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史料解讀:承德暴雨、洪災為何多出現在興隆、寬城和承德縣?

1。

又是7·13,與1994年7·13大水相隔27年,承德又“突遇強降水造成區域性水災”,官方7月13日釋出的訊息說:

7月12日至13日,承德縣白河上游普降大暴雨,白河斷面洪峰流量903立方米/秒,發生超10年一遇洪水。。。 。。。新杖子鎮兩名幹部在成功完成一個村群眾安全轉移,奔赴另一個村指導工作途中,所乘車輛不幸翻入河中。。。 。。。目前,搜救到一名同志,經送醫院確認已無生命體徵,因公殉職。另一名同志仍在全力搜救中。

官方釋出的是承德縣的訊息,不是彙總承德市所有縣區的訊息,因為在朋友圈和抖音裡,這次暴雨引發的洪災,還衝毀了興隆、寬城、營子等地的道路、橋樑和其他建築。

暴雨、洪災給承德造成的損失還在統計中,人們在為因公殉職的同志感到痛心的同時,也期待更及時的資訊,以確保生產、生活的安全。

在資訊可以即時傳播的今天,相關部門應該善於利用現代傳播手段,即時釋出與百姓生活有關的資訊,以減少損失。

7月14日CCTV朝聞天下

2。

歷史不會簡單地重複,但歷史規律可以總結,承德洪災也有規律可循。

1994年7·13洪災過後,承德市檔案館編印了一本《承德兩千年自然災害史記》,邀請承德市氣象局退休老局長陳玉山、技術人員董玉田、鮑印清、謝亞利、呂平義等人,對承德旱澇規律進行總結,非常專業,值得普及,以利於防災減災。

承德建國後40年旱澇示意圖

3。

暴雨是承德的一種主要降雨形式,也是主要自然災害之一。它是引起洪澇災害的主要罪魁禍首。每年7月中旬至8月的汛期,降雨量都主要集中在幾次大暴雨過程中,常常引起洪水災害。

根據1965——1986年曆年氣象資料統計,全市各地22年中共有暴雨日109個,其中包括大暴雨17個,特大暴雨日1個。暴雨日年平均值4。95,大暴雨日年平均值0。86。可以說日降水量≥50毫米強度的暴雨天氣年年都有發生。

在這22年中,1973年和1979年是最多暴雨年,出現了9個暴雨日。最多大暴雨年出現在1978年,共有4個大暴雨日出現。而1971年和1981年是最少暴雨年,出現2個暴雨日。

暴雨活動時間:根據1954~1975年的22 年降水資料分析,暴雨持續時間一般為24小時,持續2天或以上的19次,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3天發生在1973年8月12——14日。最短時間是2小時57 分鐘。

暴雨活動日期,最早出現在6月上旬,最晚在8月,但主要集中於7月中旬至8月中旬。暴雨過程開始時間,一天之內均可出現,但以夜間開始為最多,其次是下午,再次是出現在早晨和上午,還有少數出現在中午和傍晚。

暴雨降水量形勢:全市22年中日最大降水量是4285毫米,發生於1959年7月22日青龍龍王廟地區。最大暴雨中心雨量200毫米的6次,100毫米的31次。

暴雨性質:承德市所降暴雨性質比較複雜,主要屬於雷陣雨轉普雨或普雨轉為雷陣雨。另外還有少數是純普雨暴雨和純雷陣雨暴雨。

暴雨活動分佈形勢:由於承德面積廣大,地形複雜,氣候形勢具有區域性特點。受其區域小氣候影響,其暴雨活動在時間和空間分佈上也呈現有明顯的區域性特點。一般暴雨都是區域性性的,幾乎沒有發生過全市性暴雨。

只有1962年7月24日~26日壩下各縣都同時降了暴雨,但是壩上地區卻仍沒有出現暴雨。

承德暴雨分佈總的趨勢是:由南向北遞減。

暴雨出現最多是南部地區的興隆、寬城兩縣。年平均降暴雨2.3天,最多7天;日最大降水量400毫米以上。興隆縣,特別是其南部的掛蘭峪一帶,由於受霧靈山屏障作用影響,是全市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地方,也是暴雨中心。

我市中部地區年平均降暴雨日為1。1天,最多4天,最大日降水量270毫米。北部地區為0。7天,最多2天,最大日降水量108毫米。

總結暴雨頻發的成因,一方面由於受所處地理位置和特殊地形地貌的影響,而構成的獨特區域性氣候為暴雨頻發創造了必要條件,另一方面,也是受大氣候的制約,客觀地在這裡構成了暴雨頻發區。根據氣象部門分析,影響承德暴雨頻發的氣候,主要有五類天氣系統。即人字形切變、北渦南槽、南來渦、西來槽和颱風倒槽。其中人字形切變、南來槽和颱風倒槽是影響承德大暴雨的主要天氣系統。這些系統的出現,都產生≥150毫米的降水。

它們的特點是:強度大,次數多,持續時間長,影響面積廣。

4。

暴雨引發洪災,洪災是承德經常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之一,幾乎每年都有一些地方遭受洪災之苦,洪災是自然災害,是天災,更是人禍。

專家分析引發洪水災害的因素主要有四點:

一、降雨時間集中,降水強度大。由於受地方小氣候制約,承德降水量年際變化極大。全市年降水量402。3~882。6毫米,而56%~75%的水量都集中在夏季,特別是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份。這一時期降水強度特別大,因此,各地時常出現大雨、連陰雨,特別是雷陣雨形式的暴雨或大暴雨。

二、水土保持能力低。由於地貌形態主要是山區和丘陵區,且山高坡陡,谷深河窄,地理形勢立體化特點顯著。又由於自然植被覆蓋率較低,土質鬆散,這就出現了一個水土保持能力低下的弱點。暴雨一來無力抵禦,必然會引起山洪暴發。所以每年汛期都有區域性地區遭受洪水災害。

三、人為造成的生態環境失調,形成惡性迴圈洪水猖獗。長期以來由於人們對自然環境進行的不合理開發和掠奪性經營,造成高山植被被破壞。使本來就不平衡的生態環境又出現了更加嚴重的失調,為洪水氾濫成災人為地提供了條件。

承德古代曾是個以森林和草坡為主的山青水秀之地。但是到了元、明以後,特別是自清代開始,歷代統治者的殘酷掠奪,破壞了這種協調平衡的狀態。到清乾隆30年(1766年),就已經是“墾遍山田不見林”了。各處谷地大部分森林草地都變成了農田。解放後,特別是1958年大躍進前後,在極左路線影響下,一方面進行治山治水,另一方面卻又“以糧為綱”進行毀林開荒。

這種不合理的開發和掠奪性經營,更進一步破壞了天然植被,植被覆蓋率急速下降,生態平衡遭到破壞。

四、大雨暴雨是引起洪水成災的主要因素。由於降水時間集中和降水強度大,雷陣暴雨幾乎成了這裡夏季降水的主要形式。

承德地域內暴雨中心主要分佈有三處。一是承德縣,因受燕山和七老圖嶺屏障作用所致常降暴雨。二是興隆縣,由於受霧靈山影響,其南部掛蘭峪一帶是全市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最高的1978年曾達1500.2毫米。中部地區的灤平縣也是暴雨較多的地區,最多年可達24次。

發生大雨暴雨最多的地方也是遭受洪水災害最嚴重的地方。但是由於氣候區域性特點所致,各地小氣候差別強烈,具有“山南發水山北晴”的特點。區域性性的突降大雨暴雨較為普遍,所以在非大雨中心時,也會時常驟降大雨暴雨引發洪水。

承德的洪水災害形式:由於地形所造成的山高坡陡,溝窄谷深,而且地表土層薄厚不一,土質鬆散,含水能量差。每遇大雨或暴雨各河流域上游山坡地面很快沖刷成溝,而且越來越大。繼而出現“扒山皮”、“水鼓”、“水泡子”或“泥石流”等洪水形式。大水裹著泥石渲瀉而下,所經之處農田莊稼被水衝沙壓或捲走吞蝕。而下游河道則洪水暴漲,泥沙淤滿河道、水庫、溝渠,造成洪水橫溢,沖走沿岸土地、房屋乃至整個村莊。

洪水暴發的特點:由於多是因突發暴雨所致,故水勢漲得快消得也快;由於山高谷深河道狹窄且落差大,洪水流速快流量又大,具有極大的破壞性。

塞罕壩成為一面旗幟,應該得到發揚

5。

洪水是承德山區危及人民生命財產,破壞力最大的一大災害。千百年來,世代承德人民同洪水進行了不懈鬥爭。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努力建設承德山區,治山、治川、治水植樹種草,改善大地生態環境,取得了巨大成就,從而增強了承德山區抵禦水澇災害的能力。

綜合治理工程的實施,有效地抑制和減少了水災的發生。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區域性地區的水土流失還有惡化趨向。統計到1984年,全市還有1。5萬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積急需治理,特別是北三縣的陽坡和坡耕地,現有防洪工程相當部分質量差標準低,達不到抗禦20年一遇或5——10年一遇洪災的標準。在流域上游,又缺乏控制性骨幹工程。總體講,防洪抗洪能力還很低。所以承德要減少和控制洪災發生,還需作長期的努力奮鬥。

上一篇:天津這些道路點位降雨後易積水
下一篇:高鐵車窗為什麼不能開啟?乘務員小姐姐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