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曹魏的西路戰場是怎麼樣的?為什麼曹魏的西路戰場是以東路為主戰場

自曹操時代開始,率大軍節制一方的統帥就只任用宗室出身的將領,尤其是以長安為中心的西路,以宛城為中心的中路,和以合肥為中心的東路這三大主戰場。比如鎮守漢中的徵西將軍夏侯淵,鎮守樊城的徵南將軍曹仁,和總督二十六軍鎮守居巢的前將軍夏侯惇。

到了曹丕時代,隨著第二代宗親將領的崛起,這一現象仍在延續。東路戰場的主帥換成了徵東大將軍曹休,中路戰場的主帥換成了徵南大將軍夏侯尚,而西路戰場則交給了安西將軍夏侯楙。

曹丕死後,繼任者曹睿已是曹家的第三代帝王。此時的宗室之內已是人才凋零,年輕一代多是庸碌無能的紈絝子弟。因此夏侯尚死後,曹睿命驃騎將軍司馬懿督荊州、豫州諸軍事鎮守宛城,相當於接管了中路戰場。

形成了曹休在東,司馬懿在中,夏侯楙在西,曹真守京師,四大主帥分割曹魏軍權的新格局,這是外姓第一次打破宗親為帥的先例。除了凸顯曹睿對司馬懿的信任之外,恐怕更多的是一種無人可用的無奈。

夏侯楙字子林,沛國譙縣人,大將軍夏侯惇的第二個兒子。妻子為曹操的長女,清河公主,出身可謂根正苗紅。但論能力下,夏侯楙卻是這四位主帥中最差的一個。他不會治軍,無勇也無謀,反而貪財好色,妻妾成群。

曹丕和曹叡都有識人之明,對夏侯楙的水平不可能不清楚,之所以令他鎮守長安,除了無人可用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蜀國的輕視。早在夷陵之戰前,曹丕召叢集臣議事,滿朝大臣都認為蜀國不過彈丸之地,能稱得上名將的只有一個關羽,現在關羽已經死了,還能有什麼作為?

因此,曹丕三次大規模南征,全部都以吳國為打擊目標。曹丕的想法很簡單,只要滅了吳國,蜀國即可傳檄而定,乖乖地束手獻降,根本都犯不著用兵。尤其是劉備、黃忠、張飛、馬超等人相繼去世之後,曹魏對蜀國更加蔑視。

恐怕魏延、吳懿、高翔、陳式等名字,大部分魏國大臣連聽都沒聽說過。至於諸葛亮一介書生,哪會帶兵打仗,最多也就是欺負欺負南中的蠻夷。穿越了茫茫秦嶺,來找兵強馬壯的魏國決戰,不是開玩笑嘛。

不過曹睿在即位之初確實提過伐蜀的心思,既然滅不了吳國,那能不能先滅了更弱小的蜀國,並以此徵求中書令孫資的意見。卻當即被孫資勸阻,理由仍舊是蜀地深險,道路不通,又擔心吳國支援,不如休息養民,操練兵勇,數年之後,蜀國自然滅亡,何須大費周章。

曹睿深以為然,在西線戰場的防守也更加懈怠,因此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自帶出其不意的屬性,也將註定成為諸葛亮此生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公元228年正月,就在司馬懿突襲上庸的同時,諸葛亮也在漢中做好了出征前的一切準備。

當時蜀國的將領們聚在一起商議軍情,丞相司馬、兼任涼州刺史魏延對諸葛亮說:

“請求撥給我五千精兵,從褒中向東到子午,再轉向北行,不出十天就能到達長安城下。夏侯楙膽小無謀,必定會棄城而逃。丞相你再親率大軍從斜谷道北上,應該有充足的時間與我會合。這樣一來,整個雍涼地區就一舉平定了。”

但諸葛亮沒有同意。

首先他認為子午道崎嶇難行,魏延就是到了長安也是人困馬乏,夏侯楙再水也沒有理由被這點兵力嚇破膽。如果夏侯楙據城堅守,以長安的城池堅固程度,魏延僅憑五千兵力想要破城,簡直難於登天。

其次,即使夏侯楙真的逃走,魏延攻下長安也守不住。此次諸葛亮手中的兵力總共才六萬左右,而魏國的機動兵力不下三十五萬,整個關中平原加上橫亙千里的涼州。這是多大的體量?以蜀國的國力一口根本就吞不下,稍有不慎就將全軍覆沒。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魏延的這條子午谷奇謀偏離了諸葛亮的戰略思路。《隆中對》之所以偉大,不僅在於為劉備奪取天下提供了一整套切實可行的方案,更在於諸葛亮寧願花費畢生的精力,至死不渝的去一步一步的踐行“跨有荊、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這五個條件缺一不可,自劉備去世以來五年的時間,諸葛亮勸課農桑,興修水利,囤積糧草,任用賢能,算是超預期的完成了內修政理的任務。諸葛亮派鄧芝出使東吳,重啟了孫劉聯盟,又親征南中,繳撫並用,解除了北伐的後顧之憂。

這三條已完成,唯獨跨有荊益難以實現。現在荊州已落入東吳之手,如果諸葛亮東征,則與外結好孫權的理念相違背。無奈之下,諸葛亮不得不改變戰略,益州地處西南一隅,只與兩個州接壤,即東面的荊州和北面的涼州。

因此,諸葛亮並非放棄了《隆中對》中的構想,而是在心中默默地做了調整。將“跨有荊、益”改為“跨有涼、益”。攻克涼州後再徐圖關中。所以諸葛亮在《出師表》中雖然喊出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口號,但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真正目的,卻並不是舊都長安,而是涼州。

上一篇:【星光】最不像情頭的情頭,一左一右動漫風,認識你很開心
下一篇:【獨播】【袁華】我是大美女,我是大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