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牛背鷺:目前世界上唯一不以食魚為主而以昆蟲為主食的鷺類,別名。

牛背鷺:是鵜形目鷺科牛背鷺屬的鳥類。別名黃頭鷺、畜鷺、放牛郎等。繁殖羽頭、頸、背變黃,與其他白鷺的區別在於頸短、頭圓、嘴短厚。牛背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不以食魚為主而以昆蟲為主食的鷺類,其與家畜,尤其是水牛形成了依附關係,在溼地中較乾的地方出現,往往跟水牛在一起。常跟隨在家畜後捕食被家畜從水草中驚飛的昆蟲,也常在牛背上歇息,因而得了個“牛背鷺”的名字。牛背鷺棲息於平原草地、牧場、湖泊、水庫、山腳平原和低山水田、池塘、旱田和沼澤地上。常成對或3-5只的小群活動,有時也單獨活動或整合數十隻的大群。原牛背鷺指名亞種現稱西方牛背鷺。

外形特徵

體型略小的白色鷺。身長48-53釐米,翼展90-96釐米,體重300-400克,壽命15年。

雌雄同色。嘴厚,頸粗短,冬羽近全白,腳沾黃綠。

繁殖期(夏羽):頭、頸、背等變淺黃,嘴及腳沾紅。雄性成鳥繁殖羽期頭、頸、上胸及背部中央的蓑羽呈淡黃至橙黃色,體的餘部純白。

非繁殖羽(冬羽):幾全白色,僅部分鳥額部沾橙黃。與其他鷺的區別在體型較粗壯,頸較短而頭圓,嘴較短厚。

幼鳥:全身白色。

眼先裸部黃色,虹膜-黃色;嘴-黃色;腳-暗黃至近黑。

叫聲:於巢區發出呱呱叫聲,餘時寂靜無聲。

區別辨識

牛背鷺與白鷺屬相比,嘴、腳均較短。

牛背鷺繁殖羽頭、頸、胸和背中央都呈黃色,與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黃嘴白鷺區別十分明顯。

牛背鷺(50cm)體型明顯小於小白鷺(60cm)、黃嘴白鷺(60cm)、中白鷺(67cm)與大白鷺(95cm)。

生活習性

牛背鷺棲息於平原草地、牧場、湖泊、水庫、山腳平原和低山水田、池塘、旱田和沼澤地上。常成對或3-5只的小群活動,有時也單獨活動或整合數十隻的大群,休息時喜歡站在樹梢上,頸縮成“s”形,常伴隨牛活動,喜歡站在牛背上或跟隨在耕田的牛後面啄食翻耕出來的昆蟲和牛背上的寄生蟲,性活躍而溫馴,不甚怕人,活動時寂靜無聲。飛行時頭縮到背上,頸向下突出像一個喉囊,飛行高度較低,通常成直線飛行。

食性

牛背鷺主要以蝗蟲、螞蚱、蜚蠊、蟋蟀、螻蛄、螽斯、牛蠅、金龜子、地老虎等昆蟲為食,也食蜘蛛、黃鱔、螞蟥和蛙等其他動物食物。主要是水牛等大中型食植動物從草地上引來的昆蟲,兼食魚、蛙等。

遷徙

牛背鷺部分留鳥,部分遷徙。長江以南繁殖的種群多數為留鳥,長江以北多為夏候鳥。每年4月初到4月中旬遷到北方繁殖地,9月末10月初遷離繁殖地到南方越冬地。

生長繁殖

繁殖期4-7月,常成群營群巢,也常與白鷺和夜鷺在一起營巢。巢由枯枝構成,內墊有少許乾草。巢的大小為直徑30-50釐米,高12釐米。

每窩產卵4-9枚,多為5-7枚,卵為淺藍色,光滑無斑,大小為40-50×33-35毫米,平均47×34毫米。

雌雄親鳥輪流孵卵,孵化期21-24天。

地理分佈

東洋界:亞洲南部,東部,澳大拉西亞

保護現狀

牛背鷺在中國長江以南曾經是相當豐富和常見的,但近來由於環境汙染和環境條件的惡化,種群數量已明顯減少,需要進行嚴格的保護。

上一篇:雅樂之舞養不活?先要排除1點,做好“三不缺”,養好其實很簡單
下一篇:【綠化課堂】在苗木培育、園林施工栽植、養護管理中為什麼要截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