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辛棄疾的名作《破陣子》,被建議移出課本?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宋代詞人辛棄疾所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是透過渲染元宵節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反襯出一個孤傲淡泊、超凡脫俗、不同於庸脂俗粉的女性形象。

辛棄疾創作這首詞時,宋朝遭遇強敵壓境、國家勢力日漸衰退,而南宋的統治者卻不思進取,偏安江左,沉浸在歌舞享樂之中,企圖以此來粉飾太平世界。

而辛棄疾滿腔熱血想要報效國家的忠心被埋沒,統治者和一眾大臣主張求和,對外軟弱無能,這讓辛棄疾很是失落,所以才懷著滿腹激情、哀怨創作了這首詞。

辛棄疾是南朝的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的稱號,和蘇軾並稱為“蘇辛”,又和李清照並稱為“濟南二安”。

辛棄疾這一生壯志酬謀,以恢復祖國大好河山為目標,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懷才不遇。

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不僅把滿腔熱血揮灑在戰場上,還將國家興亡、民族存亡的憂慮都寄託在詞中。

他的詞風格樣式繁多,但大多以豪放為主,常在始終抒寫想要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還用詞作隱晦地譴責執政者的軟弱無能。

辛棄疾現存的詩詞多達600多首,其中有許多詩詞都被收錄在教科書中,但他冠絕古今的《破陣子》卻遭到了質疑,有人建議將這首詞移出教科書,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首詞是透過追憶早年抗金的豪壯氣概和自己的戰場生涯,表達出自己想要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理想,又抒發出懷才不遇、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

教材之所有會收錄“醉裡挑燈看劍”這首詩,是想讓學生掌握一些生僻字,以及字詞的意思,還想讓學生體會到辛棄疾想要建功立業卻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

但一些家長卻認為這首詞不適合學生學習,理由是《破陣子》傳遞的思想是三觀不正的,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

就像之前質疑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認為這篇散文中充斥著大量對女性的遐想,不適合中學生閱讀,如今又認為《破陣子》中辛棄疾所表達的是愚忠。

那麼,辛棄疾的《破陣子》表達的是愚忠還是愛國情懷呢?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判斷。

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經陷入金人的掌控之中,他的祖父辛贊是受“靖康之變”連累的族眾,經常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的慘狀,所以辛棄疾在此影響下有很強的愛國情懷,從小就立下恢復失地、報效國家、一雪前恥的志向。

當時金主完顏亮進行南侵時,二十一歲的辛棄疾就聚集了兩千人的起義軍奮起反抗,又在歸宋途中捉拿叛徒張安國。

因為在起義軍中的驚人表現,辛棄疾成功進入仕途,本以為可以報效國家,卻沒想到仕途坎坷遭到了多次罷官,只因統治者軟弱無能,許多大臣主張求和,辛棄疾的勇敢反而成了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

如果辛棄疾真的是愚忠,他何不跟宋江一樣討好統治者,統治者想要他怎樣他就怎樣呢?那樣辛棄疾不僅可以加官進爵、平步青雲,還能減少上戰場負傷的風險,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辛棄疾之所以不那麼做,是因為他非但不愚忠,還是一個真正的愛國之士,他知道一味的逃避只會讓國家更受欺負,最後很有可能會衰敗,只有奮起反抗才能恢復國家主權。

綜上所述,辛棄疾並非愚忠並不存在帶壞學生的情況,相反他的詩詞還教導學生要愛國,為國家的興旺發達而努力。

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一個作品的本質意思不應該只看表面,還有聯絡作品的創作背景,這樣才能更深切地去了解。有些家長不能憑藉自己的一知半解去評判事情,這種行為實屬“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上一篇:大愛大恨,快意恩仇
下一篇:在《此生無白》裡參加了選美大賽,希望大家快去遊戲裡為我投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