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犯罪心理》:林辰墜江生還後,為什麼依然選擇離開?

長洱的《犯罪心理》第一部《一沙》以主人公林辰與犯罪嫌疑人馮沛林雙雙墜江收尾,這是林辰主動選擇的結果,至於他為什麼要陪著馮沛林自殺,在看第一遍的時候,我的確不太明白,等到看完整部小說再回頭看,才恍然大悟。我確信他不會主動求死,但當他向刑從連提出誘捕計劃時,他是抱了赴死的心理的。(具體分析見文末連結,有興趣的書友可點選瀏覽,這裡不再贅述。)

但是,在第二部《雙程》中,出現了“詐死”這個詞——不但旁人說林辰是詐死,連林辰自己也這麼認為。作者是這樣寫的:

如果你為了離開,透過詐死騙了一些人,其中還包括很關心你的朋友,那你一定會很害怕再見到那些被你騙過的朋友。

在意識到被刑從連發現又不得不在原地等待重逢的林辰,內心是緊張的,煎熬的。當他聽到警用皮靴敲擊大理石地面的聲音從樓下傳來,越來越近,以冷靜睿智專業著稱的心理專家林辰同志心跳加快,大腦空白,所學的任何心理調節方法都被遺忘——他以為來的是刑從連。

那麼,當初林辰真的不是準備好了赴死,而是將計就將,以詐死來脫身嗎?

如我在《林辰墜江真的是想以假死的方式離開眾人嗎?》一文結尾所說,當時的林辰並沒有太大逃脫的把握。他或許會有僥倖心理,但也一定準備好了赴死。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命大生還了,他為什麼不回去?

我想,原因有三:

首先,黃微微事件給了林辰心裡永遠抹不去的陰影,他害怕因自己的原因給身邊的人帶去傷害。曾經的自己太有名,是心理變態者、高智商罪犯們樂於挑釁的物件。在宏景小小的實驗小學裡默默無聞三年,到頭來卻發現,自己被那些人陰魂不散地盯了整整三年。刑從連說林辰是累了,的確,林辰未必怕他們,但真的心累。好不容易讓他們也以為自己死了,那就這樣吧,自己清靜,旁人也安全——至少不會因為他而不安全。

其次,他是一個沒有根的人,至少宏景不是他的根。宿管的工作已經丟掉了,他不可能再回去。連環命案已經結了,他沒有理由再住到刑從連家裡。回去?回到哪裡去?回去幹什麼?

第三,林辰可能在逃避對刑從連的感情。林辰恐怕已經喜歡上這個血統複雜的刑警隊長了,雖然他們從相識到“死別”還不到一星期。他們的相識經過很不一般:林辰是被刑從連以贖回人質為藉口,誘騙到刑從連家裡,然後被當作嫌疑人拷上鐐銬帶到警局。刑從連留給林辰的印象很不一般:他可以是叼著根菸,搓著三個指頭向你要贖金的流氓;他可以是蓬亂著頭髮、擠在廣場舞大媽身邊又驚恐又好奇地探聽案情的圍觀群眾;他也可以是身著警服、舉止端莊、用詞文雅、思維慎密的刑警隊長。刑從連對待林辰的態度很不一般:他可以一邊語氣惶恐、態度真摯地表達愧疚、發出邀請,一邊不由分說地左右你的行動,他可以帶著想要體會死亡感覺的你狂奔著橫穿車流,他可以送你百合為你撐傘,他還可以頂住上級的壓力信你用你對你言聽計從。敢於說自己曾經真的很有名的林辰,在聽到刑從連說自己從沒見到過像他這樣聰明的人時,會臉紅;善於解讀他人心理的林辰與刑從連對視時會不自覺地移開視線。顯然,刑從連對林辰有著強大的吸引力。林辰對自己的專業能力有著強大的自信力,他也十分看重刑從連對他的信任,並清楚地感覺到來自刑從連的信任。當他最後一次對刑從連說“如果你信我”,卻撒下彌天大謊,當他又一次聽刑從連說“我當然信你”時,他便無顏再面對刑從連了。大概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在意外再遇上刑從連時,顯得那麼緊張吧。

以上是我對林辰生還後選擇離開的一點心理分析,歡迎書友們斧正。

《犯罪心理·一沙》:林辰墜江真的是想以假死的方式離開眾人嗎?

注:本文圖片搜自網路,侵刪。

上一篇:不手淫的年輕人,真的有問題麼?
下一篇:夢遺不止,日漸消瘦,找到根本原因才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