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太平天國北伐之戰,一次超遠距離的“圍魏救趙”,到底值不值得?

定都天京

1853年1月,太平軍攻佔湖北重鎮武昌,清廷震動,這是太平軍第一次佔領一省首府。武昌是古往今來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劉吳聯盟就是在這裡打敗曹操八十萬大軍。雖然武昌極具戰略要地,但是並不適合做都城,古往今來還沒有哪個朝代選擇在武昌定都。

太平天國高層召開軍事會議,討論下一個軍事目標,有人主張南下廣東,有人主張西進四川,洪秀全個人偏向北上中原,楊秀清希望能東下江南,最後會議變成了洪秀全和楊秀清之間的較量。

洪秀全覺得,此時中原地區兵力空虛,從武昌北上進入河南,然後再揮軍北上,可直搗京師,複製闖王李自成的輝煌。楊秀清認為,江南物產富繞,可以為大軍提供大量的軍需物質,當年明朝朱元璋也是從江南起兵北上滅元,驅除韃虜。

雙方爭持不下,最後,楊秀清“假託天父下凡,令其直犯江南”,才強迫洪秀全同意東下。略城堡,舍要害,專意金陵,六朝古都金陵成為太平軍的下一個軍事目標。

1853年3月,太平軍順江而下,一路勢如破竹,不久佔領金陵,洪秀全宣佈定都金陵,改名為天京。

不少史學家對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持否定態度,認為定都南京是錯誤的戰略決策,是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太平天國在不該建都的時候建立首都,此時的太平軍也只佔領天京及其附近一小片地區,根本沒有建都的外部條件。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的軍事由戰略進攻進入戰略防禦,太平軍也喪失了勢如破竹,乘勝進取的銳氣。太平軍擅長游擊戰,現在定都天京後,太平軍必須要死守都城天京,喪失了軍隊優勢。

在我看來,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是沒有問題的,金陵為六朝古都,明王朝的陪都,城牆堅厚、固若金湯、靠山臨江,雄踞東南,是江南地區經濟、交通、文化中心。

天京形勢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之後,形勢依舊嚴峻,太平軍龜縮在天京及其周圍一片彈丸之地。咸豐皇帝聽到太平天國攻佔金陵,憤怒異常,痛斥八旗、綠營昏庸無能。當聽到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後,咸豐開始冷靜下來,仔細思考對策。

自從太平軍從廣西金田起兵以來,清軍一路圍堵太平軍,但都被其順利逃脫,咸豐對太平軍這種無賴的打法毫無辦法,只能疲於奔命,到處調重兵圍堵,但效果甚微。

咸豐心想,現在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定會重兵把守,不會輕易棄之,那麼就可以集中清軍優勢兵力,跟他們打陣地戰,一個讓太平軍異常難受的戰略軍事部署誕生。

咸豐從全國抽調八旗、綠營官兵,集結天京周圍,派欽差大臣向榮領兵一萬人,在南京城東孝陵衛駐紮,號稱江南大營,派琦善領兵一萬人在揚州城外駐紮,號稱江北大營。

咸豐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圍困天京,另一個是江南大營可以防止太平軍東進佔領賦稅重地蘇杭地區,江北大營可以防止太平軍北上進犯江淮,保護京杭運河,庇護鹽賦重地。

咸豐對直屬朝廷的江南、江北大營投入了血本,待遇、武器、人員都是全國最好的。當時的曾國藩對咸豐的部署非常不認同,他在湖南建立湘軍時要餉沒餉,要權沒權,條件異常艱苦。在曾國藩看來,清軍腐敗、毫無戰鬥力,把資源都浪費在江南、江北大營。而且他還認為,由上而下才是取勝之道,重兵圍困天京,無異於刀口舔血。

此時的曾國藩剛由文入武,在軍事上認知比較膚淺,不切實際,咸豐也懶得跟他計較。咸豐這次算是英明瞭一把,抓住了主要問題: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無非是看中江南的富蔗,重兵圍困天京,一來可以切斷了太平天國的賦稅來源,二來又可以保護朝廷的賦稅不受影響。

面對清軍的圍困,太平天國又是如何面對的呢?

圍魏救趙

面對來勢洶洶的清軍,太平天國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確保天京的安危,這正中咸豐的下懷,咸豐所害怕的就是太平軍打游擊戰。

咸豐繼續加大對圍困天京的投入力度,不到兩個月時間,清軍就在江南、江北大營集結了10萬大軍。此時天京城內,太平軍雖然號稱百萬之眾,但是實際上能作戰的也就10萬左右。雙方勢均力敵。

為了減緩清軍對天京的壓力,太平天國高層決定,派林鳳祥、李開芳率領2萬精銳揮師北伐,戰略目標是北京。

1853年5月,在林鳳祥和李開芳的率領下,快速進軍,攻下的城池都不佔領,5月底進入安徽、6月進入河南、7月進入山西、8月抵達直隸。

太平天國的北伐大軍進展如此迅速,讓咸豐始料未及,北伐軍深入直隸,朝廷震動。為了解救京城危局,咸豐提拔恭親王奕訢進入軍機處,協助剿匪,另外從蒙古、東北調來大軍,派僧格林沁親王和勝保率軍圍堵太平軍。

當太平軍攻到天津郊區時,咸豐已經開始絕望了,自從繼位一來,咸豐每天收到的都是清軍如何潰敗的報告,自己絞盡腦汁調兵遣將,到頭來結果還是兵敗如山倒,咸豐甚至對身邊的人吐槽,自比明朝崇禎皇帝,雖無亡國之德,卻有亡國之實。

林鳳祥和李開芳北伐大軍,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但是沒有佔領城池,沒有援軍,實際上已經是強弩之末,隨時都有北清軍切換後路的危險,孤立無援北伐大軍,很快就陷入絕境。

回過神來的咸豐開始集結了能調動的所有軍隊,咸豐孤注一擲,委以僧格林沁重任,僧格林沁是當時滿蒙貴族中最善戰的王爺。僧格林臨危受命後不慌不忙,一路圍追圍困太平軍,跟已經強弩之末的太平軍,打起來車輪持久戰。

1855年4月,林鳳祥和李開芳相繼被俘,北伐大軍最終失敗,太平天國不僅損失了太平軍的精銳,而且喪失了進攻北京的最佳時機。但是,從戰略上來說,是達到“圍魏救趙”,緩解天京城壓力的作用。

大家試想一下,咸豐在兩個月時間就在天京東邊和北邊集合了10萬大軍,如果沒有北伐大軍分散咸豐的注意力,很快天京城外就會聚集20、30萬清軍。除此之外,北伐大軍也為石達開西征爭取了時間,西征大軍佔領了安徽、江西、湖北大片地區,為天京城提供源源不斷的賦稅,軍事物質等。

錯失良機

雖然太平軍北伐完成了作戰目標,但是平心而論,這個目標是非常短視。首先,北伐損失了兩位大將林鳳祥和李開芳,損失了太平軍的精銳廣西兵,在太平天國兵力有限的情況下,分兵是非常不明智的。其次,北伐讓清廷開始意識到要注意防止太平軍北上,可以說是打草驚蛇,這使得太平天國基本失去偷襲北京的可能,也註定太平天國再無力顛覆清廷。

時間回到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的那個時間點,面對清軍的圍困,太平天國難道真的只有“圍魏救趙”這一個辦法嗎?我認為至少有三個策略是比北伐要高明得多。

第一個就是和天京城外的清軍決戰。要知道在清廷建立江南、江北大營初期,兵力是比較弱的,就算是雙方兵力相等,以太平軍的戰力擊敗清軍是大機率事件。從後來太平天國兩次摧毀江南、江北大營的結果來看,與清軍決戰是勝面相當大的。

第二個就是捨棄天京城,來個金蟬脫殼,全軍北伐。可以按照林鳳祥、李開芳的進軍路線,也可沿著京杭運河北上,當時太平水師還是有一定實力的,不一定能複製朱元璋的輝煌,但是還是有機會達到李自成的高度。

第三個就是全力西征,留下少許兵力鎮守天京。石達開西征時,最遠可以達到湖南境內,要不是有曾國藩的湘軍,湖南早就被太平天國佔領。如果太平天國投入更多的兵力西征,至少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妥妥的。等穩定大後方後,在集中優勢兵力進攻江浙,切斷清廷的賦稅,然後再度南下攻下兩廣,至少可以複製南宋和金朝劃淮河而治。

以上的策略都是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上,那就是捨棄天京,由此可見,太平天國定都太早。如果太平天國只是把金陵作為一個臨時大本營,可以根據形勢決定去留,那麼太平軍在作戰上就會有更多可以轉圜的空間,策略也可以靈活多變。

太平天國在不應該建都的時候建了都,在不應該享受安逸的時候貪圖享樂,太平天國的失敗在其建都天京時,就已經註定。

上一篇:《新天龍八部》火神王大媽
下一篇:和平精英:新賽季更新後 兩個新玩法下線 玩家最懷念的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