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專家觀點】吳文博:生養一詞的出現,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吳文博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

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非常偶然地來到這個世界的(當然,比如佛家認為這是緣分,具有必然性),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由生到死這個生命過程。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人們發現,自身的一些行為,有助於保護身體和生命,可以延年益壽。經過上千年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方面的總結便形成了養生文化。有關養生的理論典籍和實用方法,是養生文化的主要內容。

中華養生文化,是具有原創性的文化,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生養”一詞的出現

“養生”一詞最早見於《莊子•養生主》,即保養生命的意思。第三章,養生主,庖丁解牛一節中有: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養生理論的初步形成

上古夏商時期食養、導引、針藥養生萌芽,春秋戰國百家爭鳴,道家崇尚自然、提倡返樸歸真、自然無為,重視精氣神調護;儒家守中庸,致中和,重視寡慾的精神調攝等為養生理論的形成打下了基礎。《黃帝內經》為養生理論奠定基礎,強調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防復,法於陰陽、天人相應、順應四時、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形與神俱。

養生理論不斷豐富與具體化

秦漢時期養:《傷寒雜病論》重視順應四時、避邪慎養,固護脾胃、飲食調攝,未病先防、防微杜漸。《春秋繁露》進一 步發展氣-陰陽-五行養生觀;《論衡》提出生死壽夭,延年之道,《淮南子》倡導形、氣、神兼養。

魏晉南北朝隋唐時:嵇康在《養生論》提出

形神兼養、清虛靜泰

;《黃庭經》提倡積精保精、吐納服氣、存思 內視;《抱朴子》重視玄道守一、積善累德、兼採眾術;《養性延命錄》兼融三家、認為我命在我、守靜食誡;孫思邈融通多派養生文化,承襲道家“精氣神”養生思想,惜精煉精,嗇神保神,提倡少私寡慾 、心靈虛靜。

宋金元時期:養生理論不斷豐富發展,程朱理學、金元四大家在食養、機體不同階段養生方面提出新的觀點。

明清時期:臟腑養生突顯(如溫補命門、脾腎雙養),

藥物養生漸進發展(藥膳)

,綜合調攝推動養生全面發展。

上一篇:【產後護理】寶媽們,別讓乳腺炎困擾你的生活,這些方法你必須知道
下一篇:【國醫·養生】養生:護胃承氣湯,養陰攻下,養陰攻下,養陰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