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曹操不敢受帝號的真正原因。

一代梟雄曹操,出身卑微卻胸懷大志,憑藉對權謀與智慧的妙用,在東漢末年的董卓之亂中崛起。到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獻帝至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依靠如此優勢,梟雄奮起,統一了黃河流域,官拜丞相,封魏王,成就宏圖霸業,開創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曾被認為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在其“知天命”之年達到了權力的巔峰。然而,他最終沒有承接“天命”登上帝位,給世人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迷。嘗試解開謎題者,歷代都有,述其主要原因如下:

1。背不起亂臣賊子的罵名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而天下大亂,但綱常倫理、忠孝禮義仍在。曹操雖有雄才大略,亦擺脫不了儒家文化的影響。在爭權奪利、內徵外戰的血雨腥風中,一直以天子之名岀師,以捍衛朝廷的名義進行戰爭。曹操深知,如果自己廢獻帝,登帝位,那他將淪為千夫所指的罪人,難逃今生來世歷朝萬代的唾棄與責罵。這是一代梟雄揹負不起的重擔,曹操也不例外。他一再表明自己絕無稱帝之心,絕不是篡權奪位的“奸佞小人”而是忠心輔政的“賢能將相”。足見其受儒家正統文化影響之深,斷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揹負亂臣賊子的罵名。

2。經不住群起而攻之的激戰

雖然曹操已取得了對漢室中央的絕對控制權,但他的勢力仍侷限於北方,東南的孫權、西南的劉備亦非等閒之輩。曹操如果貿然稱帝,必將成為眾矢之的,讓孫權、劉備等人有了一個討伐亂臣賊子的幌子,繼而帶領天下英雄群起而攻之。如此一來,他苦心經營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絕對優勢如流流水東去,難挽狂瀾,不僅陷入政治和道德上的被動,更有可能引發一場空前慘烈的激戰,任其再怎麼兵精將廣,一旦以亂臣賊子的身份與天下豪傑對抗,勝算可想而知,更難逃“偷雞不成蝕把米”的下場。面對如此不利的形勢,心思縝密的曹操又豈會為了一時的痛快而陷自己於萬劫不復之地?

3。看不上虛名而重實權

曹操為人講求實際,實權與虛名孰重孰輕他再清楚不過。能夠從亂世中一路走來靠的不只是雄心壯志,更是因為他比較重實權。稱帝不過是多得了個名號,而天子詔令由他口授,朝廷政策由他制定,官員任命由他授意,這一切足以證明他名為丞相實當皇帝。皇帝名號,此時不僅不能錦上添花,反而可能因此而遭罪,要它何用?

一句“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似乎道出了梟雄的心願,點破了曹操寧為兒子鋪路也不願自已稱帝的決心。然其心中真實的想法,歷千年滌盪仍撲朔迷離,但憑後人評述。

上一篇:DNF:“助手”迎來改版!重新定義武煉戰力,1.7W名望才能達標
下一篇:開門紅!橫店五一狂歡強勢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