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八年級語文拓展閱讀(關於人的思考)三篇

你為什麼越來越著急

這幾年我性格越來越急,每次追劇,無論什麼劇,不3倍速度快放,就覺得跟不上心理預期;報個培訓班也必須得是速成的,多一天都像是在浪費時間。

本來感覺也不是什麼大事兒,直到今天早上,排隊坐公交,前面的人掏錢慢,耽擱了兩秒,我火氣一下就上來了:“你能不能麻利點兒啊,看不著後面那麼多人嗎?”越說越來勁,最後差點兒和那個人打起來。

過後冷靜下來一想,至於嗎?多等兩秒,車又不會跑了……

越來越急,正是當前很多職場人每天的真實生活寫照,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只不過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相對而言,我能更加及時地察覺到焦慮源,並隨之做出相應的調整。

從認知行為學的角度來講,當個體清楚認識到自身的心理狀態並能及時調整自己的認知水平時,就能夠有效減輕自己的焦慮。

首先,我們需要清楚認識到目前社會廣泛焦急現象的背後,所隱藏的心理機制。在心理學上,將個體的注意力系統分為警覺、定向、執行三大網路,前兩者(警覺、定向)與後者(執行)之間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簡單來講就是警覺、定向兩個網路是讓我們將注意力轉移到外部刺激上,而執行網路則與之相反,是抑制外界的干擾,幫助個體將有限的注意力資源儘可能多地專注於當前的任務中。

在資訊時代,來自外部環境的“噪音刺激”實在太多了。微信、資訊、郵件等多個應用間不停地切換,使我們的大腦系統被訓練得越發“敏感”,就像放哨時計程車兵,哪怕閉上眼睛也會持續留意著外界的絲絲風吹草動,生怕錯過一些“重要軍情”。

久而久之,我們的警覺網路不斷被強化,而執行網路卻被不斷的削弱,最終造成注意力系統的失調。其結果就是執行網路再也沒有辦法制約警覺網路,從而使我們失去專注能力,變得著急、焦慮,精神渙散。

在清楚行為的心理機制後,我們就可以做一些適時的改善措施了。來自愛丁堡大學的SergioDellaSala和NelsonCowan組織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讓A、B兩組失憶症患者聽故事,1小時後回答問題。在這1小時內,A組患者需要繼續談話、看書,B組患者則被安排單獨待在房間裡休息。實驗結果:A組患者對故事的回憶率是7%,B組則達到了79%,幾乎是正常人的記憶數值。

可以說改善方法就是及時關閉感知。心理學家Kaufman也曾做過一項調查:72%的人認為自己在淋浴時思維最活躍、創意點最多。原因是當我們在淋浴時感官被封閉了,接收不到外界的新鮮資訊,這迫使活躍的大腦轉向內在,即聚焦於儲存在記憶中的想法和觀念。

要想改善焦急的心理狀態,就需要迫使大腦進入更多對內的狀態,心理學上稱之為內省。目前被證實的有效方法有冥想和情緒訓練法。冥想是指透過深呼吸、或藉助環境氛圍等讓自己放鬆下來,遮蔽外界資訊,試著與大腦中雜亂的思緒和解。情緒訓練法則要求我們能夠覺察到自身的情緒,並慢慢面對它、理解它、接納它,最終嘗試去改變它。

面對匆匆人生,學會內省,將步調放慢,這時你會發現,生活似乎也沒那麼疲於奔命,自然也就不會充滿焦急感了。

讀懂文章就是讀懂一個人或者明白一個事理,天下皆然。練習幾個小題,看我們離閱讀達人還有哪些差距。(共14分)

1、給文中出現的加點字注音,是在文中應該讀的音。(2分)

內省

耽擱

2、 第二段“本來感覺也不是什麼大事兒,直到今天早上”這半句話在文章結構上起

作用。(2分)

3、根據文章,總結一下:“目前社會廣泛焦急現象的背後”是什麼?用原文字回答,下面劃橫線就行。注意,此問題稍難,看準了,做好判斷再下筆。(4分)

4、作者拿出一個“實驗”來,目的是什麼?(2分)

5、“改善方法就是及時關閉感知”“目前被證實的有效方法有冥想和情緒訓練法”,就此,你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冥想”或“情緒訓練”。(4分)

你怎樣實現一個小目標,就怎樣過一生(10分)

有一塊石頭在深山裡寂寞地躺了很久,它有一個夢想:有一天能夠像鳥兒一樣飛上天空。當它把自己的理想告訴同伴時,立刻招來同伴們的嘲笑,“瞧瞧,什麼叫心比天高,這就是啊!”“真是異想天開!”這塊石頭不去理會同伴們的閒言碎語,仍然懷抱理想等待時機。

有一天一個叫莊子的人路過這裡,它知道這個人有非凡的智慧,就把自己的理想對莊子說了。

莊子說:“我可以幫你實現理想,但你必須先長成一座大山,這可是要吃不少苦的。”石頭說:“我不怕吃苦。”

於是石頭拼命地吸取天地靈氣,自然精華,承接雨露惠澤,拼命生長。不知經過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風雨的洗禮,它終於長成了一座大山。於是,莊子招來了大鵬以翅膀擊山,一時間天搖地動,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後,山炸開了,無數石塊飛向天空。

在飛的一剎那,石頭會心地笑了。它終於體會到飛的快樂,但是不久它就從天空摔了下來,仍然變成當初的模樣,落在原來的地方。

莊子問它:“你後悔嗎?”石頭說:“不,我不後悔,我長成了一座山,而且我飛翔過!”

其實人的一生就像石頭一樣,最初的開始和最終的結局都是一樣。但同生為石,有的石頭心懷飛翔的夢;同生為人,有的人卻有凌雲之志。為什麼我們不能像那塊石頭一樣擁有飛翔之志?

一個人的目標定得高,他就必須付出更多的汗水,即使經過全力打拼不能實現目標,至少也比目標定得低的人走得遠,實現得多。

志存高遠吧!壯志凌雲吧!讓我們擁有一個值得一生為之拼搏的高遠志向吧!不在蓬蒿間低低飛舞,敢上青天與鯤鵬比翼,擯棄燕雀屋簷下的廉價歡悅,勇敢地飛上高空,接受風雨雷電的洗禮吧。    為理想拼搏,向人生的高空展翅飛翔。

1、看看文中加粗的文字,再閱讀下面的文言文,不借助任何其他的幫助,能讀懂50%就很棒了。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志存高遠”“壯志凌雲”是近義詞嗎?用自己的話寫出他們的意思。(2分)

(2)“不在蓬蒿間低低飛舞,敢上青天與鯤鵬比翼,擯棄燕雀屋簷下的廉價歡悅,勇敢地飛上高空”,是

寫法。(1分)

(3)讀上面文言文,你能想到相關的成語:

,那這個文言文表達的含義和上文有什麼相同之處?(5分。此題不難,答對作者的想法就行,2分;但,也非常難,如果能從哲理角度說說道理給滿分。)

2、你怎樣理解這篇文章的“你怎樣實現一個小目標,就怎樣過一生”這個題目?(2分)

用好你的天賦,不去管它的大小(7分)

我傾向於認為,一個人的悟性是天生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它可以被喚醒,但無法從外面灌輸進去。關於這一點,我的一位朋友有一種十分巧妙的說法,大意是:在生命的輪迴中,每一個人彷彿在前世修到了一定的年級,因此不同的人投胎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時候已經是站在不同的起點上了。已經達到大學程度的人,你無法讓他安於讀小學,就像只具備小學程度的人,你無法讓他勝任上大學一樣。

人是有“種”的不同的。當然,“種”也有運氣的問題,是這個“種”,未必能夠成這個材。

有一些人,如果獲得了適當的機遇,完全可能成就為異常之材,成為大文豪、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大企業家等等,但事實上他們默默無聞地度過了一生。譬如說,我們沒有理由不設想,在古往今來無數沒有機會受教育的人之中,會有一些極好的讀書種子遭到了扼殺。另一方面呢,如果不是這個“種”,那麼,不論運氣多麼好,仍然不能成這個材。

打一個不確切的比喻:商品的價值取決於必要勞動時間,價格則隨市場行情浮動。與此同理,上帝造人——說人的自我塑造也一樣——也是傾注了不等的時間和心血的,而價值的實現則受機遇影響。所以,世有被埋沒的英雄,也有發跡的小丑。

但是,被埋沒的英雄終究是英雄,發跡的小丑也終究是小丑。

每個人的能力的總量也許是一個常數,一個人在某一方面過了頭,必在另一方面有欠缺。因此,一個通常意義上的智障兒往往是某個非常方面的天才。也因此,並不存在完全的智障兒,就像並不存在完全的超能兒一樣。

世界是大海,每個人是一隻容量基本確定的碗,他的幸福便是碗裡所盛的海水。我看見許多可憐的小碗在海里拼命翻騰,為的是舀到更多的水,而那為數不多的大碗則很少動作,看上去幾乎是靜止的。

人很難估量自己天賦的大小,因為當你的潛能尚未實現時,你自己是不知道的。那麼,管它是大是小,乾脆不要去估量了。你可以做的是逐漸認清自己天賦的型別,朝那個方向努力,把它用好,讓它開花結果。只要你這樣做,就能最大限度地實現你的潛能。

遺憾的是,人們往往受環境的支配,在錯誤的方向上折騰,結果就把自己天賦總量中的一大部分荒廢掉了。

1、“你可以做的是逐漸認清自己天賦的型別,朝那個方向努力,把它用好,讓它開花結果。”雖然作者婉轉道來,但此意也許和李白的詩句“

有相通之處。(1分)

2、作者直接表明自己的觀點,然後他先論述“

”的差異,然後闡明瞭

”對人產生的影響,雖如此,作者還是認為“

”更重要。此好比有一句話說的:“再怎麼努力,首先要確定的是我們的方向。”(3分)

3、“當潮水退去,你才會看見誰在裸泳”,結合文章,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注意,結合文章要談到文章的意思或者引用文章的內容哦。(3分)

上一篇:一個220斤胖子的減肥歷程(減肥第二十九-三十天)
下一篇:43歲男子,突發腦梗離世,醫生告誡:高血壓,最忌諱“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