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高尿酸和痛風是什麼關係?為什麼痛風發病率在中國居然高出了一半?

點選關注不迷路 ↑ ↑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

圖片來源:123RF

高尿酸和痛風是什麼關係?

高尿酸血癥是指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兩次空腹血尿酸(SUA)水平>420μmol/L。根據血尿酸水平和尿尿酸排洩情況,HUA分為三型:尿酸排洩不良型、尿酸生成過多型和混合型。其中,90%的原發性高尿酸血癥是由尿酸排洩不良引起的。

痛風是指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高尿酸血癥),尿酸堆積在體內形成針狀結晶(尿酸鹽結晶沉積),由於各種誘因(如高尿酸飲食、酗酒、關節損傷、區域性溫度降低、區域性pH降低、疲勞等)導致沉積的晶體在體內發生急性炎性反應(如痛風性關節炎、尿酸性腎病和腎結石),引起痛風發作,出現突然疼痛、壓痛、發紅、發熱和腫脹等症狀,常位於大拇趾。

血尿酸越高,痛風發作的機率越大,但高尿酸血癥未必都會發生痛風。

研究證實:血尿酸≥600μmol/L時痛風的發生率為30。5%,血尿酸<420μmol/L時痛風的發生率僅為0。6%。因此,大多數高尿酸血癥患者是無症狀的,且不會發展為痛風。即使在患有嚴重高尿酸血癥(≥600 µmol/L)的人中,在15年裡也只有不到一半人會患上痛風。

也就是說,

血清尿酸升高是痛風發展的重要危險因素,但高尿酸血癥不一定會發生痛風。

高尿酸血癥與痛風的發生密切相關,也是代謝綜合徵、2型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腎結石發生發展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痛風的危害遠遠不止腳趾關節痛那麼簡單,往往與多種疾病有關。

沒有任何痛風症狀的高尿酸血癥患者,也應該引起重視,在高尿酸血癥時積極干預,避免痛風或其它疾病的發生。

圖片來源:123RF

如何控制尿酸,預防痛風的發生?

近期,發表在《柳葉刀》的綜述建議:

對於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癥患者來說,目前不建議透過降尿酸鹽藥物或抗炎藥來預防痛風。

生活方式的干預是治療高尿酸血癥的基礎,如飲食調整、減輕體重。

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或空腹血尿酸>540μmol/L的患者建議行藥物干預。反之,建議生活方式干預3~6個月,若無效則加用藥物。

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建議,無症狀高尿酸血癥患者出現下列情況時起始降尿酸藥物治療:

血尿酸水平 ≥540 μmol/L(2B)或血尿酸水平≥480 μmol/L 且有下列合併症之一

:高血壓、脂代謝異常、糖尿病、肥胖、 腦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腎石病、腎功能損害(≥CKD2 期)(2B)。無合併症者,建議血尿酸控制在<420 μmol / L;伴合併症時,建議控制在<360 μmol / L。

飲食調整

美國風溼病學會(ACR)釋出的痛風治療指南(2020版)中推薦:無論病情輕重,痛風患者應嚴格

限制飲酒

(尤其是富含嘌呤的啤酒)、

限制攝入紅肉、海鮮等高嘌呤食物、限制高果糖/玉米糖漿等含糖飲料的攝入

。不推薦補充維生素C(有條件推薦)。

以低嘌呤飲食為主(如下圖所示),鼓勵吃新鮮蔬菜、低脂或脫脂奶、雞蛋等食物,適量攝入豆類及豆製品。

圖片來源:藥明康德內容團隊製作

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避免暴飲暴食

或一餐內進食大量肉類;飲食應當均衡,

限制每日總熱量攝入

海產品、肉類及高嘌呤植物性食物,建議煮後

棄湯食用

,以減少食物中嘌呤含量。

也有研究建議,透過得舒(DASH)飲食和減輕體重有助於實現血清尿酸水平的適度降低。

得舒(DASH)飲食:主張低脂、低鹽、低糖,提供均衡營養。以精肉、家禽、魚類作為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並均衡攝入蔬果、乳製品、穀物、豆製品、堅果、少量的脂肪和甜食;同時減少鹽和飽和脂肪的攝入,比如飲用低脂牛奶、不吃或少吃肥肉。

無論病情輕重,超重的痛風患者/高尿酸血癥患者均應減輕體重。

研究表明,有31%的痛風發作都可以歸因於超重和肥胖本身。

圖片來源:123RF

對於沒有任何痛風症狀的高尿酸血癥患者,建議保持健康的體重、採用低嘌呤飲食結合DASH飲食,控制尿酸、避免痛風或其它疾病的發生。

參考資料

[1]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CSE,Chinese Society of Endocrinology)(2019)。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治療中國專家共識。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29(11):913-920。

[2] Nicola Dalbeth, et al。, (2021)。 Gout。 The Lancet, DOI: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1)00569-9

[3] McCormick N,, et al。, (2020)。 Estimation of Primary Prevention of Gout in Men Through Modification of Obesity and Other Key Lifestyle Factors。 JAMA Netw Open,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27421

注: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上一篇:痛風發作時如何處理,又如何預防?這些防治痛風的小妙招你知道嗎?
下一篇:世界地球日: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可降解塑膠,在40度環境下降解小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