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高中生到人多的環境中會莫名煩躁,社恐還是抑鬱?標籤不能亂貼

兩三個月前,女兒跟我說:“媽媽,我社恐。”

啥是社恐?女兒解釋了一番,說她到人多嘈雜的地方就感覺心煩,想逃避。我沒在意,因為我覺得她沒啥異常。

我覺得她可能在學校待的時間太久了,不太適應外面的生活了。女兒上了兩年高中,基本都是在學校度過的,每天早上6點從家裡走,晚上10點半回家,兩週休一次,一次休一天,這一天多數是在家裡補覺,偶爾出去跟同學吃個飯,看個電影。所以,平時除了老師、同學和家人她基本見不到其他人。

但是,這次休假,我也感覺她有點不太對頭。

她自己提出來要喊兩個同學來家裡吃飯,她爸順便也叫了幾個朋友來一起吃,大人孩子湊了十幾個人。她吃得很高興,跟同學聊得也很開心。可是,9點多的時候,客人還沒走完,她就回自己臥室不出來了,說是感覺心煩要回避。

這讓我想起兩個周前的那次休假,本來講好我帶她出去吃飯,她洗了頭、穿好衣服下樓,正巧遇見幾個老太太在樓下聊天,她看起來很禮貌地跟她們打招呼,奶奶們熱情地詢問她這個那個,結果她突然說她害怕這樣的場景,不要出去吃飯了。我也只好跟著她回家了。

孩子莫非真的心理有毛病?會不會是抑鬱症的前期?“社恐”到底是什麼病?因為我經常從媒體上看到高中學生壓力大導致抑鬱或者焦慮的報道,我試著也有點擔心。

我想從網路上搜索與女兒類似表現的資訊,但並沒有找到。

什麼是社恐?

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恐懼症原稱恐怖性神經症,是神經症的一種。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患者極力迴避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常見的恐懼症亞型包括廣場恐懼、社交恐懼和特殊恐懼症三種。

我問她:“在學校你沒有感覺心煩嗎?”

她說:“沒有。”

我又問她:“你上課起來回答問題嗎?回答問題時感覺怎麼樣?”

她回答:“幾乎每節課都起來回復問題,有時還上講臺做題。都沒什麼感覺。”

“你前段時間不是還在禮堂表演話劇來嗎?沒聽你說感覺不好啊。”

“那倒沒有,雖然有點緊張。”

我反覆看了一些描述社恐的症狀,根據她這些表現,覺得女兒有點像:不願意見陌生人和陌生環境。但又不太像:她在班級裡發言並沒有臉紅、手抖等現象,也不怕被人注視。

唉,我直覺她沒有問題,應該是學習壓力太大加上平時不太接觸外人的緣故。但是還是有點擔心,只好求助於在學校做心理老師的朋友。

她的一番話讓我輕鬆了許多:“

青春期女孩有這種表現不算是什麼問題。這個年齡的女孩子本身就是在羞澀期,特別注重容貌和外在表現,對外界評價敏感。而她的生活方式又很單調,沒有機會接觸外界。另外,重點高中的競爭壓力非常大,肯定有焦慮的情緒,當外界環境特別嘈雜的時候,可能會觸發她的這種情緒,讓她感覺煩燥不安。我接觸過好幾個這樣的孩子,比你女兒情況還明顯,高中畢業後慢慢都調整過來了。

幾乎每個人都有部分“社恐”經歷

一位朋友談起她大學實習時候的一件事情。她實習是在一個山溝裡的工廠,那個山溝裡就只有這一個工廠,可以說是個相對封閉的小世界。她在裡面實習一個月,然後有一天和同學去附近一個景點玩,一到那個景點門前的廣場看到好多人,她就感覺莫名的煩躁,根本不想去轉,不顧同學的勸阻就跑回去了。

她的經歷讓我突然想起我年輕時候也有過一段類似的經歷。20多歲時,我遭遇了一場車禍,當時在醫院裡面住了整整20天。出院那天要穿過醫院門口一條馬路,我面對人群和車輛竟然非常恐懼,不敢獨自走。馬路並不算寬,但我卻緊緊拉著家人的手走過去的。現在已經過去近20年時間,我已經忘記自己什麼時候不害怕過馬路了,但當時的恐懼情緒現在回憶起來還有印象。

北大畢業的脫口秀演員李雪琴,看起來自信開朗,而且她還是一個公眾人物,沒想到在一個訪談節目中看到她居然“不敢加別人微信”。

這樣看起來,好像每個人都有那麼一點“社恐”的部分,或者對某些事,或者對某些人,或者在某個特殊的時間段。

青春期確實是社恐的高發階段

社恐的發病年齡在多數在17-30歲之間,而且女性大於男性,有遺傳因素。

青春期本身是一個敏感和矛盾的時期,情緒狀態波動大,自我認知與對外界的認知要進行一個前所未有的整合過程,這個過程充滿著懷疑、痛苦和焦慮,而這個階段正處於上中學的階段,學業壓力也特別大,孩子很容易出現情緒和心理上的異常。

但是,只要這種異常沒有影響到學習、生活和其他社會功能就屬於正常範圍之內。不要給孩子貼上不必要的標籤。

不要給孩子亂貼標籤

現在的孩子有不明白的問題時,會上網搜相關的資訊,很可能將自己的行為與網上看到一些不全面的資訊對號入座,認為自己可能患上了某類疾病。

這種情況下,忽視和過度緊張都不對。

忽視孩子的訊號,可能會錯過及時發現問題的先機;過度緊張可能會給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籤,讓孩子有心理負擔。

我們家長應該做的是尋找科學的、客觀的答案,幫助她瞭解事實,然後引導她慢慢調整。

我要做的是:重視女兒現在的情況,等她休息的時候帶她出去轉一轉,不要老呆在家裡;不要給她增加學業上的壓力;讓她明白“你們高三生本來就過著非正常的生活,所以出現一點異常其實就是正常”,過去這個階段恢復正常節奏以後自然就好了。

孩子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是她成長的過程。這些成長,她必須得一個人體會和承受,不管是苦還是樂,不管是甜還是酸,不管是痛苦還是幸福,都得自己親自品嚐,我們代替不了。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是悲觀而怯懦的,我們不能只是安靜地等待他們自己努力奮鬥,我們要為孩子們提供適當的鼓勵,引導孩子學會應對和解決問題。

你們家的高中生有沒有類似的經歷呢?又是怎麼解決的呢?歡迎留言

提供好的解決方法

上一篇:科普:節食減肥不可取,正確減肥不捱餓:熱量減肥法
下一篇:孩子長麥粒腫怎麼辦?醫生提示:千萬不要隨便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