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管見參考】《跨過鴨綠江》:一場關於中國的戰爭,一場歷史的回憶

★每天一篇原創,今天是第

1368

《管見參考》

全國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典型案例

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成績突出個人

紹興市網上文化家園示範專案

紹興市全民閱讀優秀專案

文/管見 主播/張彬

前幾天,在做一個小型沙龍時,我聊到了最近熱播的電視劇《

跨過鴨綠江

》,這場戰爭,打出了我們的國威和軍威,打出了半個多世紀的和平,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湧現出了很多英雄。

現場有人問我,看戰爭片時有個問題很納悶:

既然攻城拔寨犧牲那麼大,那為什麼不直接繞過去?或者把它圍困起來,圍到投降為止。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好問題。

我相信很多讀者在看軍事題材的電影電視劇或者相應的歷史、文學作品時,都會有這樣的疑問。

都說擒賊先擒王,那你直接殺向敵軍的首都就行了

,路上遇到阻力繞過去

,星夜兼程就來到城下,然後攻城,這多省力啊!

如果問題這麼簡單就好了,問題往往沒有這麼簡單,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雙方交戰,

攻城拔寨都是無奈之舉

,這是因為:

繞過去比攻城付出的代價往往更大。

如果軍隊不把沿途的城市攻下,而是迂迴繞過去,那麼就會有以下這些隱患:

繞過去等於孤軍深入,會陷入對方的汪洋大海,你繞過去的這個城裡的敵人,會和你將碰到的前方的敵人,聯合起對你進行夾擊,這就叫

腹背受敵。

另外,即使繞過去後,你的前方沒有敵人,但這個城裡的敵軍,會在你的大部隊過去後,

截斷你的後勤供應

,因為後勤供應不可能隨大部隊同時走,後勤要保證源源不斷的供應,前方的部隊才能打仗,一旦你的部隊斷糧了,不用敵人打,兩天就崩潰了。

退一步講,即使你的隊伍後勤保障很充足,而且後勤部隊隨著大部隊走,但這個城裡的敵人一定會派出騷擾部隊,

時不時發動各種襲擊

,不斷在身後捅刀子,讓你的部隊寢食不安,甚至還會發起致命一擊。

所以,“繞過去”是掩耳盜鈴,你想躲開他,可他會反過來會纏著你,所以,

不得不花大本錢攻城把它拿下,

否則後果就更嚴重。

除此之外,很多部隊在攻城時,已經沒有多少後勤物資,

攻城就是為了奪取城內的補給,

如果不把這城攻下來,部隊就難以為繼。

還有人會問,強行攻城傷亡那麼大,就不可以把城圍起來嗎?把城裡面的人耗得彈盡糧絕,不是降低很大的成本嗎?

“圍而不打”,

從古至今都是一個常用的戰術,也確實有把城內敵軍耗到投降為止的戰例。

二戰時期的蘇軍圍困柏林

,就沒有選擇攻入城內,這是因為大局已定,德國人投降是遲早的事。

淮海戰役中的

永城之戰

,華東野戰軍對杜聿明部的20餘萬部隊實行了近20天的圍困,徹底耗盡了敵人的戰鬥力和後勤物資,最後杜聿明投降。

但這次圍困,除了為減少傷亡,更重要的是為了配合平津戰役的發展態勢,以避免平津傅作義部隊下決心南撤。

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傅作義最後和平起義。

但是,“圍而不打”的戰術,

在更多情況下是不能用的。

比如城內的糧草比我軍充裕,倘若如此,那沒等把城內的敵軍餓垮,我方官兵就先餓暈了。

又比如城內守軍可能有增援部隊,會趕來救援,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堅持圍困,那麼等敵人的援軍到了後,就會被反包圍,

最後被兩面夾擊。

還有一種情形是命令不允許,攻城的部隊往往是因為接到了命令,而上面往往有通盤的考慮,非得要這支部隊拿下這座城市,那就只能速戰速決,而不能圍而不打,只能攻城不怕堅,用人命來換取勝利,因為軍令如山,沒有選擇。

攻城不怕堅,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在我看來,有兩條。

一是碰到問題不要回避。

既不能繞開問題走,也不能長時間與問題共存,要想辦法迅速解決它,否則問題會變得越來越嚴重,解決的代價也越來越大。

就教育而言,舉個例子說,一旦發現孩子有熱衷電子遊戲的傾向,

一定要把這個難啃的城堡堅決攻下來,

既不能繞著走,也不能圍而不打。

二是該付的成本一定要付。

解決難題,肯定會有成本,攻城打仗的成本除了物資,還有生命,攻城不是請客吃飯,開始的時候不想付出成本,最後往往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拿教育舉例,比如要教會孩子養成好習慣,需要父母親悉心陪伴,用心教導,花費金錢和時間,還要有好的方法,

這些對父母親來說都是成本,但付出這樣的成本是值得的

,否則的話,孩子長大了一身壞習慣,父母的代價會更大。

困難不是用來繞的,而是用來解決的!

《管見參考》影片號

更新啦

今天去看看抗美援朝紀念章

上一篇:成語暗箭傷人是由哪個歷史人物引申出來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下一篇:李世民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兒子而是傳給兒媳?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