各位,你對包教授的觀點怎麼看,不妨把自己的見解,寫在評論區。

關注“原稿”,只為蒼生說人話,不使人間造孽錢。

上一篇:同樣是光復漢室正統的劉家人,劉備與劉秀的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下一篇:大國匠心劇作《覺醒年代》中的經典臺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