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人不能對太好,狗不能喂太飽,這句話背後蘊含著什麼樣的道理?

網路上有一流行語叫做“人不能對太好,狗不能喂太飽”,乍看起來,此語似乎有些憤青,不過仔細品味才發現,其中確實蘊含著一些“恩生怨”的道理。人過50歲,已經是半百的年齡,對於這一句話的理解尤為深刻,一個問題也隨之出現,該如何避免社會中常見的“恩生怨”現象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人是富有感情的動物,對於親情、友情、愛情,都存在自身獨特的體會,並根據親疏遠近做出相應的舉措。在日常生活中,不乏會出現“恩將仇報”的事件,明明自己對他人施予大恩,對方非但不言謝,反而將自己視作仇敵,實在令人疑惑不解。

如此狀況在社會中不乏發生,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自己給對方施捨的恩情過於龐大,導致雙方地位產生懸殊的差距,從而令對方難以報答,只能以另一種極端的方式回饋給施恩者,正如古人所言“大恩如大仇”。

“大恩如大仇”的事例,在古書中多有記載,其中以孫臏與龐涓的故事最為突出。孫臏與龐涓兩人是師兄弟,共同在鬼谷子門下學藝。龐涓本人聰明伶俐,總是急著要下山建功立業,因此還未完全得到鬼谷子的真傳,便入魏國擔任大將軍。龐涓本人深知兵法韜略,也為魏王打過多次勝仗,深得魏王器重。孫臏天生駑鈍,但是韌勁十足,他一直跟隨鬼谷子學習兵法戰策,直至學成後才正式下山。

龐涓聽說孫臏下山,頓時高興得不得了,他隨即將孫臏接到魏國,共同輔佐魏王。龐涓深知孫臏的才學,請求他寫出自己下山後,鬼谷子未傳給自己的兵法,孫臏欣然答應。但是龐涓又轉念一想,認為孫臏雖然能為自己寫出兵法,也能為其他人寫出兵法,如此一來,自己也不能無敵於天下,永遠會被孫臏壓制一頭。龐涓越想越怕,隨即便向魏王進讒言,將孫臏的臏骨挖掉,令其徹底成為一個殘疾人。孫臏與龐涓二人親如兄弟,卻因為誰是第一而反目成仇,看似不可思議,其實也詮釋了人性中最醜惡的一面。

50歲的年紀,經歷了許多世道的滄桑,也看透了許多的人情冷暖,對於“大恩如大仇”的理解也相對透徹。該如何儘量避免“大恩如大仇”呢?主要有三種辦法。

辦法一:施恩不圖報

施恩於人,是自己的善念之舉,而不是彰顯自己的功勞簿。不少人在施予別人恩情時,往往都會將自己的恩情掛在嘴邊,給人相當大的壓力。三國時期的許攸,就曾在幫助曹操大破烏巢後整日吹噓,最終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他所犯的錯誤,正是施恩圖報。只有施恩不圖報,才不會給被施恩者造成壓力,也能為自己與他人尋找到未來更長的一段路。

辦法二:保持安全距離

施捨別人恩情後,除了不將此事常掛嘴邊,更應該與對方保持“安全距離”。俗話說“距離產生美”,只有偶爾的相見,才能讓人想起兩人之間更多的美好,否則天天在對方面前晃來晃去,難免會給對方造成心理壓力,從而造成兩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

辦法三:切莫盛氣凌人

施恩於人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幫助,但絕不是控制與要挾的資本。施恩者如果氣勢凌人,對被施恩者指指點點,置他人面子與尊嚴於不顧,往往都會引起對方的反感甚至是厭惡。如此一來,二人之間的恩情,就會立即變成仇恨,演化成真正的“大恩如大仇”,繼而令雙方反目成仇。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相處方式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找尋最平衡恰當的著力點尤為必要。“大恩如大仇”固然是人們不願意看到的,但是人過半百,也應當對人生有所思考,繼而找尋其中的真諦與智慧。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上一篇:歷史上的穆桂英到底是什麼樣的真的和小說中的那樣,為國捐軀第一先
下一篇:三國最悲壯的五大悍將,一個被曹操所殺,一個被孫權所殺,另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