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中國歷史準確紀年的時間是什麼時候?為什麼會出現兩千年前的時候?

歷史總是在不斷髮展,人們不斷重新認識中加以完善的。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燦爛輝煌。然而,至今所有權威紀元表上都之記載“中國歷史準確紀年,起自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使得中華文明此前的兩千多年成為空白。直至一九九七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西安奉鎬遺址發掘出一批先周遺存,使中國準確紀年的時間,推進到公元前兩千年以前。

所以,尤其是文物考古,一家之言很難成為絕對正確的,總是需要相互借鑑的。近年來由於大陸的經濟發展,土地開發政策的作用,出土了大量文物,使中國考古專業走向了一個新階段,甚至推翻了許多長年來形成的觀點。這其中,極少數高古料器的出土,讓我們不斷完善對中國料器發源、發展的認識,也使更多人開始注意並研究中華料器。

從現有的考古發掘品中,可以證實我國春秋末期即開始生產料器,在文獻中也可以找到其中的蛛絲馬跡。《韓非子》記載“楚人賣珠”,琉璃珠在當時應該使極為珍貴的裝飾品,或權貴的象徵。《史記》記載呂不韋乃陽瞿大賈,販賤賣貴而家累千金,販賣這類奢侈品的利潤甚高,他父親就是做珠寶買賣,也曾說過利潤可達百倍之多。故宮副館長張臨生先生於《琉璃工藝面面觀》文中指出,“重利之下必有勇夫,交通險峻越關山涉水渡洋而來的進口琉璃珠華麗奪目,楚人生產的國產的鉛鋇琉璃珠,讓東西文化交光互影。”人們也一直認為自春秋至戰國,中國琉璃生產以來,這一時期所造的都是琉璃珠,而隨著吳王、越王佩劍的出土,以及近年發掘出的料劍飾,才改變了這種觀念,但仍認為這一時期只是以生產小件琉璃。然而,從古籍之中可以找到一些非常之處,如《穆天子傳》中記載的“採石鑄器”應該於琉璃有關,既然提到“鑄器”那就不是琉璃珠之類的小件料器了,必是成型成器的獨立料器,但這一直是人們的猜測,並未發現實物予以證明。三國時的一本《胡琮別傳》曾記“時人掘地得銅匣,以玻璃為蓋,太宗以問琮,琮對曰:‘秦始皇以金陵有王氣,故埋寶物以鎮之,此即始皇所下之鎮物也。”可以看出在戰國時,已可以製作大件料器,而且工藝已相當成熟,否則以秦始皇的國力財力,此匣又是如此重要,斷不會有一絲紕漏,必精益求精。然而,這件文物後來也失傳了,以至這個在中國乃至世界料器史上及其重要的一環千百年來沒有物證。

接下來我們談談中華高古料器中特殊的一種--“料劍飾”

根據考古資料,符合玻璃定義的玻璃製品在中國最早出現在春秋末戰國初。料劍飾開始出現於戰國早期,盛行於戰國中晚期,到漢朝時便漸漸稀少乃至絕跡。湖北江陵望山一號墓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其劍格上鑲嵌著兩塊淺藍色半透明的料飾,河南輝縣發現的吳王夫差劍的劍格上也嵌有三塊無色透明的料塊。這二人皆是戰國時名震天下的風雲人物,稱霸一方,以此等身份佩帶料劍飾,可見其時料器地位之顯赫。由於料器珍貴,以及寶劍是隨身佩帶的,所以在人死後,絕大多數料劍飾都隨主人入墓陪葬,流傳於世的甚少。北京故宮也只收藏三件帶傷的白色劍飾。

料劍飾從形狀。圖案及規格都是仿自玉劍飾,顏色以仿羊脂白玉的乳白色為主,自上而下分為“劍首,劍琫,劍璏,劍珌”,大多飾以雲紋,谷紋,蟠螭紋,獸面紋和草鳳紋。早期的圖案較單一,後期的圖案豐富許多,多以幾種圖案混合使用。

這四件料劍飾,顏色乳白,外表有一層土沁,應是出土之物,料質密實,有質感,硬度大,是戰國料器的特點。圖案是獸面,乳釘,草鳳和雲紋的結合構圖,搭配合理,設計精美,像是戰國中期的風格。工藝細緻美觀,稜角堅硬,表現了戰國時代料器製作的高潮水平。雖不能看到原配寶劍,但從這四件考究的劍飾上,仍可想象當時劍主人的風光顯貴。由於長期土藏,加上料質極佳,故至今仍完好如初,非常難得。因為料劍飾出土不多,所以今人多不知其價值,常以現今之玻璃觀念,對待古之料器,未能知其珍貴而加以研究收藏,以至流失損毀,甚憾!

上一篇:上海武康路的浪漫蝴蝶結陽臺火了!上海人說最知名的陽臺是另一個
下一篇:《千古玦塵》蕪浣在作死路上越走越遠?得罪四大真神,她還有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