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攻克世界難題,打破國際壟斷!這7位“牛人”還都來自同一所高校

迎難而上,是他們面對挑戰的堅毅選擇;鑽堅研微,是他們攻克難題時的始終堅持;銳意進取,是他們不斷創新的專業態度。他們懷著一顆貢獻社會的科研之心,用實驗室中的夜以繼日換來豐碩成果。他們都來自同一所高校——

武漢工程大學

,也有著共同的名字——中國科研人員。

陳芬兒

,中國工程院院士,精細有機化工和原料藥製造專家。武漢工程大學傑出校友。陳芬兒院士長期從事精細有機化工領域原料藥化工製造研究。獨創了五大類13個品種原料藥生產新工藝,建成了16條工業生產裝置。針對我國維生素H生產技術長期空白產品依賴進口局面,發明了氯黴胺催化醇解技術,在國際上首創了催化立體選擇性維生素H生產新工藝,技術水平國際領先。

針對二芳胺類精細化學品高汙染高能耗的傳統生產模式,發明了脂環烴芳香化製備二芳胺清潔工業生產技術,並創立了雙氯滅痛類解熱鎮痛原料藥的綠色生產新工藝。針對芳基丙酸類原料藥工藝過程非均相催化技術傳質傳熱難題,發明了均相自催化芳基縮酮重排技術,為同類產品建立了共性支撐技術。針對天然資源制約喜樹鹼類抗癌原料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開發了世界第一條喜樹鹼類原料藥化學不對稱全合成生產工藝,並建成4條生產線。

徐慢

,武漢工程大學黨委委員、常委、紀委書記。中國膜行業教育名師、全國石油和化工優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環境材料與膜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膜技術,一直是我們國家的短板之一,包括水處理的隔膜、鋰離子電池的隔膜、燃料電池隔膜等,大多數都要進口,國內只能生產偏低端的產品。徐慢教授在政府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政策機遇下,組建團隊,開展節能材料、膜材料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成果轉化、中試放大,致力於科研成果的轉化。經過近10年的研發,首創了反應燒結和重結晶燒結的一體化燒結技術,實現了碳化矽陶瓷膜製備成套技術的技術創新突破,打破了國外技術長期壟斷。

丁一剛

,武漢工程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化工優秀科技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

丁一剛教授科研團隊透過分析中低品位膠磷礦的礦物學特徵,將化工“三傳一反”中的精餾原理嫁接到柱式浮選,採用礦漿強化迴圈併產生微泡以及設定管流層板等,解決了磷礦浮選過程中的難題,設計出了具有“逆流礦化、旋流礦化、管流礦化”一體化的新型3F-FC柱式浮選裝備,並於2014年完成了Φ500×6000mm中試浮選柱的建設及試驗任務,從科學研究走向了實際的工業生產應用,填補了湖北省柱式藥劑浮選的空白。

吳海全

,武漢工程大學89屆礦山機械專業校友,深圳市冠旭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市龍崗區工業設計協會創會會長,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手,2018年深圳市地方級領軍人才,2020年廣東省勞動模範。

吳海全帶領公司研發團隊經過十餘年夜以繼日地潛心鑽研,取得智慧降噪技術重大突破,降噪幅度、峰值、音效和自適應等方面均處於行業前沿水平,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應用該智慧降噪,技術的可聽戴音訊產品榮獲了美國CE WEEK和CES的4項創新大獎,同時於2019年摘取了深圳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三方機構美國新聞週刊於2020年元月份,將其公司精心打造的Cleer Cresent帶語音模式高階智慧音響與三星可彎曲電視等12項產品,列為2020年度最高技術產品。

巨修練

,武漢工程大學化工與製藥學院教授、博導,曾任武漢工程大學化工與製藥學院製藥工程學部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有機藥物研究所副所長。

2009年,巨修練教授與湖北廣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對核黃素磷酸酯鈉的生產工藝進行技術攻關。歷時三年,終於開發出了新生產工藝,與原工藝相比降低成本10%以上,生產中使用的有機溶劑可以回收利用,降低了排放,產品核黃素磷酸酯鈉也達到了國內外各種版質量要求,適合於工業化大量生產核黃素(B2)磷酸酯單鈉鹽的新工藝。相關產品銷售到美國、歐洲、日本等國,深受使用者的歡迎。該專案自2011年實現產業化後,僅4年時間,已實現產值超過8千萬元人民幣,利稅超過4千萬,同時該專案打破了歐美等國家在該行業的技術壟斷,推動了國家產業的發展。

劉健,

武漢工程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獲得武漢工程大學首屆課程教學創新大賽“第一名”,獲第五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決賽工科組“二等獎”。

露天煤礦中的非公路用大型礦用卡車自重大,在下坡和剎車過程中大量勢能和動能在制動電阻柵上以熱能的形式消耗。劉健副教授團隊針對這一痛點,系統開展了制動能量的回收與利用研究工作。最終取得豐碩成果,裝置制動能量回收率達到53。5%,投運後燃料消耗降低比例可達10。29%。該成果填補了我國大型礦車制動能量回收與利用技術的空白,於2018年12月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組織專家完成鑑定,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果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2項,公開美國發明專利1項,公開中國發明專利2項,登記軟體著作權3項,釋出企業標準1項。該成果可以快速地推廣至油田、地鐵等相關場合。

秦建華

武漢工程大學機電學院教師、武漢曉宏公司董事長秦建華,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成型關鍵技術及應用,獲武漢東湖高新區第六批“3551光穀人才計劃”。

純超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分子量極高,達到150萬以上,它幾乎集中了各種塑膠的優點,但由於生產成本高,其應用受到極大的限制,難以實現量產。“能不能採取一個結合熱塑性塑膠高速、低成本的成型方法來成型純超高分子聚乙烯管材”成為一個世界性難題。2009年,秦建華老師在國內外率先實現了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高效、低成本的工業化生產,和率先開發出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件:三通、大小頭、彎管等。2012年,秦建華老師自主研發的單螺桿擠出成型技術在學校申報了五個發明專利,其中四個專利被授權,與此同時,他透過專利入股的形式成立了武漢曉宏超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武漢曉宏公司自主研發出單螺桿擠出成型技術,將超高分子聚乙烯原料用高溫融化後,再打入模具成型,生產時速超過10米,技術國際領先。

做科研,有著山重水複疑無路的苦悶,也有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歡喜,只有熬過黑暗,才能摸索出光明。未來,武漢工程大學將以“雙一流”建設為契機,大力實施“質量強校、人才強校、特色強校、創新強校、文化強校”內涵式發展戰略,加快化工學科領域國內一流、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建設步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工大力量。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武漢工程大學招辦”

文字素材來自:武漢工程大學官網、武漢工程大學官網

上一篇:帶你康康“魚的故鄉”,四億年前的曲靖古魚類化石
下一篇:再造一個“大武漢”,從打破偏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