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三國十大文武全才大將

老曾作為資深的三國迷,對於三國時代英雄輩出的勇將,猛將,儒將,是耳熟能詳的,但還有的大將是能文能武,今日老曾就給大家從《三國演義》中排選出十大文武全才的將領,僅供大家參考。

第十位:魏延

魏延也許是三國史中最被低估的人物,蜀之大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升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拔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鎮守漢中十餘年。劉備即位後,拜鎮北將軍。隨同諸葛亮北伐,拜涼州刺史,封都亭侯。建興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軍進攻蜀漢漢中地區,其中兩路因大雨退還,此時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師西入羌中、攻擊曹魏涼州地區,魏延率領軍隊行至陽溪一帶,遇到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的大軍,兩軍會戰,魏延大破費瑤和郭淮。獲得大勝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更打算親率兵馬由子午道襲取關中,仿效韓信故事,與諸葛亮會師潼關,遭到謹慎的諸葛亮反對,卻也留下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

魏延作戰勇猛,性格孤傲,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惜哉,魏延之死可以說是三國最大的冤案,毀了蜀漢大業。

第九位:呂蒙

呂蒙(178年-219年,一說180年-220年),字子明,東吳名將,汝南富陂人。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

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後進佔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白衣渡江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然而“蒙疾發”(後世人或猜測建安二十四年發生瘟疫,因史載呂蒙、孫皎、蔣欽死於同年,或猜測是呂蒙年輕時在戰場上吃苦受累導致積勞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歲。

呂蒙發憤勤學的事蹟,也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

第八位:徐晃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東郡楊縣(今山西省洪洞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徐晃早年跟隨楊奉征戰,並說服楊奉護送漢獻帝東歸洛陽,受封都亭侯。後來,歸順曹操,參與徐州之戰、官渡之戰、攻打冀州、白狼山之戰、南郡之戰、渭南之戰 、涼州之戰、漢中之戰等重大戰役,屢立功勳。

在樊城之戰中,徐晃率軍擊退關羽,又緊隨關羽展開追殺,並趁機連破關羽十重圍塹,徹底解除了樊城之圍。因為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曹魏建立後,加位右將軍,徐晃被加封為右將軍。其後,徐晃跟隨夏侯尚擊敗蜀將劉封並奪取上庸。

徐晃一生儉樸,對自己約束很嚴,病死前還特別囑咐叫埋葬他時斂以時服。而且他每戰有功,但很少邀功請賞,所以在曹操的軍隊中流傳著一句話“不得晌,屬徐晃。”太和元年(227年),徐晃去世,諡號為壯,配享太祖(曹操)廟庭。

第七位:陸遜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東吳大帝孫權兄長沙桓王孫策之婿,世代為江東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陸遜在夷陵擊敗劉備所率蜀漢軍,一戰成名。夷陵之戰也成為戰爭史上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

陸遜是東吳繼周瑜、魯肅、呂蒙之後的又一個聲望頗高、功績卓著的將領。他智勇兼備,武能安邦,文能治國,並且品質高尚。孫權把他比做成湯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陸遜的軍事才能上足智多謀善於用兵。在討伐山越暴亂時,他巧設疑兵,多建部隊番號,乘夜進入山谷,到處鳴起軍號鼓角之聲,造成了千軍萬馬的氣勢,從心理上瓦解了叛軍。然後一鼓作氣勇猛進擊,終於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幾萬人的山越暴亂。

奪取荊州一戰,他利用關羽驕傲自大的弱點,以卑下的言辭寫信吹捧關羽。使關羽完全喪失警惕,全力對付曹操。這樣,呂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輕取荊州。夷陵之戰時,陸遜則又根據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採取了誘敵深入、疲敵師志的戰略方針。劉備十萬之眾來勢兇猛。陸遜則主動放棄大片土地和戰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區讓給蜀軍。待蜀軍銳氣頓減之時,陸遜巧用火攻大獲勝利。從指揮藝術上說,作為一軍之帥,陸遜的確是善於審時度勢,做到了知己知彼,能準確捕捉戰機,出奇制勝。陸遜雖然置身行伍,但還有一套治國安民的謀略,他仍海昌屯田都尉時,政績明顯,深受百姓愛戴,他從當地土地貧瘠且連年乾旱的實際出發,一方面開倉賑濟災民,一方面“勸課農桑,鼓勵生產”,“百姓蒙賴”,稱他為“神君”。他還曾上書孫權,對國家的嚴法苛刑提出批評,指出:“峻法嚴刑,非常王之隆業,有罰無恕,非懷遠之弘規”。他建議孫權要象西漢劉邦那樣輕刑便民,用黃老之法治理國家,要儘量少動干戈,務以樣本保民為要,只有與民休息輕徭薄賦才能富國強兵,統一天下。這些主張說明陸遜並非“一介武夫”,而是一個文武兼備的政治家、軍事家。

可以說陸遜是輔國之良將,曠世之奇才。書生拜大將,出將入相,東吳舍伯言其誰?助蒙大敗關羽,取荊州平內亂敗詹晏、屈陳鳳。破房陵鄧輔、南鄉郭睦,誘降文布。論治荊州“拔人才、未親疏。”督軍五萬西陵拒劉備,夷陵火燒七百里連營,致劉備亡於白帝。

第六位:關羽

關羽(?~220年),字雲長,小字長生,河東郡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人。漢末三國時期名將。

蜀漢五大上將之首,官至前將軍。初犯事,亡命天涯,後跟隨劉備,參與鎮壓黃巾起義,隨劉備顛沛流離。雄壯威猛,號稱“萬人敵”、雅號“美髯公”。徐州戰敗後,暫時投靠曹操,白馬之戰中策馬斬殺河北名將顏良於萬人中,受封漢壽亭侯。後離開曹操,回到劉備身邊。赤壁之戰後,參與攻取荊州地區。劉備入川后,奉命鎮守荊州,加號前將軍。建安二十四年,水陸並進,圍攻襄陽和樊城。斬龐德水淹七軍,全殲于禁援軍,威震華夏,使得曹操一度產生遷都想法。

“單刀赴會”更是深刻的反映出關羽的英勇無畏,並非是匹夫之勇,而是一位有智謀、有膽識的將軍!當諸葛瑾奉孫權命找到諸葛亮讓劉備歸還荊州時,劉備有些慌張,但在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的計策下,給當時駐守荊州的關羽寫了封特別的信。信中雖是表面上讓關羽同意歸還荊州,但是關羽並非是個無腦的武將,他憑著對劉備的瞭解,讀懂了信中含義,在諸葛瑾去討荊州時,並未歸還。由此可見,關羽的智慧。

在魯肅邀請關羽相見時,關羽更是帶著十個隨從,架著一條小船,提著單刀赴會去了。雖然知道魯肅早已佈置好了許多伏兵,但是仍然親自前去赴宴。關羽的機智、勇敢,在伏兵圈裡,仍能鎮定自若、不慌不忙,巧妙地脫離了險境,可謂真名將自風流。

陳壽:“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第五位:鄧艾

鄧艾(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範,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後因遭到鍾會的汙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

鄧艾初協郭淮防禦姜維犯鏡,又於毌丘儉叛亂退吳孫峻合眾將於段谷、侯和敗姜維,司馬昭興兵伐蜀,鄧艾偷渡陰平,入成都,將劉禪,滅蜀。一生用兵有道,忠勇可嘉,鄧艾在戰爭中目光遠大,見解過人,具有難得的戰略頭腦,作戰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咋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偷渡陰平一戰堪稱中國戰爭史上幾次入川戰爭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

鄧艾在生活中能與戰士同甘共苦,在作戰中又身先士卒,陰平道上,鄧艾帶頭用毛氈裹身滾下山坡。率軍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將馬邈。正因為他能處處作出表率,部隊才上下相感,莫不盡力,所以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是鄧艾雖然善於作戰,但卻不善自保。

第四位: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約,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省甘谷縣)人。蜀之大將,隨諸葛亮六出祁山,久經沙場,履歷戰功。承諸葛之遺志,以攻代守,伺機奪取中原,恢復漢室江山,又思實際,練西方風俗,欲以羌胡為翼,斷隴西所屬,拓界厲兵,伺機七伐中原,降李簡部、斬魏將徐質、破大敵王經,挫魏國之威,絕倫超群,智勇雙全。姜維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文章,因為父親姜囧戰死,姜維被任命為中郎。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後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後費禕被刺殺致死,姜維掌握蜀漢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浩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守劍閣,阻擋住鍾會的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欲憑藉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割據自立的慾望以實現恢復漢室,但是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起被魏軍所殺。

第三位:張遼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將領,曾從屬與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呂布敗亡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南征北戰,戰功赫赫。與關羽一起同解白馬之圍,降昌稀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濡須口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215年的逍遙津之戰中,更是以七千之眾,大破孫權十萬大軍,差一點就活捉了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名聲大振,成為中國歷史上推崇的名將之一,“張遼止啼”也成為了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曹丕登基後,仍令張遼守衛孫權,221年,張遼染病,但是孫權依舊對其非常忌憚。222年,張遼不負眾望,抱病擊破吳將呂範,同年在江東病逝,享年54歲。後世將其與樂進、李典、張合、徐晃並稱為曹魏“五子良將”,張遼為曹操統一北方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直到到晚年,他還帶病徵戰,張遼的一生幾乎全都在戰爭中度過。

第二位: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 。東漢末年名將,出身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兵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又率軍大破曹仁,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可惜天妒英才,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第一位:程昱

程昱(yù)(141年~220年),字仲德,兗州東郡東阿(今山東省東阿縣)人,東漢後期至三國時期曹魏名臣、將領。本名程立,因夢中在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於東阿作為大將率領民眾抗擊黃巾。初平三年(192年),被曹操徵辟為壽張令,從此為其征戰四方。程昱是曹操手下其中一名重要的文武雙全的將領。正史中,程昱跟隨曹操以來,參與了攻打呂布、袁紹、劉備、孫權的大部分戰鬥,一直出謀獻策,表現出眾。曹操接見名士禰衡時,向其炫耀手下文臣武將時,曾說”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機深智遠,雖蕭何、陳平不及也“,可是禰衡卻評價程昱”可使關門閉戶“而已。

等到曹操迎奉漢獻帝劉協後,因為兗州還沒有完全平定,於是曹操又以程昱為東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曹操一般將程昱作為一位武將來使用,比如中郎將、都督兗州事等,一般都是武將的官職。劉備投靠曹操時,程昱曾勸曹操殺掉劉備,但曹操在聽過郭嘉的意見後,決定放過劉備,其後更借給軍馬,遣劉備追擊袁術,讓劉備有機會重新獨立。而程昱來也有自己的精彩一戰。建安五年(200年),程昱遷為振威將軍。當時袁紹在黎陽將移兵南渡,而程昱卻只有七百兵守著鄄城。在官渡之戰中,袁紹總共擁有10萬大軍。雖然攻打鄄城只有數萬大軍,但是,程昱只有700人馬,相差同樣懸殊。對此,曹操一開始要支援程昱,不過被後者拒絕。結果,袁紹聞程昱兵少,卻不敢貿然進兵。曹操聞其事,向賈詡道:“程昱的膽略,超過孟賁、夏育啊。”在官渡之戰後,程昱又跟隨曹操平定河北,因為屢立戰功,程昱被拜為奮武將軍,封安國亭侯。程昱的奮武將軍一職,在東漢末年不是一般人能獲得的。比如在除掉董卓後,呂布這位猛將就進封為奮武將軍。而在關東諸侯討伐董卓時,曹操也擔任過擔任奮武將軍一職。由此可見,曹操對於程昱勇武的肯定。但是,文武雙全的程昱,卻在後期遭到了曹操的雪藏。公元208年,曹操平定荊州後,暗示程昱交出兵權。結果,程昱在交出兵權後,立即閉門不出。所以,在赤壁之戰時,也就沒有程昱的聲音。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代漢稱帝,程昱復為衛尉。在曹丕登基稱帝后,嘉獎曹魏的功臣,程昱得以進封安鄉侯,增邑三百戶。不過同年,程昱就去世了。

程昱在三國時期一直被授予將軍稱號,握有軍權,同時又是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為曹操出謀劃策,這在三國史上只此一人。

上一篇:每日一書|何兆武思想文化隨筆
下一篇:民國四大美女,個個天生麗質、傾國傾城,你看誰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