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再造一個“大武漢”,從打破偏見開始

大江大湖大武漢,“駕乎津門,直逼滬上”。國內城市以“大”聞名的,唯有大上海和大武漢。

如今,隨著武漢城市圈同城化步伐加快,“9個城市就是1個城市”的意識開始逐步強化,另一個“大武漢”已然站上了時代的風口。

之前,有觀點認為,武漢仍處於中心城市聚集階段,其對周邊輻射帶動作用有限,反而虹吸聚集了周邊城市的優勢資源和發展要素。事實上,隨著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不斷推進,發展壯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已經成為城市參與競合的主攻方向。而建圈入群是“造血”,也是共建共享共贏。

大江奔流不息。攝影:金思柳

換言之,做實武漢城市圈同城化,加快推進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產業同鏈、民生同保,不僅能提升武漢城市綜合競爭力,讓武漢能背靠圈群,實現更好更快發展,更能推動周邊城市實現快速發展。

經濟和產業發展,無疑最受關注。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短期靠政策推動,長期則靠市場力量支撐。如今,經濟要素已經開始打破行政壁壘,在武漢城市圈中自由流動。武漢已經和周邊8市結對建設了22個產業園區,形成總部、營銷、註冊在武漢,配套、基地、生產和輔助產品在城市圈8市的產業雙向轉移生態格局。

未來,隨著規劃同編、交通同網,城市之間的科技同興、產業同鏈、民生同保,必定會持續加強。城市發展邏輯,已經徹底發生轉變,偏見和保守只會帶來阻礙。

再造一個又大又強的“大武漢”,必須要從打破偏見開始。

武漢城市圈區位。

【1】

去年12月,湖北正式提出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佈局。

4月2日,湖北召開全省區域發展佈局暨縣域經濟工作推進會,明確提出“9個城市就是1個城市”,要加快做實武漢城市圈同城化。“一主引領”的內涵逐步明晰,不是“一城引領”,而是“一圈引領”,武漢要輻射帶動周邊8個城市發展,打造武漢城市圈升級版,進而引領全省高質量發展。

4月7日,武漢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召開武漢城市圈區域協同立法第一次聯席會議;4月16日,武漢城市圈空間規劃聯席會召開,明確城市圈各城共同編制一個區域規劃,指導城市圈空間發展。

4月26日、5月6日、5月10日,武漢市黨政代表團接連前往孝感、咸寧、黃岡、鄂州、黃石、仙桃、潛江、天門等8市調研對接,共商推動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如此密集的調研,自武漢城市圈獲批以來並不多見,可見武漢發力做實城市圈同城化的決心和力度。

同城化發展聯席會首次會議。

5月19日,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聯席會首次會議在武漢舉行。

武漢城市圈同城化,自提出到初具雛形,速度不可謂不快。在此之前,武漢城市圈也展現了同城化發展的潛能。

2019年武漢城市圈實現GDP2。77萬億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長10%以上;2020年,武漢城市圈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5%;武漢城市圈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是2013年的3倍多……

同城化以市場力量為支撐,才可持續向前推進。武漢城市圈的發展現狀,為同城化政策落地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也為產業協同創造了基本條件。

【2】

武漢城市圈正在用好“交通圈”,做強“經濟圈”。

當前,紡織服裝、化工、汽車零部件等傳統產業向武漢周邊8市轉移,企業集團總部、研發和營銷機構等高階部門向武漢轉移和集中,研發在武漢、製造配套在周邊8市的產業佈局逐步形成。

武漢東湖高新區、武漢經開區、武漢臨空港與城市圈其他8市高新區、經開區等透過合作共建、園外園、飛地經濟等方式,結對建設了22個產業園區。

黃石電子資訊產業已集聚100多家企業,建成全國第三大PCB產業集聚區,形成玻璃基板、減薄鍍膜等顯示產業鏈,與武漢光谷“光芯屏端網”產業形成良好的配套支撐。

鄂州葛店開發區與東湖高新區合作,協同打造千億級光電子產業園。在鄂州葛店,已經初步形成起步在高校、發展在光谷、共享在葛店的全產業鏈產業體系。葛店引進的專案和光谷企業屬於產業鏈上下游關係,可避免同質化競爭,也可打造產業鏈生態。

黃岡共建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強化與東湖高新區的資源連結,積極參與光谷重大產業鏈分工;打造臨空產業集聚區,把黃岡建設成為武漢航空港的“第二極”。

潛江緊盯產業之“芯”,積極承接武漢產業鏈條延伸和上下游產業轉移,成為武漢光纖、半導體、人工智慧等關聯產業和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製造、精細化工等產業鏈外延轉移承載地、功能區疏解衛星城。

光谷科創大走廊產業生態圈示意圖。

咸寧承接武漢產業轉移,推動光谷科創大走廊咸寧段建設,與東湖高新區、武漢經開區開展了“園外園”“飛地經濟”合作探索。“十三五”期間,咸寧共承接武漢產業轉移專案29個。

仙桃高起點佈局“一區六園”,在仙桃國家高新區建設首期1000畝的智慧製造產業綜合體,著力打造小米產業園;仙桃還與武漢經開區合作,共建武漢經開區龍華山工業園,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建設武漢車都的重要配套生產基地。

孝感圍繞武漢正致力打造萬億級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叢集總體目標,主動對接武漢車企,以技術升級推動孝感氫能產業、燃料電池商用車整車及汽車產業發展。自2018年以來,孝感市共承接武漢轉移專案211個,總投資2637。8億元。

天門引進芯創電子產業園,建設晶片封裝測試基地,依託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聚焦發展生物醫藥等產業,加快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天門生物產業園建設,引進培育規模以上生物企業51家,年產值達到200億元。

未來三年,武漢城市圈還將打造十大示範工程,包括武漢新港港口合作建設示範工程、黃石臨空經濟區對接光谷示範工程、鄂州市產業園區合作示範工程、孝感臨空經濟區示範工程、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示範工程等。

不難看出,武漢與周邊8市的產業協同,已經初具規模。依託現有的產業佈局,不斷做大做強,武漢與周邊8市將在共生互融中,加速邁向同城化。

【3】

在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聯席會首次會議上,武漢、黃石、鄂州、孝感、黃岡、咸寧、仙桃、天門、潛江等9市共同簽署《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達成城市圈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產業同鏈、民生同保五項合作協議。

協議提到,9市將打造四大組團發展先行區,共同推動城市圈優勢產業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合力打造世界級產業叢集。探索總部經濟、共建園區、飛地經濟、聯合招商等合作模式,有序轉移一般製造業,構建研發在武漢、製造在城市圈,頭部在武漢、鏈條在城市圈,融資在武漢、投資在城市圈,主鏈在武漢、配套在城市圈的產業佈局,加快形成符合自身定位特點的現代產業體系。

武漢空間發展總體佈局示意圖。來源:武漢“十四五”規劃綱要

四大組團發展先行區,在武漢“十四五”規劃綱要中,也有明確表述。簡單來說,武漢將加快建設“四大副城”, 光谷副城輻射帶動江夏和鄂州、黃石、咸寧等地區;車谷副城輻射帶動蔡甸和仙桃、天門、潛江及洪湖等地區;臨空經濟區副城輻射帶動孝感、隨州等地區;長江新區副城輻射帶動黃陂、新洲和黃岡等地區。

還有另一種官方表述則是,以車谷串聯仙桃、天門、潛江,打造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等產業叢集;以光谷聯動鄂州、黃岡、黃石、咸寧,發展光電子資訊、智慧、大健康等新興產業;以臨空經濟區引領孝感、鄂州、黃石、黃岡,聯合打造臨空臨港樞紐經濟帶;加快推動長江新區建設,打造新興增長極,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無論是哪種表述,核心思想基本相同,就是以“四大副城”輻射引領周邊城市發展。

之前,大剛曾在文章《明晰!四大副城要承擔兩項重任》中提到,為做實武漢城市圈同城化,武漢變向內“挖潛”為向外“輻射”,提升“四大副城”的戰略地位,將其建設成為武漢外向發展的戰略支點和重要橋樑,主要輻射引領周邊8市發展。

都市圈和城市群是推動經濟增長“新風口”。武漢全力加速推進武漢城市圈同城化,是為城市未來發展“挖潛”“蓄能”,更是為承擔“一主引領”重大使命。

破除偏見,攜手同心,做實武漢城市圈同城化,必能再造一個“大武漢”。

上一篇:攻克世界難題,打破國際壟斷!這7位“牛人”還都來自同一所高校
下一篇:蛇的毒殺,絞殺,咬殺,那種獵殺方式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