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馬謖失的不止街亭,諸葛亮悔恨沒聽劉備勸,看第一次北伐贏面多大

文/商學野

瞭解三國曆史的人都知道,諸葛亮在晚年時期曾經“六出祁山”,率領大軍多次北伐魏國,連自己最後都病死在五丈原軍中,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讓後世無限唏噓。

但其實在這六次北伐裡,諸葛武侯後面的幾次北伐都無功而返,最多就是小勝對手,沒有實質性的斬獲。只有第一次北伐,是蜀漢政權最有機會取得勝利的,這次北伐開局形勢大好,但是一切都被一個人給葬送了,這個人就是馬謖。

馬謖失街亭,被張郃圍殲了3萬大軍,諸葛亮無奈之下只好丟掉已經唾手可得的隴西三郡,撤回漢中。最後他“揮淚斬馬謖”以謝三軍,這都是人盡皆知的故事。

但是馬謖和他的街亭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守住了街亭,諸葛武侯的第一次北伐能否獲得成功呢?

一、 一出祁山,魏國其實毫無提防

諸葛亮一出祁山之前,其實三國鼎立的形勢已經穩定了好多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祁山是公元228年,距離蜀漢的夷陵戰敗已經過去了6年。吳蜀之間的夷陵之戰是蜀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此役中劉備手下八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將領也或死或降,第二年劉備就病死白帝城,此時整個蜀國上下一片狼藉。

北方的魏國這時正坐山觀虎鬥,曹丕在看到劉備大敗之後,曾說過蜀國命不久矣,是“自守之賊,不足為慮”之類的話。

當時蜀漢內部矛盾重重,軍隊人才凋零,人心不齊,叛亂四起。這時候諸葛亮展示了自己的忠心和才能,他前後花了五六年時間重新建立10萬人的軍隊,並且親自帶兵平定了各地的叛亂。

此時的魏國並不太瞭解蜀國和諸葛亮的情況,還曾給諸葛亮下過勸降信,勸諸葛亮和劉禪投降。

魏國眼裡蜀國已經不再是心頭大患,所以主力軍隊和將領都在東部對付吳國。此時隴西地區和關中的軍力薄弱,只有“屯田兵”,也就是半農半軍的邊防部隊駐紮,也沒有名將鎮守。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看到國內局勢穩定,魏國又麻痺大意毫無提防,果斷選擇兵出祁山,率領十萬大軍直撲魏國。所以在一出祁山時期,蜀國可謂是佔盡先機,前期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挫折就佔領隴西。

二、隴西三郡反叛,形勢一片大好

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的計劃是很清晰的,首先第一步是拿下隴西地區,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南部。這裡自古就是是產糧之地,還能養馬,可以作為軍隊後方休養生息。

接著大軍再從隴西沿著隴西大道進軍關中,配合從漢中北上的軍隊奪取長安。

其實不光是第一次北伐,之後諸葛亮的五次北伐都是圍繞這個戰略的。隴西地區是魏國和蜀國戰爭的焦點,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因為隴西乃至於關中地區防備空虛,蜀軍迅速佔領了岐山,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紛紛反叛,郡守出逃,只有一些小城還在零星抵抗。

諸葛亮帶著大軍進入隴西,只有上邽和一些小城還在抵抗,其餘都不足為患。

當時魏國皇帝曹丕已死,魏明帝曹睿執政,他親自來到長安督戰,派曹真和老將張郃帶兵阻擋蜀軍。當時諸葛亮派遣趙雲帶一萬人為疑兵,從漢中北上出箕谷吸引魏軍的注意力。

曹真果然帶領大軍和趙雲的疑兵對峙,而張郃從關中率領5萬多騎兵沿著隴西大道直撲隴上的蜀軍。

魏軍的部隊都是北方的騎兵,進軍速度極快,這時候對於諸葛亮來說,時間是最寶貴的。

三、 街亭重要,而更要命的是三萬大軍的滅亡

隴在古代是山名,隴山就是今天的六盤山,它是分割隴上和關中的山脈。六盤山的山勢非常陡峭雄偉,環境較惡劣,張郃帶著騎兵要翻山是很困難的。所以他只有從山間的穀道進入隴右,張郃選擇的地點就是街亭。蜀漢兩國在隴山再次交手,這時候街亭這個交通咽喉就成了存亡成敗的關鍵。

當然,諸葛亮也知道街亭就是張郃進軍的關鍵缺口,所以在張郃來犯之前,當務之急就派人是守住街亭。諸葛亮決定讓3萬人去駐守這個山口,要知道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帶著10萬人,給趙雲分兵1萬多人,再分3萬人去守街亭,自己在隴西地區就剩下不到6萬人繼續征戰了,這足以看出他對街亭的重視。

在將領人選上,當時蜀軍其實還有不少名將,魏延,吳懿都是守街亭的好人選。但是馬謖這個人一直跟諸葛亮很親近,馬謖是著名的“馬氏五常”之一,素有才名,愛談論軍事,他哥哥馬良是蜀漢的侍郎,所以馬謖算得上根正苗紅。

劉備死前說馬謖“言過其實”,但是這話諸葛亮沒聽進去,在守街亭的人選上,他居然提拔了第一次隨軍出征的馬謖,讓先鋒王平輔助他,帶著3萬人去阻擋張郃。

時間就是生命!諸葛亮要的不多,不求全勝,只要擋住張郃的大軍一個月,隴右的魏軍勢力就能被肅清,這時候哪怕率軍跟張郃野戰也不在話下。

但天意弄人,馬謖在到了街亭之後違背了諸葛亮“據城死守”的命令,居然放棄在山口守城,而是帶領大軍上山紮營。先鋒將軍王平苦苦勸諫,但是馬謖依然我行我素。他自稱這是以“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的道理,以少勝多,能打一場大勝仗。

這支蜀軍的結局很悲慘,張郃到了街亭後迅速將馬謖紮營的山圍了起來,斷絕馬謖的水源。山上計程車兵幾次衝鋒都被打敗,他們斷水斷糧,士氣低落,最後終於一敗塗地。除了先鋒王平率領的兩三千人成功突圍之外,馬謖手下的3萬大軍或死或逃,最終全軍覆沒,馬謖僥倖隻身逃出,被諸葛亮下獄。

此時在隴西的軍力對比上,諸葛亮只剩下5萬多人,而魏軍張郃的5萬人幾乎毫髮無損。加上上邽城和周圍一些零散的魏軍,此時隴西的軍力對比已經反轉,蜀軍處於劣勢了。張郃手上都是騎兵,而蜀軍全是步兵,諸葛亮在人數劣勢的情況下,還是異地作戰,勝算無幾。

四、馬謖和街亭,武侯畢生之痛

佔據街亭後張郃長驅直入,幾萬騎兵湧入了隴西,如果配合本地的魏軍反擊,蜀軍可能會慘敗。

在這種情況之下,諸葛亮只能無奈選擇退兵。

蜀軍從岐山退回漢中,趙雲此時也被曹真打敗,帶著殘軍回到漢中。此次北伐,馬謖的街亭之敗是北伐失敗的關鍵,軍法無情,諸葛亮為了嚴肅軍規,只能殺了馬謖以謝三軍。

殺了馬謖之後,諸葛亮親自灑淚祭奠,並且贍養馬謖的妻兒,可謂仁至義盡。

有人要說了,第一次北伐失敗不就是因為諸葛亮識人不明,錯用馬謖這個繡花枕頭嗎?但其實看看馬謖以前的表現,你可能會改變對他的看法。

馬謖有才不是諸葛亮說的,而是當時蜀國人盡皆知的,而且他確實在蜀國平亂中發揮過作用。諸葛亮在南下南中平亂的時候,馬謖就諫言:“攻城為下,攻心為上。”讓諸葛亮對南蠻不要趕盡殺絕,太勞神費力,要“收服其心”,才能一勞永逸。諸葛亮聽從建議,這才有後來的七擒孟獲,安定南中的故事。

馬謖確實有才學,也懂軍事,這是不用質疑的。只是這種才學和計謀一旦付諸於瞬息萬變的戰場時,就變成了紙上談兵。馬謖沒有行軍打仗的經驗,一直是個文官,他只有滿腹理論,當面對張郃這種久經沙場的老將時,自然是被碾壓的。

馬謖和街亭之敗是武侯諸葛亮一生之痛,他在之後自我檢討,確實是自己識人不明,向劉禪上表謝罪,寫到“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

在此戰之後,魏國已經察覺到了蜀國進取天下的野心,在隴西,關中佈置重兵,而且在關鍵道路築城把守,這就導致諸葛亮後來的北伐大多無功而返。

如果歷史可以假設,諸葛亮派去守街亭的不是馬謖,而是魏延,吳懿,他們拖住張郃的幾萬人馬給諸葛亮爭取時間,可能隴西就能一舉平定,歷史可能將改寫吧。

參考資料:

1、《三國志》

2、《大漢帝國在巴蜀》,饒勝文

上一篇:諸葛亮設下空城計後,為何要派20名士兵在門口掃地?司馬懿看懂了
下一篇:雍正王朝:當面駁回雍正的4個要求,年羹堯要幹嘛?都是為了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