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若讀史都難以做到,何談論史?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自古以來,歷史對我們這個民族就有非凡的意義,因此無論哪朝哪代,都從不缺少喜好讀史之人,但讀史僅僅是第一層境界,更上一層境界是論史,再上一層境界便是治史。若是治史之上還有境界,便是古人所謂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了。

然而,對現代人而言,《二十四史》只是一堆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史學專家的著作又充滿了如此多的學術名詞,身為普通人的讀者難免會為此頭疼不已:讀史已經難以做到,何談論史?這時就需要有人用小說家的語言對歷史上的帝王將相、英雄豪傑加以解讀、剖析,筆觸或辛辣、或戲謔、或諷刺,將一段正史如連續劇般生動地展現在觀眾眼前。

照這個角度講,

《楚漢四年:道出國史

千年宿命

的作者

孔令堃

不可不謂之為一個優秀的論史家。筆者第一次看孔老師的文章,那是在很多年以前了,彼時天涯論壇還十分流行,點開“煮酒論史”板塊,以自己的觀點解讀歷史、評判古人的“論史者”可真不少,但大多“讀史不精”,所依據的史實本就是漏洞百出的,還怎麼讓人看下去?

孔老師的最為難能可貴之處,治史甚嚴、所論歷史都有明確出處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他往往能從結合歷史背景、分析古人心理入手,從頭到腳把一個歷史人物從你眼前進行“解剖”,而且他還不會使用各種歷史界的“圈內用語”,其語言透露著一股草根氣息,有些地方讀起來還有一股相聲的味道,令人忍俊不禁。簡單講,孔老師從不“拽詞”。

在孔老師的作品中,你能從那些震古爍今的歷史人物身上同時看到他們接近於市井草民的個人情感以及氣吞山河的志向。具體到

《楚漢四年:

道出國史千年宿命

這本書,你可以看到一個經過孔老師分析而顯得極度自戀與好面子的秦始皇,也可以看到一個贏了戰爭、輸了人生的韓信。他們真實得令人動容,既不像博物館和學術論文中那般冰冷,也不似電視劇和小說中那般滑稽。

秦火的熾烈,使得六國史書化為烏有,這才有了太史公司馬遷首開私修史書的先河,而對秦末、楚漢史的記載,也主要集中於司馬遷《史記》與班固的《前漢書》之中。秦漢之交,乃是一個決定華夏未來命運的關鍵時期。草民對酷吏的反抗、六國對暴秦的反抗,使那個時代湧現出無數非凡雄英。華夏的未來該何去何從?是該重建夏商周三代溫情脈脈的封建格局,還是該延續秦朝開創的這條大一統中央集權道路?

大多數人都知道,最終贏得四年楚漢之爭的劉漢施行的是將封建制與郡縣制合二為一的郡國並行制度,卻又在漢武帝之後又徹底走上了嬴秦的老路。

在這本

《楚漢四年:

道出國史千年宿命

裡,儘管有關秦末、楚漢紛爭的歷史描述已經十分詳細具體,但這並非真正的主菜——書中的天地是如此廣闊,每章每節作者都會向讀者分享其極其獨到且精準的議論與看法。

比如,在傳統認知中,項羽一般被認為是春秋戰國秩序的恢復者,他裂天下為十八塊,以齊桓晉文這樣的諸侯霸主自居。但經過孔老師剖析,由於與懷王矛盾的不可調和,項羽其實早就不打算以伯王自居,彭城的分封也不過是一場挑撥群雄矛盾、好坐收漁利的陰謀,其最終目的不過是為了給項羽接下來的“削藩”製造口實與導火索。

孔老師的另一個優點是博覽古今、善於旁徵。在談論一件歷史情節的時候,經常會與一段處於不同時空的歷史情節加以對比,有時甚至會隨口談及起當今的熱點實事。讀孔老師的文章,有一種品嚐豪華大餐的感覺。

漢朝之後,華夏文明的疆域基本定型,漢民族也正式得以形成,而這一切的故事,都要從楚漢四年說起——楚漢四年,上承周秦,下啟魏晉,是漢朝所代表的這個新時代的起點,也是三代代表的這個舊時代的終點。

新書推薦

《楚漢四年:道出國史千年宿命》

孔令堃 著

九志天達出品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本書的歷史跨度從秦始皇時代到漢高祖劉邦駕崩,短短五十幾年的歷史,卻歷經兩朝三代。書裡用獨到的視角分析歷史人物的性格對歷史程序的影響;去臉譜化的寫作手法,讓人物生動的躍然紙上;當中反映出一些歷史人物的必然宿命,對今天依然有著現實意義。該書文字幽默輕鬆,但不乏真知灼見。在深度解讀的同時,真實地還原了歷史事件,也對歷史人物進行了很好的塑造,讓讀者也能走進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

隨書贈送精美宣紙古畫:清代袁江《阿房宮圖》

實拍展示

實拍《楚漢四年:道出國史千年宿命》內封

實拍《楚漢四年:道出國史千年宿命》章節頁

實拍《楚漢四年:道出國史千年宿命》文中註釋

上一篇:老農山中挖筍,不料挖到2顆“血色雞蛋”,專家:價值80萬元
下一篇:13歲少女被乾隆寵幸,成首位皇貴妃,卻被乾隆殺了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