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書評】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帝國之路:通向最高權力

2021楚汐の書評

#050

//總第395篇原創

你好啊~~我是楚汐。今天和你分享的是傳記

《帝國之路:通向最高權力的拿破崙,1769-1802》

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

」。

誠然,這是多數人提及拿破崙時的第一反應。只不過,倘若時光可以倒流回1816年的某一天,47歲的拿破崙正與拉斯卡斯談論著英國的政策和自己的婚姻時,突然沉默了良久,然後直起身子說:「我的一生是怎樣的一部小說啊!」。

據說,這句話非常有名,且常被引用,雖然我是在讀這本講述拿破崙傳記的《帝國之路:通向最高權力的拿破崙 ,1769—1802》時才第一次聽聞……但此刻想來,倒是我孤陋寡聞了。

只不過,本書作者帕特里斯·格尼費貌似也並不十分認同這句有名的話。在他看來,拿破崙那極富傳奇色彩的一生,遠非一部小說所能言盡;反倒更像是一首樂曲,恰如貝多芬所譜寫的《向一位偉人致敬的英雄交響曲》中的第一樂章:有活力的快板。

更有甚者,《發條橙》作者安東尼·伯吉斯,當他決定寫一部關於拿破崙的小說時,更是直接命名為《拿破崙交響曲》,且其中的每一個章節都以貝多芬所創的《向一位偉人致敬的英雄交響曲》中的樂章命名。

細究拿破崙的生平,從他1769年8月出生於科西嘉島,到1802年宣佈成為法國終身執政,再到1804年11月的加冕稱帝,更有那1815年滑鐵盧戰役後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後於1821年5月島上過世。

52年的人生,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不過滄海一粟,但拿破崙的個人命運,已然與法國的歷史程序相融為一體。

關於拿破崙及其時代的研究,市面上已有數以萬冊計的書籍刊物了,且因著今年剛過去不久的5月5日,恰好是拿破崙逝世的 200 週年。一時之間,目之所及皆為拿破崙的傳記文學和刊物。

本書《帝國之路:通向最高權力的拿破崙 ,1769—1802》,是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EHESS)教授、著名法國大革命史研究專家帕特里斯·格尼費(Patrice Gueniffey)在吸納了自19世紀以來的龐雜闡述體系後,十年磨一劍寫就的

拿破崙傳記上卷

800多頁的厚重篇幅中,光是對文獻材料的備註就有127頁之多;而正文的600多頁,更是鉅細無遺地描述了

拿破崙從出生於科西嘉島,到成為法國終身執政的前半生

△本書註釋頁

在前言部分更是簡要探討了史學界對拿破崙生平的三種不同觀點:

1,冒險論

顧名思義,認為拿破崙的生平是一場難以言盡的精彩冒險史,呈現出「依靠意志可以戰勝一切」的拿破崙精神。在持有該觀點的學者中,見解最為深刻的當屬

伊波利特·泰納

(Hippolyte Yaine)。

泰納將拿破崙時代視為歷史程序中的插曲,一個沒有任何意義的時代錯亂:無緣無故地出現,無聲無息地消失。

在泰納看來,拿破崙帶給法國的那些遺產——一個政府、一種貨幣,以及一個多世紀後仍能瞥見其作用的制度,凡此種種,確切地說並不見得有多少獨屬於拿破崙的個人印記。

換句話說,拿破崙的這些成就,不過是「時勢造英雄」的受益者,即便當時不是他,也會有其他人會達成,或許沒那麼快,沒那麼好,但總歸會完成;可以說,只是歷史的程序,無關乎個人太大的作用。

而那些真正使拿破崙被萬人矚目,使他偉大的(在泰納眼中卻是不幸的),並不是他接過了絕對君主制和雅各賓的接力棒,而是拿破崙所追求的夢想:透過戰爭和征服統治世界。

顯然,這是不符合法國曆史發展的趨勢,也不符合現代社會精神。真要說來,不過是遵循著拿破崙自己的意願,因此而定論為一場冒險。

△本書內頁插圖

2,必然論

與之相對的史學觀點是,自1799年到1814年的一切事件都是必然性的結果。

拿破崙的一生無疑就是一出宿命的喜劇,一出與命運搏鬥的悲劇。

如果說泰諾的筆下,呈現的是一個靠意志戰勝一切的拿破崙,那麼,在雅克·班維爾的筆下,則是一個作為無情宿命犧牲品的拿破崙,「他既是大革命的繼承人也是其囚徒,註定要回到那個他無法脫離的圈子裡:逼迫歐洲承認法國的擴張,簽訂是所謂的“光榮的合約”,卻缺乏實現它的物質手段」。

沒有海軍,怎麼能迫使英國簽訂一個認可法國利益的合約呢?

這個難題困住了拿破崙。

無解不在於他的能力,而在於那個時代的身不由己。

△本書內頁插圖

3,介於兩者之間的自由主義

上述的冒險論也好,必然論也罷,都難免各自極端化。而

自由主義的評述則是對兩者的融合——對拿破崙的政策和國內成就的看法帶有必然論的印記,而對拿破崙時代的戰爭解釋則帶有冒險論的精髓。

某種程度上來說,相較於班維爾的必然論,更傾向於泰納的冒險論多一些。

在自由主義者的眼裡心中,沒有人比美國的華盛頓更適合拿來與拿破崙作對比,以論功過的了。這個對比首見於

夏多布里昂與斯塔埃爾夫人

,「在1800年到1804年中,拿破崙和華盛頓一樣,希望獲取的正是他應該獲取的東西,與時代的利益與需求一致」。

在他為時代的利益服務後,又反過來讓時代為自己的意志效命。

△本書內頁插圖

寫在文末:

不同於傳統傳記,本書的寫作可以說是

在新史學框架下的復興。

格尼費教授在本書所講述的並不是拿破崙的奇聞軼事,而是他投身於歷史洪流並最終成為其推動者的歷程。基於歷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書中

分析了拿破崙性格中的過人之處,描繪了大革命時代的背景,同時還評估了當時的種種社會輿論。

雖說本書體量較大,僅是講述拿破崙出生到1802年被宣佈為第一執政的人生經歷(1769-1802),就已是洋洋灑灑800多頁,但勝在有格尼費教授的博聞強記與旁徵博引的功力,透過對歷史細節的辨析和還原,讓我們得以用最接近當事人的視角,重新回看拿破崙和他所處的時代。

不得不說,這是一部難得的關於拿破崙及其時代的歷史著作,也難怪格尼費教授能因此於2014年榮獲法蘭西學術院戈貝爾獎。

上一篇:諸葛亮明明足不出戶,卻對天下的事瞭如指掌,這是怎麼做到的呢呢?
下一篇:蔣緯國的身份至今仍然是個謎,他到底是不是蔣介石的兒子已隨身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