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李世民將秦瓊排在功臣榜的末位,他為何不直接除掉秦瓊呢?

在影視作品和一些史書中,秦瓊的形象是光輝且偉岸的,他被塑造成為唐朝戰神一般的人。但熟悉歷史的都知道,秦瓊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在最後一位,這便讓人形成一種極大的落差,怎麼可以這麼對待他?

排名代表著什麼?排名代表著上面這些人在皇帝心中的位置,秦瓊的排名在尉遲恭程咬金等人之後,便引來路人無數的猜想。秦瓊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走進李世民的心中,而李世民將他排在功臣中的最後一位,也是為了藉此壓制他一番。在這一點上,和明太祖朱元璋封湯和侯爵有異曲同工之妙。

既然李世民不待見他,那為何不直接除掉他呢?自古帝王殺臣子,李世民也不是第一家,連兄弟都能殺,更別說一個秦瓊了。那麼為何李世民最終都沒有向秦瓊下手?這就得好好思索一番了。皇帝殺害大臣,並不是想殺就能殺的,尤其是像秦瓊這種對國家有功之人,一旦處理不當,不免寒了兄弟們的心。

朱元璋除掉藍玉、李善長等人,是因為他們確實犯了重大的罪過,進而威脅到皇權的安危。在封建帝王的思想中,天大的事情,也比不過江山社稷。但秦瓊並沒有威脅到李世民的皇權。他僅僅擔任一個左武衛大將軍,僅僅是十二大衛將軍之一。

在軍中的權威來看,秦瓊的存在感不強,李靖、李績等人才是唐朝戰神一般的存在。歷史上真實的秦瓊,並不是一個帥才而是一個將才。兩軍陣前,以一己之力斬殺敵將才是他所擅長的。在伴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期間,更多的也是擔任一個陣前先鋒。

一腔孤勇的秦瓊僅僅擁有這些資源,完全在李世民的掌控之中,並且李世民當時年紀不大,根本不用擔心身後之事。因此,他便沒有殺害秦瓊的理由。

皇帝誅殺臣子有兩個原因,一是皇帝想殺,二是臣子作死;為何許多功臣,隨著皇帝開疆拓土,最後不得善終?這其實和這些將領本身的情商有很大的關係。上陣殺敵是他們的強項,但到了坐天下之時,他們情商低的劣勢便被無限放大。因此很多功臣被殺源於他們的低情商。但秦瓊卻不是這樣一種人,早年從張須陀到裴世基,再從瓦崗寨投奔王世充,最終投到了大唐的帳下,為李世民效力。

在亂世之中,能夠應對紛繁複雜的局勢,做出細緻縝密的判斷之人少之又少,秦瓊絕對算的上是一個。尤其是他放棄王世充給他的高官厚祿轉而投到大唐的懷抱,是極具戰略眼光的一次“跳槽”。玄武門之變,秦瓊並沒有被安排到參與玄武門內部的廝殺,而是讓他去攔截外圍的支援,革命工作不分高低貴賤,這也不能說明李世民對他有看法。

在李世民登基之後,秦瓊便開啟了“養老模式”,回家養病,或許秦瓊正是由於邊界感太強,導致李世民對他有點小看法。可這並不是李世民殺害秦瓊的正當理由。

另一點原因便是李世民更加愛惜自己的羽毛。李世民取得皇位的途徑並不是很正當,他很清楚,哪怕是再粉飾歷史,這件事也並不光彩。他立志想成為一代明君,既然兄弟之間的事情沒有處理好,那麼當好這個皇帝才是挽救他名聲最好的方式。

於是,他吸納了太子李建成的團隊成員,委以重任。忍受魏徵常年的喋喋不休,對一個皇帝來說,忍受臣子對自己說三道四,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李世民為了自己的民聲,他忍了。最終他以從諫如流,明辨忠奸與魏徵成為了一段佳話,留名青史。

那在處理君臣關係方面,李世民就更加註重方式方法了,秦瓊作為一個為唐朝屢立戰功之人,即便是在某些地方做的不是那麼讓他滿意,但他已經急流勇退,甘居幕後,他又怎麼忍心痛下殺手。畢竟,他要考慮這麼做造成的影響。

李世民一生中都在與這些良臣猛將打交道,對於秦瓊的脾氣性格他自然瞭然於胸,秦瓊的心意他自然都懂。他一生中接收了大量來自地方陣營投靠的猛將,尉遲恭、程咬金等人皆屬於此類,僅僅也只是殺了一個單雄信而已,因為他感受的到,單雄信與他們不一樣。

綜上所述,李世民將秦瓊放在功臣榜的最後一名,或許是他功勞在此而已,畢竟,在李世民登基之後,他便開啟了養病模式,而尉遲恭等人依舊在立新功,這個排名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說明李世民不待見他,或許這才是對秦瓊比較公正的評價與定位吧。

上一篇:格登山之戰:22名八旗騎兵突襲,1萬蒙古騎兵潰逃
下一篇:秦始皇陵中究竟存有多少水銀?山上的石榴樹已說明一切,細思極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