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中醫治療八法在臨床上如何應用

中醫治療八法是指:汗,吐,下,和,溫,清,補,消。中醫八法如果運用得當,基本上能治療大部分常見病症了。那麼中醫治療八法,在中醫臨床上,是如何應用的呢?且聽我細細說來。

1、汗法:所謂的汗法,主要應用於解表,是以發汗的方法去除表證的病邪。這種方法適合於外感初期,無汗惡寒表證和水腫病,在腰部以上的病證,以及一些急性傳染病的初期。在臨床治療上,可分為:

1)辛溫發汗(解表):用辛溫解表藥治療表寒證,如麻黃、荊芥、桂枝、紫蘇、乾薑等辛溫解表,方麻黃湯、大、小青龍湯等。

2)辛涼發汗(解表):用辛涼解表藥治療表熱證,如用薄荷,蟬蛻,菊花,桑葉,葛根,柴胡等,發散在表的風熱。方如銀翹散等。此外,治療夏天用的祛暑溼藥和祛風寒溼痺症的藥物都有發汗解表的作用,這一點要清楚。

汗法應用的要點是:以汗出邪去為度,不能大汗傷正。而失血、脫水、瀉洩和體虛者慎用。

2、吐法:是指使用催吐、湧吐的方法,使病邪或者是有毒的物質,從病人口中湧吐而出的一種治療手段。如應用藜蘆,苦丁香等。方如瓜蒂散等。這種方法適用於痰涎壅塞、欲嘔、停食不化或者是誤吞毒物的人。

吐法應用重點:體虛者忌用。

3、下法:是指用攻下、瀉下藥,去逐身體內的積滯,通洩大便的一種治法。這種方法可分為瀉火、通便、通瘀、逐水、化滯、驅蟲、消積等方法。在下法上又分為峻下,功使用峻猛的藥治療腹水,如牽牛花、葶藶子、芫花、甘遂、商陸等。方如:大陷胸湯、十棗湯等。積滯如用芒硝,如木香檳榔丸。實熱病症用黃芩、黃連、三顆針、黃柏等。如、大、小承氣湯、枳實導滯丸。治療老人及體虛胃腸有積滯的人,宜緩和潤下,應用如火麻仁、郁李仁、蜂蜜等。火麻仁丸、蜜煎導法等。

下法的應用重點是:必須根據患者病情和病人的體質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如峻下還是潤下等。

4、和法:是指用藥物疏通、和解作用,以調理肌體內外臟腑之間的平衡。似於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的含義。這種方法在臨床上應用於,少陽證(寒熱往來的半里半表證),方用小柴胡湯。肝胃不和,用舒肝和胃之法,方如肝胃氣痛片。脾胃不和,用健脾和胃之法,方如理脾和中湯,香砂養胃丸等。肝氣鬱結所致的月經不調,用調理氣血之法,方如加味逍遙丸等。和法的要點是:在和法的藥物應用中,常常需要加入理氣調血及助消化的藥物,有助於提高治療效果。

5、溫法:是指用溫熱的藥物,振奮陽氣,驅除陰寒的一種治療方法。也就是散寒回陽之法。這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適用於裡寒證。如腎陽不足、脾胃虛寒等,應用花椒、蔥子、韭菜子等。方如真武湯、理中湯、四逆湯等。

溫法作用要點:由於此類藥物均為辛溫熱燥之物,故陰虛津少及實熱者都應慎用。

6、清法:是指用寒涼的藥物,治療一般熱性病證的一種治療方法。具有清熱除煩、保津降火的作用。此法適用於裡熱證。

實熱者用清熱瀉火法,如肺熱用黃芩,方如

清金丸

;瀉心火用黃連,方如

瀉心湯

;清肝火用龍膽草,如龍膽瀉肝湯、瀉青丸等。清胃熱用生石膏等,方如白虎湯。

清虛熱時宜採用養陰清熱法,因為虛熱者多為陰虛而產生,用清虛空熱藥加入補陰藥,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如應用清虛熱藥物:地骨皮,白薇,胡連、銀柴胡時,加入元參、生地、知母或清熱生津藥石斛、麥冬等配合治療,方如

地骨皮散

血熱妄行時,治療採用清熱涼血的方法,應用一些涼血、止血的藥物。如茅根、小薊、槐花、牡丹皮、大青葉等來治療。方如犀角地黃湯、小薊飲子等。

清法應用要點:因熱證常與毒、溼、風、痰等淫結合,故治療時應辨明證情,以達到準確治療。大體上溼熱採用清熱化溼之法;痰熱採用清熱滌痰之法;毒熱採用清熱解毒之法;風熱採用疏風清熱之法。在臨床應用上,要做到證情不同,治療方法亦不同。

7、補法:是指採用補益人身體氣血、陰陽之不足或是臟腑虛損,以達到增強身體機能的一種治療方法。這種治療方法,適用於正氣不足及病後體力虛弱之人。採用補法的重點是,首先要補腎脾,因為這兩個臟器是先天之本和後天之本。補法分為補氣、補血、補陰和補陽四種方法。

補氣也叫益氣:用於補肺脾兩髒氣虛者,症狀如:氣短乏力、自汗、食少、便溏及脫肛等,方用補中益氣湯,藥物應用:黃芪、山藥、黨參、白朮、白扁豆,大棗,太子參等。

補血也稱為養血:用於心肝兩髒血虛者。血虛者症狀為:面色蒼黃、唇淡、頭暈、氣短、心跳、月經量少而淡。藥物應用為:熟地、白芍、當歸、桑椹、阿膠等。

在中醫裡有句話這麼講得“氣為血之帥,氣行血則行,氣滯則血瘀,氣虛則血少”,景嶽全書中說:“有形之血難以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故補血必兼備著補氣,方如當歸補血湯。

補陰也稱為滋陰、育陰:用於肝腎之陰虛精虧耗之證。臨床上的症狀表現為:腰痠、耳鳴、遺精、盜汗、口乾、咽燥、嗆咳、煩渴、肺胃陰之津液不足等。治療方法採用滋補肝腎及養陰生津之法。藥物應用為:沙參、玉竹、百合、枸杞子等。如

百合固金湯、歸芍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等。

補陽意為溫腎回陽:這種治療方法應用於脾腎陽虛者。臨床症狀表現為:腹部寒痛、腰膝冷痛、久瀉、陽萎、尿頻等。治療方法採用溫補脾腎或溫腎扶陽之法。藥物應用為:鹿茸、附子、補骨脂、紫河車等。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

補法應用要點:因補陰藥多粘膩,能滯消化,故久服應加理氣藥。如果病人身體太虛弱,則應緩慢調治。因為中醫有句話講:虛不受補。

8、消法也稱為化滯、消散之法:是指用消散破積的藥物,治療氣、血、痰、食所形成的腹脹、積滯、腫塊等症狀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如果氣血凝滯時用理氣活血藥,如元胡、香附,如隔下逐瘀湯;血瘀時應用活血化瘀藥,如紅花、桃仁,方如

桃紅四物湯

;停食時用消化導滯不景氣藥,如谷芽、山楂、麥芽、雞內金、萊菔子等,方如消食導滯丸、保和丸等。

【八法歌訣】:

方劑八法首心語,汗下溫清和消補,

更有一法是湧吐,辨病施法功效收。

【注】:以上八法,依據病人及病情的變化,可單獨使用或者是配合使用,做到攻補兼施,溫清並用,達到治病救人的最佳效果。

上一篇:三歲的女孩竟得婦科病!只因家裡人做了這件事…
下一篇:女人月經量少,或許與3個原因有關,多數人忽視了,早知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