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清王朝民族意識有多寡淡?洋人將大炮架出,百姓一旁遛鳥看稀奇

引言

《朱子語類》有言:“心既不仁……如人身體麻木,都不醒了。”麻木原本是一種身體疾病,但對於清朝末年的人們來說,麻木已經上升到精神疾病了,因為他們面對腐敗的政府不知反抗,面對入侵中國國土的外國列強不知反抗,他們看列強如同看清政府差不多。

事實上,對於底層人民來說,是清政府當權還是外國列強入侵,都沒什麼區別,他們永遠是被壓迫的一方。不過在國家有難的時候,並不是每個人都一樣的麻木,至少那個時代也誕生了很多的英雄,武有張學良,文有魯迅先生。

提到魯迅先生,大家都會想起從小到大語文課本里的課文,幾乎每一個學期都有他的作品。魯迅先生本來是一個學醫的人,但後來他意識到醫學只能治療人們的身體,但如果要喚醒人們的靈魂,只有透過文章。

因為他們實在難以想象清朝社會有多麻木,在看到洋人拉來大炮時,百姓竟然提著鳥籠在旁邊看熱鬧。

或許在百姓看到那些新鮮玩意兒後但凡有些害怕,魯迅先生可能就不會走入文壇。讀過魯迅先生的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筆下的文章都具有一定的諷刺性和批判性。

他也善於塑造一個又一個冷嘲暗諷當時舊社會的人物,他所使用的寫作手法也總是引人入勝,對國家、對國民、對社會的批判和失望也明晃晃地擺在檯面上。

放到現在,人們也能深深感受當時他內心的失望,不知過去的人們讀了他的書又是怎樣的感受。

魯迅先生一生所寫的作品有很多,從他筆下誕生的生動的人物也很多,尤其是他所塑造的具有鮮明色彩的範愛農。

這是一個愛國主義精神非常強烈的人,他雖然也加入了革命,但卻因為在革命隊伍中經常遭受排擠,最後也不幸身亡。阿Q也是一個悲慘人物,他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身份地位十分卑微,卻以落後的思想進入到革命隊伍,最後也因為革命分子的身份葬送了生命。

革命是改變人類命運的方式,但當時的社會就連革命的人的結局都如此悲催,這不僅是革命的失敗,也是當時人們生命的卑微,即便他們用盡全身力氣,也無法改變當時的社會現狀。

如果要追究社會變化的原因,這大可以追溯到清朝統治者決定閉關鎖國開始。閉關鎖國雖避免了其他國家向我國索求資源,但同時也封閉了和別的國家交流的機會,毫不誇張的說,當國外在進行高新科技的研發以及新型武器的製造時,我國的領導者還在想著怎麼爭名奪利。怎麼變成更尊貴的人,百姓們也封閉生活,任憑朝廷壓榨。這樣的封閉自然就把國內國外的差距慢慢拉大,中國依舊過著原始的生活,被封建社會壓榨,而別人已經是資本主義社會,所接觸的也是更先進的東西。

在社會科技力量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各大西方國家也展開了對外入侵,搶佔殖民地,如英國、西班牙,都曾經是強盛帝國。

但中國不一樣,他們不管外國怎麼爭奪,都只管自己發展,尤其是政府,他們對權力的爭奪要比對國家的發展更上心,為了斂財,他們不想出更好的經濟發展方式,卻總是剝削平民百姓。

他們之所以不反抗,是因為對這個社會以及政府已經失望,且他們也知道,一味的反抗不僅會打破還算平靜的生活,更嚴重的就是丟掉性命。但百姓們不知道的是,他們的磨難才剛剛開始。

由於國外的武力已經大大提高,中國就成了他們眼中的一塊肥肉,他們大張旗鼓的人開啟中國國門,堂而皇之地進入中國的土地,向中國售賣鴉片,毒害中國人民的身體。讓原本就麻木的人民變得更加頹廢,這樣的中國,又怎麼燃起反抗之心,又怎麼去面對國外的豺狼虎豹?

且對於這些人來說,清政府和這些洋人並沒有什麼區別,他們的生活並不會有什麼改變,所以根本沒有幾個人能真正地和政府和洋人叫板。

他們的麻木早已深入骨髓,就像別人都拿著大炮對準我們的國門的時候,他們卻還能淡定從容的提著鳥籠去看戲。換句話說,這時候的中國人根本都沒有見過什麼是大炮,他們只知道有新鮮事兒發生。

結語

這一段歷史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屈辱,不過,也不可否認這也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未來的中國也一定會越來越強大。

參考資料:《朱子語類》

上一篇:曹操真正賞識的人才,不是關羽張遼,而是這3人,他們無人可替
下一篇:家長為求老師關注列出全家官職,引發熱議:這要是在明朝可真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