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知恥而後勇是什麼意思?知恥而後勇的歷史典故是怎麼樣的?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知恥而後勇指的是一個人在歷經磨難,遭受打擊後毫不氣餒、決不後退、決不自暴自棄,而是繼續保持積極進取、迎難而上的精神狀態。

五代十國時期,後蜀後主孟昶割據蜀中,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後便開始著手進行統一全國的戰爭,他先吞併荊南,再平定湖南,接下來,他把目光放到西南,準備攻克蜀國這個大目標。

得知趙匡胤伐蜀意圖的孟昶為自保,便要聯合北漢入侵中原,讓趙匡胤無暇西進。但聯合北漢的密使被宋軍抓獲,蠟丸密信也被趙匡胤得到,公元964年,趙匡胤決定派遣大將曹彬和王全斌分路進兵伐蜀。

為應對來勢洶洶的宋軍,孟昶派出自己的大將趙崇韜和王昭遠等人率軍前去抵禦宋軍,奈何蜀地已久無戰事,蜀軍都不諳戰事,宋軍卻是百戰之師,因此久不習戰的蜀國軍隊和宋軍甫一接觸便立即潰不成軍,蜀軍在漢源坡和三泉等地被宋軍打得落花流水,連大將王昭遠都被宋軍俘虜。

聽聞蜀軍敗績,孟昶立刻又重金募兵,派太子孟玄喆趕往劍門扼守成都門戶,並讓李廷珪、張惠安輔佐他。孟玄喆是孟昶的長子,其人按《宋史》記載是“幼聰悟,善隸書”。 孟玄喆14歲就被封為秦王,公元962年,26歲的孟玄喆又被冊立為太子。

作為一個頗有才幹的儲君,不出意外孟玄喆是可以接過父皇孟昶的班登基為蜀帝的。可就是這麼一個備受矚目的太子,在接到出兵任務後,竟然”攜姬妾、樂器及伶人數十輩,晨夜嬉戲,不恤軍政。“簡直就是視出征為兒戲,路上的蜀人見之,紛紛譏笑並嘆息不已。

更離譜的是,當孟玄喆到達綿州,聽聞劍門關失守的訊息後,這個出征太子不思立即進兵卻敵,反而“遁歸東川,所過焚廬舍倉稟而去。”敵軍尚未到達,己方百姓就已被自己的太子糟蹋得不像話了!

孟昶聽說這個事之後便知道大勢已去,自己也沒有別的辦法了。公元965年正月,孟昶讓宰相李昊向北宋遞降表,而這個時候是北宋伐蜀的第66天,克敵制勝,何其神速!隨父親一起投降的孟玄喆還被趙匡胤封為檢校太尉、泰寧軍節度使,數年後移鎮貝州。

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孟玄喆這個“逃跑太子”在投降北宋後,居然成為一代名將。在他鎮守貝州的十餘年,該地的政績之佳,全國聞名。而當他移鎮定州後,又隨同宋太宗以大將身份消滅北漢政權,征伐北宋的老對手遼國,徐河之戰,孟玄喆與名將尹繼倫和李繼隆等人大破契丹名將耶律斜軫,功封滕國公,聲威大震,風頭一時無兩。

征戰結束後,孟玄喆入朝又擔任左龍武軍統軍、判右金吾衛仗,不久外派知滑州。公元990年,孟玄喆以體弱多病上書太宗請調小州任職,同時療養身體,太宗批准其請求,調任他知滁州。公元991年,孟玄喆最終因病卒於滁州任上,終年55歲,他死後被追贈為侍中,並以名將身份載入史冊。

孟玄喆的一生可以說是完美詮釋“知恥而後勇”這句話,一開始備受矚目,萬眾期待的蜀國少年太子,極有可能身登大寶,統帥萬民。可在一場關乎國家存亡的戰爭中,他不僅沒有能夠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反而怠忽軍事,聞敵便逃,更兼燒房毀糧,徹底斷送國家的命運,遭到百姓的一致嘲諷和唾棄。

按理說遭受如此挫折打擊的人,大都會墮落沉寂下去,默默無聞地死在某個地方,但孟玄喆沒有被打倒,反而越挫越勇。在北宋,他為官一方則一地政績斐然,為將一任便破國滅敵無算,最終以名將身份載入史冊,光耀後世。

孟玄喆所受的打擊相信比許多人受過的都要大,面對生活中的苦難,面對一次又一次失敗,我們也應該向孟玄喆學習,知恥而後勇,不氣餒、不後退、不自暴自棄,永遠保持積極進取、迎難而上的精神狀態,這樣,終有一天,我們定能戰勝那些苦難,書寫下屬於我們自己的光輝歷史。

參考材料:

《禮記·中庸》

《宋史》

上一篇:張飛的一句話,讓他成為了西遊記裡最會耍流氓的人,你知道嗎?
下一篇:韓信為何能成為兵家四聖之一?他的一生中有哪些豐功偉績的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