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將軍獲得勝仗,滿城百姓歡天喜地迎接,他轉身悄悄對部下說:屠城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半,一個籬笆三個樁”,任何人想要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都少不了他人的幫助,這點對於那一些開創大業的開國君王們來說尤其如此。亭長出身的劉邦想要成就大業,少不了有韓信、張良、蕭何這樣的人輔佐,賣草鞋出身的劉備想要興復漢室,也少不了諸葛亮、關羽、張飛的幫助。

和尚出身的朱元璋想要“驅逐胡虜,恢復中華”,那也少不了劉伯溫、李善長與徐達、常遇春們的幫助。朱元璋成功建立明朝以後,將這些給了他重要幫助的人紛紛封爵,有公爵、侯爵等等,其中被封為公爵的人僅僅六位,其中有一個是很少有人聽過的鄭國公常茂。

這個常茂並沒有什麼出色的戰績,為何能夠名列開國六公爵之一呢?因為他的父親名字叫做常遇春,而且常遇春去世得比較早,所以他就承襲了父親的功勞而得以封公,我們也由此可知道常遇春的功勞究竟有多大,哪怕是到了兒子頭上依然可以名列帝國前列。

常遇春作為大明帝國最為頂級的名將之一,能夠與他並列的僅有徐達、藍玉等趨勢可數的幾個人物,在軍中享有很大的盛名。他從參軍以後便逐步累積功勳,從一個小兵幹起,在危急時刻幫助朱元璋解決了多個困難的問題,逐漸升為先鋒官乃至於中書平章軍國重事,也就是主管軍權的宰相。

常遇春一生對於自己的武功以及軍事能力都極為驕傲,在首次投奔朱元璋的時候,就表示自己要做一個先鋒,等到積累軍功成為將領以後,更是經常在軍中說“我只要率領十萬精兵,就足以橫行天下,再無敵手”,所以大家都把他叫做“常十萬”,看上去帶有一些調侃,其實更多的還是尊敬之意。

因為常遇春在打仗方面確實很厲害,甚至到了乏善可陳的地步,《明史》上對於常遇春帶兵打仗的記載通常都很簡約,大多是“遇春至,城破,敵降”或者是“遇春至,敵望風而遁”,也就是說只要常遇春到了那裡,這座城市就會很快被攻佔下來,對手不是逃跑就是投降。

不過這位出色的軍事將領,有著一個為後世所不悅的嗜好,那就是嗜殺,尤其是殺降,哪怕是在對手已經投降的情況下,趁著半夜下令將已經放下兵刃的降軍給活埋,儘管朱元璋也多次因此對他展開過批評教育,但是他始終沒有改變,甚至於對於普通百姓也是如此。

常遇春曾經率軍攻打元軍佔據的懷慶城,城中百姓們並不知道此戰的結局如何,自然就不知道在戰爭結束以後,究竟是歡迎明軍還是慶祝元軍才能夠讓自己活下去。於是有人就在一塊牌子的正反兩面,分別寫上了歡迎明軍與慶祝元軍的字樣,並且推而廣之,所有鄉親都做了這手準備。

戰爭很快就結束了,曾經縱橫亞歐的蒙古鐵騎此時在常遇春面前,已經顯得不值一提,他以摧枯拉朽的速度獲得了勝仗,帶領著人馬進入了懷慶城中。滿城百姓們也做出歡天喜地的樣子迎接這新的軍隊,常遇春正在開心的時候,忽然看見了百姓們手中牌子反面慶祝元軍的字眼,發現了他們的“秘密”。

常遇春原本的心情驟然變冷,轉過身悄悄地對部下說了兩個字“屠城”,這道命令被有條不紊地下達到全軍,懷慶城中再次變得血流成河。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戰爭帶來最為慘烈的影響,最終還是屬於百姓。不過常遇春雖然在戰場上所向無敵,但是在1369年年僅四十歲的時候就暴病而亡,所以才讓兒子常茂成為了開國六公爵之一,很多人都認為這正是他嗜殺所帶來的結果。

上一篇:還在甩鍋推責任?請看看3.2%的資料,瞭解防沉迷的系統
下一篇:陳赫為情所困?面對十二位聖女難以抉擇,網友:別破壞好男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