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功臣?劉伯溫為什麼要寫詩?劉伯溫為什麼要這麼說

朱元璋在自己的遺詔中曾言:“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他草根出身,卻成為了史上最勤勞的皇帝,從登基到去世,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如此勤政,夯實了大明王朝的基礎只不過,朱元璋的猜忌之心也很重,開國初期,將當年和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們封官加爵,最後又親手將這些人屠戮,劉伯溫原本也難逃浩劫,最後用一首詩保住了性命,後來還成為了人人都會背的千古名句。

朱元璋出生1328年,家裡世代為農,能夠建立大業,和當年的劉邦一樣,身後有一群足智多謀的人扶持,還未得天下時,李長善曾經告訴他:“只要效法劉邦知人善任,不亂殺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那時候的朱元璋也確實如此。

之後,在李長善、胡惟庸、劉伯溫、徐達……等眾多人的扶持下,打敗陳友諒、消滅張士誠、殲滅方國珍,建立了大明王朝,1368年,在南京稱帝,剛剛稱帝的他沒有忘記當年的功臣,初封六公,後又封4公,並且在雞鳴山立功臣廟,表彰眾人。

1376年,因為“空印案”有上百名曾經的功臣被殺,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到了1380年,“胡惟庸案”中包括胡惟庸,還有陳寧、塗節等人被殺,胡惟庸被誅九族,多年後,這個案件再次引發血案,前前後後有七八萬功臣被殺,1385年的郭桓案中,也牽連了六七萬人,之後又有藍玉案。據《明史》所載:“明初四大案”後,明朝的開國功勳幾乎被屠戮殆盡,只餘三兩人!

為了避免殺身之禍,1371年,劉伯溫選擇提前告老回鄉,隱居在山野田間,每天飲酒下棋,閉口不提當年的功績,不過在民間卻一直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由此可見,劉伯溫當年雖然沒有被封公,在百姓心目中卻一直都很受尊重。同樣過高的讚譽,在劉伯溫眼中並非一件好事。

都說劉伯溫神機妙算,眼力過人,精通兵法也精通天文,當年在朝廷中,劉伯溫的很多進諫朱元璋都會聽,在告老還鄉的前一年他還被封誠意伯,此時的他身體還並未出現不適,就辭官歸隱了。因為他知道朱元璋的性格有點反覆,雖然清正廉明,但是眼裡容不得沙子,殺伐果斷,料想到將來可能會有什麼事情發生。況且朝堂動盪不安,所以提前歸隱。

沒過幾年,劉伯溫身患重病,此時朱元璋還派胡惟庸帶著御醫來瞧,名為治病,其實更為了打探虛實,唯恐劉伯溫謊稱病重,實則韜光養晦,企圖造反,不過這一探,劉伯溫是真的病了,不過,朱元璋在如此危機時刻對自己的不關心也讓劉伯溫心寒。

不久之後,就傳出劉伯溫暴斃的訊息,不過朱元璋轉念一想,事情沒這麼簡單,未必真的死了,於是快馬加鞭來到了劉伯溫所在的村莊。劉伯溫也知道,陛下不會輕易相信自己,憑藉他曾經的功績,陛下一定會親自來察看,於是他在村口必經之路旁的一間破廟中寫下一首詩,當朱元璋趕來經過破廟時,不僅回想起了當年,於是踏入寺廟中,看到了一首詩:

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古來多少英雄輩,得道多助失道亡!

朱元璋看到這首詩之後陷入了沉思,命人將此詩抄錄下來,之返回京城。劉伯溫也因此保住了性命,當年劉伯溫的這首詩也成為了千古名句,幾乎人人會背,和《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相輔相成,同時也告誡朱元璋,站在仁義的一方時,就會有很多人幫助,而背棄了仁義,則必然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上一篇:光緒帝的一後兩妃都是慈禧太后選擇的,為什麼她的大婚後就被廢了?
下一篇:子嬰的身世是什麼樣的?子嬰為什麼會被稱為秦王子嬰?子嬰生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