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晉惠帝司馬衷:傻瓜皇帝的亂世“奇緣”

中國歷史上不乏昏君,有的可笑,有的可恨,有的可悲。

荒唐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害人又害己。殘暴如秦二世,把兄弟姐妹全殺光,自己也成了孤家寡人。

可悲如宋徽宗,才華橫溢,只恨生在帝王家,最後把江山弄丟了,還揹負了千古罵名。

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不過,那些皇帝儘管昏庸,好歹有過自己說了算的日子。而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則要可憐的多,只能用哭笑不得來形容。

這位皇帝做了一輩子傀儡。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他又挺幸運,因為他活在痛苦中而不自知,就這點而言,他又比歷史上別的傀儡皇帝要強。

他的名字叫司馬衷,西晉的第二位皇帝,史稱晉惠帝。

關於司馬衷,有一則故事家喻戶曉:某年中原鬧饑荒,百姓食不果腹。有大臣向皇帝彙報災情,司馬衷聽罷反問:何不食肉糜?

因為這句話,司馬衷成了千古笑柄,也由此成為了傻瓜皇帝的代名詞。為此,明末學者王夫之給出了一句經典評價:

惠帝之愚,古今無匹。

據說,司馬衷的智商有輕微障礙,這在他登基前就已是公開的秘密。既然如此,國家為何會把最關鍵的領導崗位交給一個白痴?

這得從他的父親,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說起。

1/6 為何傳位給司馬衷

公元266年,司馬衷的父親——晉武帝司馬炎統一全國,建立了西晉王朝。

身為開國之君,司馬炎原本是個有作為的皇帝。他開創了號稱“天下無窮人”的太康之治,讓人們對年輕的政府充滿了期待。

可沒過多久,司馬炎便忘乎所以了,他和他的朝廷一起陷入到糜爛的生活中。

社會奢靡成風,而晉武帝本人也迅速腐化。他想當然地以為,天下已經太平,已經沒他皇帝什麼事兒了。

晉武帝司馬炎畫像

西晉在建立之初,吸取了曹魏滅亡的教訓。司馬炎認為,曹魏之所以被司馬氏輕易取代,一個重要原因,是廣大宗室不給力。

所以,當司馬炎上臺後,他決定給予宗室更大的權力。他讓宗室擔任地方上的都督,手握軍政大權。而在朝廷內部,重要的崗位皆有宗室成員擔任。

皇帝得確保,無論中央還是地方,權力都須牢牢掌握在司馬氏的手中。他把西晉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家族企業。萬一出事兒,首先得靠自家人!

一切安排妥當,司馬炎現在唯一要擔心的,是他死後誰來繼承皇位。

曾經呼聲最高的人選,是司馬炎的弟弟——齊王司馬攸。此人有政治才能,深得民心,是下一任皇帝的不二人選。

但司馬攸身體不太好,不知道還能活多久。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司馬炎忌憚弟弟的人望,不想讓他接近權力的中心。

結果,司馬攸在三十六歲那年就鬱鬱而終。人們不得不再次把目光集中在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身上。

司馬家的祖先一向老謀深算。從司馬衷的曾祖父司馬懿,到他的祖父司馬昭,再到他的那群叔叔伯伯們,個個熱衷於陰謀詭計。

司馬懿影視形象

然而,家族基因傳到司馬衷這裡卻發生了變異,司馬衷一副憨憨的模樣,不僅沒有繼承祖先的優點,還是個智力不正常的人。

一個人聰不聰明,得較長時間才能看出來。但一個人如果智力正不正常,過不了幾歲就能知道。即便如此,司馬炎還是立司馬衷為太子。

不少大臣表示擔憂,你讓一個白痴做皇帝,這不是把國事當兒戲嗎!

其實,司馬炎遠不止一個兒子,但問題是,只有司馬衷是他最寵愛的女人——楊皇后所生。

做母親的當然得袒護自己的兒子,她對皇帝整天吹枕邊風,兒子儘管笨,但心地善良呀。笨不要緊,有聰明的大臣輔佐就行。皇帝心地善良,是社稷之福!

從後來的結果來看,皇后的前半句說對了。但如此善良的皇帝卻並非社稷之福。

司馬炎始終猶豫不決。此時另一個女人出現了,她就是司馬衷的老婆——賈南風。

後世畫的賈南風假想圖

賈南風是功臣賈充之女,相貌平平,但是野心勃勃,頗有心計。

司馬炎想考考兒子,出題讓司馬衷解答,司馬衷答不出。賈南風立即找人代筆,讓太子照著原稿把答案抄寫了一遍,最後考試順利過關。

太子遇到困難,往往是老婆給他出主意,讓司馬衷一次次透過父親的考核,最終鞏固了太子之位。

賈南風是個控制慾極強且善妒的女人,為了保住未來的皇后之位,她不希望丈夫接近別的妃子。有一次,她發現有妃子懷孕,一氣之下,賈南風居然拿起兵器刺向對方,導致妃子當場流產。

賈南風的暴行徹底激怒了皇帝,作為懲罰,司馬炎將她關進冷宮,並打算將其廢黜。可在楊皇后的勸說下,司馬炎最終還是網開一面。

也許楊皇后覺得,有如此能幹的女人輔佐太子,司馬衷的皇位定能坐穩。

但她大錯特錯,正是這個賈南風,把她和朝廷推向了火坑。

2/6 動亂前的熱身——賈南風亂政

公元290年,司馬炎去世。司馬衷正式登基,從第一天起,他這個皇帝就是別人家的擺設。

主持朝政的,是司馬炎的岳父,也就是皇太后的父親——楊駿。

當時,權力幾乎全部集中在楊後一族的人手裡。由於深負眾望的司馬攸已死,朝廷中暫時沒有可與之抗衡的宗室成員。此時的西晉朝廷與東漢末年類似,出現了外戚當權的局面。

而楊駿本人缺乏政治才幹,為了收買人心,他賣官鬻爵,大搞封賞。在關鍵位置上安插自己的親信。朝中一切大事,皆由他與楊後決斷。

可惜楊駿實在沒啥本事,想把他搞下臺的人排隊可繞城牆一圈。尤其是不甘人下的皇后賈南風。

楊駿一向瞧不起賈南風,賈南風自然也看對方不爽。很快,賈南風就召集了一群反對楊駿的大臣與宗親。推翻楊氏專權的時機已然成熟。

公元291年,晉武帝去世僅一年後,賈南風就發動政變,楊駿被殺,其族人被捕,皇太后也慘遭牽連。

楊後先是被賈南風幽禁起來,隨即被剝奪太后之位。賈南風甚至連太后的母親都不肯放過,為了替母親求情,楊後不惜卑躬屈膝,向賈南風以“妾”自稱,但絲毫不管用。

最終,楊後的侍從被全部撤走,本人也餓死在冷宮裡。她應該後悔當初做了東郭先生,把賈南風這頭白眼狼放回到兒子身邊。

楊氏一黨被除滅,但故事才剛剛開始。

楊駿被殺後,朝廷由賈氏家族與司馬氏家族的成員共同把持。表面上看形成了一種平衡的局面,奈何司馬家的幾個兄弟不爭氣。

協助誅殺楊駿的汝南王司馬亮曾被先帝寄予厚望,司馬炎曾希望其在兒子登基後擔任輔政之職。但事實證明他看錯了人。

司馬亮非但沒能重振朝綱,還效仿楊駿的做法,對親信大肆封賞,讓群臣大失所望。他們把目光投向另一個參與政變的宗室成員——楚王司馬瑋身上。

司馬瑋剛毅勇猛,手握重兵,卻為司馬亮所忌憚。司馬亮覺得他嗜殺好戰,把這種人留在朝廷裡,無異於安放了一枚定時炸彈。

司馬亮曾試圖奪取司馬瑋的兵權,卻以失敗告終。司馬瑋立即展開報復行動,他與賈南風聯手,派兵包圍了司馬亮的府邸。

最終,司馬亮被捕,直到被殺前,他還在向朝廷表忠心。

可暫時取得勝利的司馬瑋並不知道,自己不過是入了別人設的局裡。待司馬亮被除後,賈南風就對他動手了。

賈南風謊稱,殺害司馬亮是司馬瑋擅作主張,就連那份詔書也是偽造的。直到司馬被押赴刑場,他這才明白,誰是幕後真正的操盤手。

但一切都晚了,隨著司馬亮,司馬瑋被殺,賈南風成了這一系列政變最後的贏家。她借司馬氏之手鏟除異己,鞏固了自身的權力。

之後的九年,司馬衷享受了一段難得的太平時光。然而,這只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

3/5 八王之亂正式開啟

隨著賈南風的強勢崛起,一股反對她的勢力也在悄然聚集。尤其是對她有深仇大恨的司馬家族,立志要除掉這個女人。

其中最有資格扳倒皇后的,當屬趙王司馬倫。這個司馬倫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司馬師的同父異母弟,也是司馬衷的叔公。

不過,這個司馬倫從父兄那裡繼承的,除了一顆對權力不斷膨脹的野心,其餘的統統沒有。

然而,司馬倫手底下有個叫孫秀的人挺能幹。孫秀出身寒門,司馬倫擔任藩王期間與之結識,他對孫秀非常賞識,幾乎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

萬事俱備,還欠一個藉口。關鍵時刻,賈南風自己把機會送上門來。

賈南風給司馬衷生了四個孩子,但沒有一個是兒子。母憑子貴,賈南風感到了威脅。她必須防範皇帝和別的女人所生的男孩。

早在晉武帝在世時,司馬衷便與側室生下了皇子司馬遹,賈南風對此一直耿耿於懷,視司馬遹為自己最大的威脅。

隨著司馬遹逐漸長大,他對賈氏一黨的厭惡日益加深。賈南風早就想除掉太子。她找了個機會把太子灌醉,然後逼他手抄了一份謀反的計劃書。還沒等太子抄完,計劃書就被送交到司馬衷的手裡。

稍具智力的皇帝,都會看出其中的破綻。但司馬衷是個傻瓜,在賈南風的唆使下,他親自下詔把兒子打進冷宮。

兩個月後,太子司馬遹慘遭殺害,年僅23歲。

司馬遹之死,高興的可不止賈南風一人。在一旁看熱鬧的司馬倫也在偷偷地笑。

因為太子生前對司馬倫一黨也看不慣。對司馬倫而言,倘若司馬遹將來繼位,也就沒有這個叔公什麼事了。

現在,賈南風替他去除了奪權路上的一塊絆腳石,還揹負了弒殺太子的惡名。司馬倫下手的時候到了。

公元300年四月,司馬倫以司馬衷的名義下了一份偽詔,於夜晚發動政變。賈南風被逮捕,不久即被賜死。和司馬倫一起參與政變的,還有齊王司馬冏,司馬衷的堂弟。

這場行動表面的目的,是剷除賈氏一黨。但旁觀者都看得明白,司馬倫醉翁之意不在酒。

和他的前任楊駿、司馬亮相比,司馬倫唯一的優勢,是有個能幹的下屬孫秀。但他也犯了和前者同樣的錯誤,透過封賞來籠絡人心,這種方式註定不會讓自己的位子坐得長久。

然而,司馬倫沒有絲毫的自知之明,他甚至開始對皇位動起了歪腦筋。第二年,在上下的共同策劃下,白痴皇帝司馬衷被廢黜,司馬倫即皇帝位。

嚴格意義上,這場被後世稱作”八王之亂”的大混戰,是被司馬倫一手搞大的。賈南風雖然把宮廷搞得天翻地覆,但始終把局勢控制在京城以內,懂得見好就收,沒有觸發全國性的動盪。

可是司馬倫就不同了,他篡奪帝位,這是向國家的公然挑釁。他的行為引起了各地諸王們的不滿,一場更大的動亂已在醞釀中。

4/5 司馬家的纏鬥

儘管成功篡奪了皇位,但司馬倫一黨的實力並不強。

前面介紹過,晉武帝把地方上的軍政大權全部下放到宗室手中,一旦朝廷有變,他們就能發兵勤王。所以這時候,中央最害怕這些地方勢力造反。

當時,最有實力的宗室成員包括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顒,來自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以及和司馬倫一起發動政變的齊王司馬冏。

司馬冏率先喊出了討伐逆賊的口號。其餘諸王一併響應,此時距司馬倫稱帝只有兩個月的時間。

大軍向都城洛陽進發,司馬倫坐立不安。然而,面對氣勢洶洶的討伐大軍,他唯一能做的,居然是和孫秀一起對天祈禱,裝神弄鬼,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宗室退兵。

司馬倫的軍隊與諸王部隊在河南河北一帶展開激戰,隨著他的部隊被擊潰,司馬倫也迎來了末日。

最終,還是洛陽的親衛隊背叛了司馬倫,在眾臣的逼迫下,司馬倫簽署了遜位詔書,並承諾自此“歸老於農畝”。

但司馬倫自己也知道,這不過是諸王給自己一個體面的臺階下。由他一手挑起的內亂,已經死了十萬餘人。留他這種人活在世上,天理難容。

司馬倫最終被賜死,被他拘禁的司馬衷在眾人的擁戴下,重新坐上了皇帝的寶座。他原以為自己再也見不到那幫兄弟了,怎麼可能呢?對他們而言,這個皇帝太管用了。

圍繞權力的角逐並沒有結束。

司馬冏、司馬穎、司馬顒三人,成了下一輪鬥爭的主角。

司馬冏是行動的號召人,但功勞最大的是司馬穎,他衝在推翻司馬倫的最前線,出力最多,犧牲也最多。

但司馬穎頗有自知之明,他不想再生事端,於是申請主動歸藩。現在,朝廷輪到司馬冏說了算。

遺憾的是,撿了大便宜的司馬冏不知好歹,他大興土木,沉溺酒色,任人唯親,自己卻連國家大事都懶得管。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局勢,即刻暗流湧動。

之前一直被壓制的河間王司馬顒看到了機會,在下屬李含的鼓動下,他上書司馬衷,宣稱已經聯合成都王司馬穎、新野王司馬歆、長沙王司馬乂,共同討伐司馬冏。

司馬衷不需要做出任何許可,因為司馬乂已經率大軍攻進都城。一場激戰過後,司馬冏被擒。當他被押送至司馬衷面前時,這位皇帝甚至替他求情,想保住司馬冏的命。

司馬衷儘管人傻,卻頗有同情心。他已經見證了太多人的死去,楊駿、司馬亮、賈南風、司馬倫······無論他們待自己如何,都可算作他的親人。

當然,也只有司馬衷把他們當做親人。因為那些所謂的“親人”眼裡,他只是一個可憐的道具。

在推翻司馬冏的過程中,獲得首功的司馬乂只有28歲,他能征慣戰,但深知自己從政經驗不足。政事上,他只能倚重成都王司馬穎。但司馬穎對司馬乂始終不放心,主要是因為司馬乂身在京城,且手握兵權。

於是,司馬穎和司馬顒商議,想逼迫司馬乂歸藩。司馬乂不肯就範,雙方在洛陽城外再次爆發激戰。

司馬乂的軍隊的確能打,但洛陽的大臣們不希望禍及自身。他們決定交出司馬乂,以便儘快結束戰亂。不久,司馬乂被殺。

當初主動歸藩的司馬穎重新站到了權力中心,他能夠終結這場動亂嗎?

5/6 從洛陽到長安

司馬穎此時可謂德高望重,他先後協助推翻了司馬倫、司馬冏、司馬乂。在戰亂期間,他還對百姓進行了撫卹,獲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評。

然而,司馬家的人都有個毛病,它或許來自首任皇帝司馬炎的遺傳,就是稍有小成便志得意滿,很快便忘記了自己是誰。

司馬穎沒有吸取前任的教訓,繼續任人唯親,很快給自己招來了禍事。

東海王司馬越是司馬衷的遠親,他是司馬懿的侄孫,年輕時以德才著稱。

司馬乂在洛陽抵抗諸王的大軍時,司馬越正在朝中任職。正是他提議交出司馬乂平息戰亂,導致了司馬乂被殺。

與其他諸王不同,司馬越長期呆在朝內,這是他得以掌握局勢的一大優勢。公元304年,司馬越向鄴城進發,討伐成都王司馬穎。和以往不同的是,他這回還帶上了皇帝司馬衷,想以此脅迫司馬穎投降。

又一場大戰爆發,司馬衷成了這場戰鬥的見證人。然而,將士們似乎只顧著自相殘殺,對保護皇帝卻不太上心。

最後,只有一個叫嵇紹的人捨命保護了皇帝。他的義舉讓司馬衷大為感動,卻沒能保住他的性命。當他的軍隊被司馬穎大軍包圍時,士兵們當著他的面將嵇紹的腦袋砍了下來。

忠臣的鮮血濺溼了司馬衷的皇袍,後來進入鄴城之後,皇帝一直拒絕下人為他洗衣服

就這一點而言,司馬衷是這個亂世之中,難得的重情義之人。然而,一個傻瓜的淚水,卻打動不了那些野心家。

此役司馬穎獲勝,他也成功把皇帝帶到了自己的地盤上。但他很快就發現,這並不是明智之舉。

聽聞皇帝被司馬穎控制,各部將領紛紛起兵向鄴城進軍。在前一戰裡僥倖獲勝的司馬穎潰不成軍,離開了老巢,他只好脅迫司馬衷一路逃回洛陽。

但此時的洛陽,已經不歡迎這個落難的皇帝。

在司馬越舉兵北伐期間,洛陽的朝政被一個叫張方的將領把持。在洛陽期間,張方的部下大肆劫掠,把值錢的東西哄搶一空。

現在皇帝回來了,張方卻不打算讓他進城。張方知道,只要身在權力的中心,他遲早會落得與賈南風、司馬倫等人一樣的下場。

最終,司馬衷和司馬穎一起,被張方帶往長安。

但遊戲還沒結束,還記得那個戰敗的司馬越嗎?他並沒死,而是再次舉兵捲土重來,並宣稱要把司馬衷迎回洛陽。

原來,當初司馬越北伐時,已經向各地軍隊發出了檄文,司馬越被奉為討賊的盟主。而今,眼看皇帝一行人被張方挾持,各路諸侯再次開始摩拳擦掌。

只有先前一直缺乏存在感司馬顒不買賬,他決定站在張方這一邊。

可單憑司馬顒的實力,不足以同司馬越對抗。加之張方也不夠給力,司馬顒只能殺掉張方以求和解。

但司馬越豈肯罷手?他已經鐵了心要獨掌大權。公元306年,司馬越大軍攻入長安,一頓掠奪之後,司馬衷被司馬越帶回洛陽。

在混戰中出逃的司馬穎,最終還是被捕了,他的結局沒有懸念。儘管在臨死前,司馬穎還試圖做最後的掙扎。

司馬穎不會知道,那個一直陪他苟全性命於亂世的皇帝司馬衷,也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

6/6 司馬衷之死

我們沒必要對司馬越寄予厚望,因為他很快就把司馬衷毒死了。

司馬越連扶持一個傀儡的耐心都沒有。和他的兄弟們一樣,司馬越不過是一個投機分子。

隨著司馬衷的去世,八王之亂也接近尾聲。那個先前向司馬越乞和的司馬顒,也在司馬衷死後一個月被殺害。

司馬越倒是活到了新帝登基。可沒過多久,北方的遊牧民族就入侵中原,焦頭爛額的司馬越在恐懼中去世。西晉也在一輪輪折騰中耗盡元氣,走向滅亡。

司馬衷去世時四十八歲,他糊里糊塗地登上皇位,又糊里糊塗地被人殺害。在他執政的十七年內,有近一半時間在動盪中度過。他的外公、老婆、叔公和兄弟先後把持朝政,他周圍的人個個想佔有他,利用他,作為當事人,司馬衷能在一輪又一輪政變中活下來,實屬奇蹟。

這也許要歸功於司馬衷的智商。傻子總是比聰明人活得快樂,因為他永遠不必為明天的事操心。從這個意義上,司馬衷傻歸傻,卻比“八王之亂”中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要幸福,甚至連壽命都比他們中的大多數要長。

在一個以爾虞我詐為求生法則的社會里,傻瓜的結局只有兩種,要麼早早出局,要麼活到最後。

司馬衷就屬於後者,他的傻讓他逃過了一次次浩劫,他的傻讓他沒有任何敵人,他的傻使之成了野心家手裡的香餑餑。

司馬衷的諡號為晉惠帝。“惠”有柔仁、慈愛之意。這也許是司馬衷最大的優點,畢竟,傻瓜眼淚多心眼少,比那些自持聰明的人可愛得多。

八王之亂真正的禍首,是司馬家族的那些股東與準股東們,祖先給他們留下了龐大的家業。共同的血緣關係,複雜的關係網路,讓他們誰也不服誰,每個人都想借機爭得更多的家產。

只可惜,這些子女儘管人多勢眾,卻沒有一個靠譜的人。他們個個志大才疏,即使機會擺在面前,他們也抓不出。

西晉是典型的因為內耗最終崩盤的家族企業。它的滅亡告訴我們,組織是否團結,不在親疏多寡,而在於有沒有一個壓得住陣勢的領導者,以及權力能否被分配到能幹的人手裡。

上一篇:實拍霸州飯店來的神秘麵包車:在撈什麼?
下一篇:滬江網校:你知道端午節紀念的屈原為什麼投河而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