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遼寧的遼陽與內蒙古突泉縣相隔千里,為什麼兩地如此“密切”

內蒙古突泉縣位於內蒙古興安盟中南部,東部與吉林省接壤,北部與科右前旗為鄰,南部、西部與科右中旗接壤。下轄6個鎮、3個鄉,188個行政村、464個自然屯。總人口31。5萬人。方言為東北普通話。然而,突泉縣下面的一些村子很多村民操著濃重的遼陽口音,這與當地說的東北普通方言相差甚遠。不光是口音方面,連生活習慣、村子的命名風格都和遼陽相同,近年來還有很多突泉人去遼陽工作、發展、定居,是什麼原因造成兩地相隔千里,卻“沾親帶故”、“藕斷絲連”。

突泉縣復古城門

二十世紀20年代,中國處於軍閥混戰的年代,三次直奉大戰使張作霖統治的奉天局勢很緊張,連年的戰亂,民不聊生,當時遼寧人口比較多,而土地卻很少,尤其遼陽的山地居多。如此一來,很多人就嘗試走出了邊牆,到廣袤的內蒙古尋找新的土地,當時的突泉縣人口非常稀少,往往上百里地沒有人煙,最主要的是這裡有肥沃的黑土地,非常適合耕種。他們來突泉縣所走的路線基本就是從奉天火車站出發再到吉林洮南火車站,然後換成牛車或者挑扁擔步行到目的地。少數先走出來的人在突泉迅速地發展了起來,然後就把自己的親人、朋友都接到突泉縣。一傳十。十傳百,漸漸地有更多的遼陽人來到了突泉縣。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到內蒙古突泉縣的遼陽人居住得都很分散,住房通常蓋在自己開墾的土地附近。一般離河不會太遠,因為河的兩邊是“甸地”,灌溉非常方便且土質肥沃。住房都是土房或者石頭簡易房,兩間房居多,一間作為臥室,一間用於廚房。臥室裡有火炕、炕上放著兩個裝衣服的大木箱子。廚房裡陶土燒製的大水缸是必備的,另外還得有1-2個二缸用於秋天醃製酸菜,另外就是鍋臺了,鍋蓋通常是木頭製成的。隨著九一八事變,日本佔領東北,突泉地區實施“並戶”政策,將原來比較分散居住的散戶集中到一個村子裡,每個村子由一個保長負責,加強了人員的集中管理。也就在那個時候,很多村子誕生,村子的命名也都參照老家遼陽的風格。

突泉農村早期民房

遼陽一帶,給村子取名字通常用堡子、屯子、窩棚、溝等命名,例如遼陽的佟二堡鎮,王家鎮的朱家窩棚、新升堡村等。而突泉縣的永安鎮、寶石鎮、六戶鎮很多村也是這樣,比如永安鎮的車家堡子村、上窩棚、下窩棚村、山荒溝、靠山屯等。這種給村子命名的風格在黑龍江和吉林不常見。

東北農村早期民房

傳統習俗方面,整個東北地區大同小異。下面就說說不一樣的地方,東北人吃年夜飯一般在除夕當天下午三點左右,伴隨著幾聲炮竹響,年夜飯就開始了。無論貧富,這頓飯都會非常的豐盛,有酒、有肉、有魚。當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十二點還要吃餃子,餃子有煮的,有蒸的,似乎只有東北人才吃蒸餃,也只有東北人吃餃子蘸醬油。不過遼陽人吃餃子的同時還要啃豬蹄,這是很重要的環節,突泉縣的永安鎮、寶石鎮、六戶鎮等地至今同樣保留著這個習俗。過去每年每家只殺一頭豬,人口還多,大年三十四個豬蹄只能掰開分著吃,一年只能吃一次,可見它有多麼珍貴。

豬蹄

語言方面,遼陽一帶的人平翹舌分不清,發音比較重,也比較生硬,這與遼寧其他地區以及黑龍江和吉林的東北話差距很大。然而,突泉縣的永安鎮永巨村、永久村、永長村、哈拉沁部分村子、科右前旗的俄體鎮的幾個村子的人,至今還操著濃重的遼陽方言,與周邊同地區的人說話“格格不入”。

滿族傳統飲食“酸湯子”

日常飲食方面也有區域性特別強的食物,例如遼陽人習慣吃酸湯子、把克鹹菜,尤其是把克鹹菜,在東北其他地方几乎是見不到的,不過在突泉縣人至今還有醃製這個鹹菜的傳統。

“把克”鹹菜

遼寧的工業很發達,近些年,突泉每年都有大量的勞動力到遼寧務工,有很多在遼陽也找到了族內親屬。一百年歲月匆匆而過,歷經四五代人的努力,如今兩地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如今也非常便捷,雖相隔千里,也阻擋不了兩地人的血脈親情。

上一篇:伊萬卡來巴黎啦!獨寵小棉襖,女兒氣質甜美不輸媽媽
下一篇:連麥分享精彩片段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