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越國曾經稱霸諸侯,為何沒能名列戰國七雄?這一道理至今適用

戰國初年,除了我們所熟悉的戰國七雄外,華夏大地上還存在著許多諸侯國。

首先,在淮泗之間,有大約10餘個小國,以宋、魯最大,鄭衛次之,剩下的莒、鄒、周、杞、蔡、郯等國則更小,《史記》記載,河山以東強國六,淮泗之間小國十餘,因此他們被統稱為泗上十二諸侯。

可見,此時韓趙魏楚齊燕六國,與泗上十二諸侯的實力差距已經拉開。

除此之外,在今天的陝西山西北部到河北中部,還存在著義渠、樓煩、林胡、代、中山等多個遊牧部落和國家;西南一帶,蜀巴苴三國存在於四川東北部,四川西南部則生活著筰人和僰人,雲貴高原上還存在著滇、夜郎等國家;再從南部到東南則存在著百越。

而在這些諸侯及少數民族政權中,除了未開化的、未參與中原事務的國家和部族以外,還存在著一個十分強大的國家-越國。

戰國初年的越國實力十分強悍。據《史記》記載,勾踐滅吳之後,與齊晉等諸侯在徐州會盟,周元王遣使命為方伯,泗上諸侯紛紛前來朝見。勾踐乃至此後數十年間,“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

而且,勾踐在強大之後,並不想獨立於中原之外,而是積極地想要融入中原,為加強與中原各國的聯絡,還將都城遷到了靠近齊國邊境的琅琊。

然而,奇怪的是,這樣一個強大的越國,在後世史家眼中,卻沒有資格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01

戰國七雄這一說法,並不見準確的記載,大約有兩個出處:

其一,是司馬遷做《六國年表》,加上秦國,正好七國;

其二,劉向編《戰國策》,其書錄中說,“(戰國)晚世益甚,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

後世根據這兩個說法,將秦國和被秦所滅的韓趙魏楚齊燕六國並稱為戰國七雄。而越國沒能進入這份名單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它並沒有存活到劉向所說的“戰國晚世”就已經滅亡了。

勾踐於公元前465年去世。勾踐時候,其子鹿郢、孫不壽延續了越國的霸權,但在位時間都很短。

公元前440年,越王朱勾弒父自立。朱勾及其子翳在位期間,是越國最為強盛的時期,與齊楚晉並稱四強。

然而,越王翳晚年,齊楚經過改革而越發強大,而吳國貴族在後方陰謀復國,越國內外交困,搖搖欲墜,只好放棄中原爭霸,而將經營中心轉回吳越之地。

然而,接踵而來的王室內亂和吳人把持國政讓越國更加虛弱。公元前370年,越王無彊即位,越國重新進入正常軌道。

公元前333年,經過數十年勵精圖治,越王無彊試圖恢復曾經的中原霸權,率大軍討伐齊國。

但此時的華夏大地,已經是戰國中期,經過深入改革的齊楚二強早已變了模樣。齊威王略施小計,便使得無彊將矛頭轉向楚國,這正中楚國下懷。

楚威王早有滅越之心,曾派間諜深入瞭解越國軍政達5年之久。見無彊來攻,楚威王反攻越軍,大敗越軍並殺死無彊。越國北部也被齊軍敗於徐州。

無彊一死,諸公子爭位,越國再次陷入內亂之中。公元前306年,楚懷王23年,楚國再次大舉攻越,一舉滅亡越國,其餘部逃到東南,建立甌越、東甌、閩越等政權,統稱百越。

從此,越國作為一個統一而獨立的政權就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而此時,還僅僅是戰國中期,戰國開始後的大約100多年,而七雄之中最早滅亡的韓國,亡於公元前229年,還在近百年之後。連戰國晚世都沒存活在,劉向及後世自然不會將其列入戰國七雄之中了。

02

當然,存在的時間只是一個方面,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越國處於戰國主流意識形態領域之外。

戰國時期的各種記載,越國似乎都被排除在外。

比如《秦本紀》中便有,河山以東強國六的記載;

比如吳起、商鞅等改革家奔走列國時,貧弱的秦國都有人願意去,而其時還較為強大的越國卻無人願去;

比如張儀、蘇秦、公孫衍等縱橫家開始活動時,越國也還算強盛,但他們在秦國與山東六國之間盤桓遊說,組建聯盟,卻無一人搭理越國。

可見,在當時,越國已經被大家從心底拋棄了。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士大夫主導的戰國主流意識形態已經形成,而越國卻沒有這種覺悟。

戰國是一個劇烈變化的時代,諸子百家奔走列國,其實兜售的是他們從自己的學識和利益出發的建國方略。

而為了他們自己能夠得到信任,他們的才能能夠得到施展,他們的利益能夠得到保證,他們也會篩選一個比較強大的、能夠實行自己學說的諸侯國。

所以,一開始並不是只有越國遭受這種待遇,戰國初期士大夫們的樂土只有較早完成君主集權改革的三晉和齊楚而已,七雄之中的燕秦也是被唾棄者之一。

秦國早期貧弱,便沒有士子入秦,直到秦孝公以“尊官分土”的誠意廣招賢才,商鞅變法完成了君主集權的封建制度改革以後,秦國才逐漸成為士大夫的樂土;

燕國在戰國初年同樣是個沒人鳥的國家,所以,燕昭王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不僅給大利,還重名(拜師、修黃金臺),這才招攬來了樂毅、劇辛等一批名士。

秦燕兩國的這種覺悟,讓他們跟上了時代的步伐,進入了七雄的行列。

但越國曆代國君,一直沒有這種覺悟,他們天天嚷著想要恢復霸權,奉行的卻仍舊是春秋時期的老一套制度和辦法。

越國不知道費心費力招攬戰國名士入越,等到其他諸國在名士們的改造之下,封建制度越發發達的時候,越國的政治制度還在原地踏步,自然更加無人問津了。

國家制度和社會文化,造就了戰國時期的獨特的意識形態。而戰國七雄雖然相愛相殺,但大家都處於同一意識形態領域之下,人才相互流動,文化相互交融,所以都算是一個圈子裡的,都在一起玩。

而無人願意為改造越國而付出努力,越國也就漸漸淡出了戰國主流意識形態這個圈子之外,沒人願意來,也沒有國家願意帶著越國一起玩。

這就好像,西方世界的G7峰會可以帶著曾打的你死我活的德、日、意三國一起玩,卻不會帶著誠心投奔的俄羅斯玩,而中國也只能是敵人和對手;

意識形態是一種根植於內心的一根刺,西方世界是不可能因為你強大、經濟發達就忘了意識形態的差異而轉變態度的。

2000年前的戰國七雄和越國也是一樣。戰國七雄之間打打殺殺,隔幾天又可以坐在談判桌上吹牛聊天,士子們列國到處竄,但越國只是敵人和對手,卻沒有這種待遇;

而且,從意識形態找的敵人是最能團結人心、一致對外的,如果滿世界都是朋友,沒有敵人,那麼大家的精力就只能窩裡鬥了,這顯然不是好事情。

同樣,戰國初年的越國還一心想要恢復春秋霸權,這更加招致了戰國七雄的敵視。戰國七雄也同樣不會因為越國還強大,就忘記這種意識形態的差異而與之成為友好鄰邦,他們之間能夠有的,只是蟄伏或者戰爭。

文/子彧

上一篇:模玩控:索斯獸模型改造,機械天彗龍模型
下一篇:MSI免費面板今天開始領取,而且優先未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