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古時候打仗為什麼不養老虎、獅子等猛獸上場?

在遠古時代的戰場上,確實是有用虎狼等猛獸助戰的情況,隨著部落聯盟的擴大,戰鬥規模也逐漸擴大,這種作戰方式後來被淘汰了。

根據史書的記載,在黃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戰中,就曾出現過虎狼之類的猛獸,協助蚩尤的九黎部落作戰,但是依然被黃帝的華夏部落擊敗了。

《逸周書》中記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

蚩尤的九黎大軍中武器精良,並且有為數不少的獸師,他們身披猛獸的皮毛,指揮野獸攻擊華夏部落的戰士。

涿鹿之戰後,蚩尤率領九黎部落歸附華夏部落,成為遠古華夏部落聯盟的一份子。此戰之後,黃帝率領眾人祭祀泰山,蚩尤率領九黎部落隨行。

“合鬼神於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並錆,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皇覆上,大合鬼神,作為清角。”

這些記載,都反映了,在遠古部落聯盟的時候,部落交戰中,是有猛獸協助作戰的,但是華夏部落聯盟建立並逐漸成熟之後,猛獸逐漸退出戰爭舞臺。

戰爭防守的轉變,兵法戰陣成為時代主流,猛獸不能順應時代

涿鹿之戰的整個過程,就是古代部落時代,戰爭發展的一個過程,最初蚩尤依靠著精良的裝備和勇猛善戰的風格,九次擊敗黃帝。

但最終黃帝排列軍陣,以八十面夔皮鼓指揮軍隊作戰,以嚴密的陣型,精妙的配合戰勝蚩尤的九黎大軍,將其降服。

經此一戰,勇猛衝殺已經難以左右戰局的走向,我國古代從群毆時代,走向了軍陣配合的兵法時代。

弓弩等遠端打擊兵器的大規模裝備使用,使得野獸在戰場上很容易被剋制,成為弓弩手的靶子,這完全與辛苦馴化的付出不成正比。

從夏啟的甘之戰開始,我國古代開始大量裝備戰車部隊,遠端打擊和長兵器交戰成為戰場的主導,打擊距離完全超出了野獸的攻擊能力。

所以,作戰形式和戰場需求的轉變,讓虎狼等猛獸,無法適應戰場的生存環境,將它們投入戰爭,完全是被獵殺的物件。

虎狼等猛獸在戰場的組織紀律,使其不得不被淘汰

現代軍訓的第一項操課就是佇列,訓練士兵的組織紀律性和毅力,這種訓練模式,一般認為的源自英國龍蝦兵的步兵戰鬥模式。

其實在我國古代,早就有了關於陣形和佇列的訓練標準,比如《吳子兵法》中記載吳起訓練魏武卒時,就有陣法訓練、編隊訓練的專案。

再比如抗倭名將戚繼光在《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中都有軍隊場操、編隊的訓練要求,同時戚繼光強調,軍隊訓練和打仗,必須令行禁止、步履如一,嚴禁輾轉騰挪的武術招式。

由此可見,對於軍隊作戰來說,士兵的組織紀律性是極為重要的,對於戰爭的勝負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在戰場上,要求士兵前進不退,是督戰隊和軍法的威懾,因為前排一旦退縮,全軍就混亂了,必敗無疑。

那麼問題來了,同樣的軍規條令,可以去要求士兵,可以去要求虎狼猛獸嗎?肯定不可能,趨利避害是動物的本能,遇到危險進行躲避是動物的基本操作。

且不說老虎、獅子,就說戰馬,人類對戰馬投入的訓練和培養,延續了數千年,在戰場上能夠與騎士配合令行禁止的戰馬,歷朝歷代也只有精銳的騎兵部隊才能配備。

大多數時候,戰馬在騎士的操控下,面對對手明晃晃的長矛,也是不敢衝鋒的,敢死隊衝鋒的時候,都要蒙上戰馬的眼睛,才能衝入敵陣。

因此,如果要把老虎、獅子這些動物投入到戰場上,如何讓他們聽話,根據號令形式,衝鋒陷陣,可能是所有將領都頭疼的事情吧。

老虎等野獸的稀有,以及馴化飼養難度,也是將他投入戰場的困難因素

哺乳動物的大型野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繁殖能力一般,這是身處食物鏈頂端的動物的必然結果,否則食物不夠。

因此像老虎這種大型野獸,屬於比較稀有的物種,當然在古代山林密佈的時代,肯定相對現在是多很多,但也沒有到可以讓人類大肆捕獵和飼養的地步。

自古就有“一山不容二虎”的說法,說明一頭老虎的勢力範圍是比較大,因為它需要充足的食物,如果捕食範圍小的話,很快就餓死了。

這就是使得,一直軍隊,如果想捕獵老虎協助作戰,是比較困難的,比較這東西比較少,比抓壯丁恐怕難度係數要大太多了。因此如果想把老虎當做戰馬一樣飼養,大批次地投入戰場,肯定是不可能的。

而且老虎這玩意,食量大,按動物園的飼養標準,一頭成年的東北虎,一天需要吃12公斤的肉,而且動物園老虎的運動量小,食量肯定相應地減少了,軍隊要飼養作戰的話,一天少不了得30斤肉。

一直軍隊出征,如果要帶一頭老虎,少不得要準備幾十上百頭豬,作為老虎的口糧。

在古代物資匱乏,軍隊普遍以豆類充飢的環境下,飼養老虎作戰是十分不現實的,同時保不齊它剛上陣,就被對手一箭結過了。

上一篇:Faker擊敗了Bang!T1以2-1戰績獲勝:Teddy殘血收割天秀
下一篇:北慕在解說KPL時,巔峰賽卻撞到了賽場上的職業選手!還是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