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常用筆名:元首衛隊

在歐生活8年,精通德語,愛好二戰史及現代戰爭史,從2000年起,曾在“戰爭的藝術”、“德國軍事中心”、sonicbbs等軍史網站和《突擊》、《戰爭史研究》等紙媒上發表多篇原創文章及翻譯多部德語電影電視劇中文字幕

請關注本公眾號:諸神的黃昏研究會,未來將帶來更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

戰爭主題影視作品硬核考證,透過史料層層撥開銀幕背後的虛與實。

2017年由大導演克里斯多弗·諾蘭執導的電影《敦刻爾克》改編自著名的二戰軍事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風格強調不落於好萊塢傳統主旋律及震撼覺特效的套路,改走寫實風。

如果將其當舞臺劇來看待:演員的表演是主軸、背景是襯托、也許比較貼切。若要說寫實,片中許多裝備與場景並非當時所有,一樣有所偏差。以下就敦刻爾克之役的歷史背景,以及部份由電影所呈現的劇情探討一番。

全文分上下部份,上部為歷史背景篇,下部為劇中道具/人物考證篇。

“希特勒放虎歸山”的迷思

根據史料的記載,1940年5月德軍從西、南、東3個方向朝敦刻爾克步步緊逼,而最近的裝甲部隊離這個港口僅15公里,5月24日德軍卻接到了阿道夫·希特勒親自下達的停止前進命令,這道命令後來引起了爭論,很多軍事歷史學家認為是希特勒干涉軍事指揮的一大敗筆,最終把英國遠征軍放虎歸山。

德軍1940年5月黃色計劃勢態圖

被德軍俘虜的法國軍官

但當時希特勒並非力排眾議,自行要求裝甲部隊停止追擊。這是A集團軍群司令馮•隆德施泰德元帥與麾下第4集團軍司令馮•克魯格上將(Günther von Kluge)的提議。

馮•隆德施泰德

馮•克魯格

二人認為敦刻爾克地形不利於裝甲部隊行動,且部隊已過於突進而沒有步兵支援,遭被圍盟軍反擊突圍的風險極高。因此須等步兵部隊趕上,由步兵處理形同甕中之鱉的敵軍較為合適。

在敦刻爾克廣場上的英軍戰俘

在此同時裝甲部隊也可藉機歇息重整,在橫掃北法後立即準備投入轉攻南法的紅色作戰(Fall Rot)。而在此時戈林也想借陸軍兵力不濟的空檔展現空軍實力,於是最後才有希特勒這道命令。

英國遠征軍敦刻爾克撤退路線

電影中德軍灑下的勸降宣傳單

當然事後諸葛人人可為,這些將領也都後悔當初給了盟軍三天喘息機會,沒把被圍部隊一網打盡。但若當時裝甲部隊持續追擊卻出問題,甚至影響後續整個法國戰局,後來必定又會有人說希特勒忽然發神經力排眾議沒有等步兵跟上就讓裝甲部隊追擊云云。

5月31日從敦刻爾克撤到英格蘭多佛港的英軍士兵

這並非無的放矢,因為就在敦刻爾克之役前,德軍裝甲矛頭才剛在阿拉斯(Arras)遭盟軍反擊而短暫受挫。

如在1940年5月21日阿拉斯之役中,第7裝甲師(當時隸屬A集團軍群第4集團軍第39軍)師長隆美爾少將因英軍裝甲部隊反擊攻勢過猛,下令以8。8 cm高射炮直接瞄準射擊英軍坦克。

阿拉斯之戰勢態圖,法軍為藍色、英軍深藍色、德國陸軍紅色、黨衛軍黑色

雖這並非德軍八八炮首次轉作反坦克用途(自1936-1939年西班牙內戰期間即已開始應用),但也可想見該役情勢的險峻。

德軍的8。8cm高炮是當時為數不多可以擊穿英軍馬蒂爾達II型坦克的反坦克武器

英軍在阿拉斯之戰中被擊毀的馬蒂爾達II型坦克

德軍在此役中損失的一號B型坦克,隸屬於第7裝甲師

再者,德軍橫掃北法與低地三國的黃色作戰(Fall Gelb)以1940年6月4日敦刻爾克之役獲勝劃下句號,次日紅色作戰展開時,法軍尚有60個師,撐了20天才投降。

紅色計劃勢態圖

由此可見當時德軍高層是以攻克法國的戰略目標為重,而以好整以暇的心態看待敦刻爾克被圍的盟軍,認為解決他們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因此若無外圍英國軍民協力援救和法軍外圍部隊的阻擊,這些被圍的部隊就只能坐以待斃。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可能圍攻敦刻爾克的德軍鐵騎

德國在法國戰役發起時,各式坦克總數為3400餘輛,而參與此役的10支裝甲師共有近2600輛各式坦克。

在1940年5月24日希特勒通令裝甲部隊停止攻擊時,距敦刻爾克最近的是第41軍格奧爾格-漢斯·萊因哈特中將(Georg-Hans Reinhardt)麾下的第6及第8兩個裝甲師(分別以捷克制35(t)及38(t)戰車作為主力),兩師也都領命準備進攻敦刻爾克。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第6裝甲師的35(t)坦克,攝於1940年5月

古德里安與萊因哈特,1938年攝於蘇臺德

在他們後方還有第19軍古德里安上將(Heinz Guderian)麾下的第1裝甲師。因此第6、第8、第1這三支裝甲師就是可以直攻敦刻爾克的裝甲部隊。各式坦克總數應在600輛。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第1裝甲師第1裝甲團第5連的二號坦克,1940年6月14日攝於色當地區

真實的敦刻爾克灘頭

敦刻爾克的碼頭設施在撤退行動前已被德國空軍炸燬,只能藉由東西兩處防波堤以中小型船隻接駁。碼頭區外為綿延的沙灘,也就是數十萬英法士兵列隊等待救援的地方。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該行動撤出的30萬兵員中,超過三分之二經防波堤接駁,其他則經沙灘。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當時的照片顯示因沙灘綿延,即使列隊人數眾多也不致擁擠。疏散的隊形在德軍空襲或炮擊下也有利於防護躲避。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但實際情況比起電影中以325名臨時演員加紙板所營造的規模明顯還是大了非常多。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再加上隨處棄置的大小裝備,整片沙灘也不應如電影呈現般乾淨。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敦刻爾克撤退若失敗?

敦刻爾克撤退若失敗,英國遠征軍將損失20萬人。但這數目對英國而言並非承受不起:英國當時並無動員問題,且英聯邦在二次大戰巔峰時期就曾有過800萬軍人。

也許一次損失20萬人對民心士氣造成的巨大影響會迫使英國政府偏向議和,但1940年5月10日就任的英國首相丘吉爾應非此個性、英國人的民族性似也非如此。這在同期上映的電影《至暗時刻》(Darkest Hour)中就大量有描繪。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實際上短期內青黃不接的是裝備損失:英國遠征軍在敦刻爾克棄置了700輛坦克、1,200門野戰炮、500門高炮、850門反坦克炮、11,000挺機槍、45,000輛汽車及卡車、20,000輛摩托車以及大量彈藥,約可裝備8至10個師。而英軍當時剩下的只夠裝備兩個師共4萬人。然而這是歷史事實,英國也挺過去了。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關鍵在於此時的英國仍挾有絕對海權優勢,且制空權也未處於劣勢。德軍既無法橫渡英吉利海峽登陸英倫三島,也無法實施海上全面封鎖,更無法靠無差別轟炸燬滅英國城市。

這些在敦刻爾克之役結束後的一年內,都曾為英德兩國一一驗證過。因此英國遠征軍在敦刻爾克的撤退行動不論成功與否,在實質上其實並無差別。既然如此,也無議和的必要性。

德軍傘兵牽制敦刻爾克撤退的可能性

曾有資料寫到德國傘兵作戰之父庫爾特·斯圖登特中將(Kurt Student)早在法國戰役之前,就已有空降突擊英國的方案,還說希特勒都不聽將軍們的建言,就只有斯圖登特的話可能還聽得進去,但很可惜他在敦刻爾克之役時正巧受傷在休養。

最後引述斯圖登特在多年後的說法,認為敦刻爾克之役後,若對獲救的英國遠征軍即將登岸的港口發動空降突擊佔領,則英國命運將會如何,尚難預料。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事實上就在1940年5月10日西線戰役發動首日,德軍就以漢斯·馮•施波內克伯爵中將(Hans Graf von Sponeck)率領第22機降師(22。 Luftlande-Division)的3000名傘兵發動海牙之役,企圖佔領數處荷蘭機場、俘虜荷蘭政界高層以迫其投降。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漢斯·馮•施波內克

這場史上首次大規模空降作戰卻以大敗收場:德國傘兵千餘人傷亡(德軍統計為134人戰死,荷蘭軍宣稱打死400人,打傷約700人)、超過1700人被俘,而馮•施波內克本人也差點在被俘之列。這也是德軍在整個1940年的西線戰場中,少數的幾場戰敗的戰鬥之一。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觀影說史】電影與現實-《敦刻爾克》的虛與實(上)歷史背景篇

1940年5月10日,德國傘兵空降海牙

但因5月14日荷蘭就投降了,所以這場敗仗並無礙整體戰局。斯圖登特中將也在同日發動的鹿特丹之役差點被俘,之後又受黨衛軍誤擊頭部重傷。

雖然斯圖登特中將與馮•施波內克中將分別在1940年5月12日及14日以西線的傘降攻堅行動總體貢獻獲頒騎士鐵十字勳章,隨後斯圖登特也晉升上將,成為傘兵總監,但海牙之役的慘敗使希特勒對大規模空降突擊充滿疑慮;且此役損失172架Ju 52運輸機也佔當時德國空軍運輸機群總數一半,連帶使橫越海峽空降突擊英國的可能性化為泡影。

德軍直到1941年5月下旬克里特島之役發動時,因形勢之利才再度大規模使用傘兵作戰。但隨著克島之役再次慘敗,德軍傘兵原則上就只作為步兵使用了。

下一集將考證本片中登場的裝備道具及人物歷史原型,敬請期待

如果您喜歡本號,請關注、點贊、轉發

上一篇:枕上書:如果東華帝君加入了魔道,黑化的帝君你還熟悉嗎?
下一篇:阿七被刺客高手圍剿,還碰到私生飯,青鳳和紅髮妹子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