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國醫·藥典】治肝痛、胃痛、痞滿的中藥《中醫·統計》第二十

組成:北柴胡12克,炒黃芩10克,炒川楝子15克,醋元胡15克,青陳皮各12克,雲茯苓12克,清半夏15克,川厚朴10克,嫩茵陳12克,廣木香10克,炒枳殼12克,廣鬱金20克,杭白芍20克,焦三仙30克,生甘草12克。

功效:清肝利膽,和胃通降。

主治:脅痛、胃痛、痞滿等。證屬肝膽溼熱,肝胃不和者。臨證多以脅肋脹痛,胃脘痞悶,進食後加重,口乾口苦,急躁易怒,心煩喜嘔,大便黏滯不爽,舌苔白膩或黃白相間,脈弦滑為主要表現。

用法:以上諸藥, 加水浸過藥面, 浸泡半小時,武火煎開,文火煎煮40分鐘,倒出藥液,加水如上述煎法再煎第二煎,混合兩次藥液共400毫升,每次200毫升,分早晚飯後1小時溫服。

方解:本方由小柴胡湯、金鈴子散、二陳湯、半夏厚朴湯化裁而來,《傷寒論》雲:“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小柴胡湯主之。”小柴胡湯不僅可和解少陽,尚可疏利肝膽。金鈴子散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由川楝子、元胡二藥組成,原書主治“熱厥心痛,或發或止,久不愈者”。延胡索活血止痛,清代醫家王子接在《絳雪園古方選注》雲:“金鈴子散,一洩氣分之熱,一行血分之滯。”張炳厚認為金鈴子散主治肝鬱化火諸痛,正如《醫學衷中參西錄》所云:“川楝子,味微酸、微苦,性涼。酸者入肝,苦者善降,能引肝膽之熱下行自小便出,故治肝氣橫恣,膽火熾盛,致脅下掀疼。並治胃脘氣鬱作疼,木能疏土也。”二陳湯為治療痰溼的基礎方劑,兼有氣滯可以合用半夏厚朴湯,即四七湯,正如《醫宗金鑑·雜病心法要訣》雲:“諸痰橘半茯苓草……氣合四七鬱香附。”茵陳為清利肝膽溼熱的要藥,《神農本草經》雲:“茵陳,味苦,平。主治風寒溼熱邪氣,熱結黃疸。”木香、鬱金即顛倒木金散,主治氣血鬱滯胸痛。枳殼理氣寬胸,芍藥、甘草,即芍藥甘草湯,緩急止痛,焦三仙消食化積。諸藥並用,肝胃並治,氣血同調,全方共奏清肝利膽、和胃通降之功。張炳厚常用本方治療慢性膽囊炎、慢性胃炎等疾病。

臨證加減:兼有膽結石者,加金錢草、雞內金、海金沙;兼有反酸、燒心者,加煅瓦楞子、海螵蛸、浙貝母;兼胸悶氣短者,加桔梗、香櫞、佛手;腹脹、大便幹者,加萊菔子、炒枳實、熟大黃;心煩、失眠者,加用炒梔子、淡豆豉、竹茹;咳嗽,甚至痰中帶血者,加黛蛤散。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申子龍整理)

上一篇:【健康】男人腎虛的十大原因,你中槍了嗎?這些壞習慣一定要改掉!
下一篇:【健康】春遊踏青,謹防過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這些防護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