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中國何以成為中國?

文/FK

中國之所以成為中國,是因為地理的原因。

在當時能掌握的技術條件下,這片土地有山有水有平原有水田,有春夏秋冬四時之美,有白山黑水嚴寒之烈,有鳥語花香南國之景,有足夠大的物理空間,有無垠的海岸線可以遐想海外仙島,有遼闊的戈壁沙漠、可駝鈴悠悠聯絡外邦,夫復何求?足夠大了!

大美中國

於是中國就成為中國,教化以外,出去看看、搞一點西域奇珍海外異寶把玩把玩,並不是我中華工匠不可以“山寨”的,沒多大意義。建立“朝貢”體系就可以了,每年開市交換,圖個熱鬧。

得天獨厚的條件,使有大統一傳統的中國基本沒有外來文化威脅,對外來文化只是選擇性吸收,對外來民族是逐漸同化,有的是

內亂、是小國篡位

。任何一個地方“政權”要麼發奮圖強,最終統一天下,要麼被其他的發奮圖強的“政權”統一掉。其中最典型的是三國時期,沒有哪一家的建國思想是要偏安一隅;晉的統一是耗來耗去,看誰先撐不下去的結果。反面的典型是宋朝的亡國,沒有一統天下的志氣和堅持只能消亡。

所謂的“元代”是什麼,是異族滅國,所謂“大宋之後無華夏”。若自己恬不知恥而且自認光榮——-蒙古騎兵橫掃歐亞之榮,汝非炎黃子孫也!蒙古人即沒有大宋朝的封銜也沒有向宋的前朝納過貢,是實實在在亡國之殤。蒙古人兒為國策學習部分華夏文化,那是在滅宋以後,並且她也學習其他文化。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國家,在滅宋之前其文化思想並未受漢字及其代表的文化思想多少影響。忽必烈1264年左右開始推行的“行漢法”主張,違背了蒙古傳統,許多蒙古貴族不滿,拒絕歸附忽必烈汗國,結果導致其他幾個蒙古汗國紛紛敵對。這與受過明朝封號從明王朝得過存族大恩的後金(清)不同,也與接受了漢字承載的中華文化而建國的“後唐”“後漢”“後晉”等少數民族政權沒有相似之處;蒙古民族成為中華大家庭的一員是在滅宋之後。

元行漢法是在滅宋之後

除了這短短的100多年,若以“釣魚城”被佔領(1279年)、明朝立國(1364年朱元璋稱王)來計算,也就80多年。中華文化圈以漢字為媒介,以中華文化為正統,夷夏有別,則是在明亡於清後。越南、日本表現出的中華文化正統繼承者的優越感就可以理解,你“滿人”才學了幾年中華經典? “大明之後無中國”是也!要知道祭孔大典我們還是要向日本人學習才可大約成禮的。豐臣秀吉覬覦“大明六百州”,若在合適的時間節點,日本“篡”中國不是沒有可能,二戰中就險一險成真了。

祭孔大典

因此說中國的威脅主要是內生的威脅,分分類就是

內亂和小國篡位

。中國治理金字塔頂層的團體思想、計謀、手段主要是管控內生的威脅。面對外來的威脅,另一種文明的威脅,對內生威脅處理尚是小學生的滿人精英,又怎麼能夠同時處理兩種型別的威脅呢!失敗的結局也就是可以想見了的。也因此我們要感謝潤公,內用階級鬥爭、觸及靈魂;外用武裝鬥爭、合縱連橫;發生並留下了幾多實用案例和思想遺產。我們要總結好用好啊,否則“先烈的血就白流了”,人民群眾的犧牲就不值了。呔!中國人,清醒些吧!

地理歷史已經過時了嗎?陸運的時代,絲綢之路是重要的,現在是一個歷史名詞。但在兩千年多年的時間裡,多少時間、生命和財富鋪在了這條“路上”。因為其他交通技術還不發達,陸路成為唯一不二的選項。控制它和溝通它意味著財富和更多的資訊,甚至意味著更高的民族生存機會。

海運時代的來臨造就了新的地理價值,什麼好望角啦!巴拿馬運河啦!因為財富的創造地發生了變化,於是地理價值再發現。星轉鬥移,赫赫有名的好望角已成昨日黃花;巴拿馬運河也逐漸迴歸成一條普通的運河;蘇伊士運河也可能將暗淡其榮耀,否則美國人不會讓那裡亂哄哄的並弱化與伊斯蘭世界的緊密關係;等著看吧。這也側面說明為什麼平靜的南海突然變得如此聒噪了。

美國忽然發現了南海

地理歷史的本質沒有發生顛覆趨勢性的變化,地理還在對歷史起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由於北極的可航運時間及海面吸引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玩家的目光,雖然大型貨運飛機提供了自由航運和速度的巨大優勢,但在出現工程技術質的進步之前地理對人類歷史(地球)的影響將一如既往,距離、數量等因素起大的作用且至關重要。

作為一個“半代”的工程技術突破,高速鐵路技術,特別是解決了高寒地帶過載貨運技術,且中國技術輸出的能力成為現實,且輸出的意願成為國家戰略後,各地區地理位置重要性或者說價值發生變化的曙光時隱時現,似乎與中國生存戰略或者說抵抗威脅的手段發生了聯絡。

高鐵網路極大提升中國戰略生存能力

上一篇:三刷《甄嬛傳》才懂:故意把浣碧送進宮的甄遠道,心思有多陰險
下一篇:寵物玩家的愛寵豬鼻蛇有毒嗎?喜歡裝死還會嚇唬人,到底長啥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