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35歲一事無成,鉅虧幾十萬,呂良卻靠文化IP與奶茶碰撞翻身成功

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閆湘”。

01 當文藝青年遇到茶,一個備受年輕人追捧的茶飲品出世了

沒吃過鴨血粉絲,就不算去過南京;沒吃過臭豆腐,就不算去過長沙。現在太多的食物被打上了地方標籤,如武漢熱乾麵、重慶火鍋,它們雖然歷史悠久,但其中大多數的消費者,都是因為去了一個地方,才去選擇品嚐當地特色的美食。

而“茶顏悅色”,相比於其他地方的美食,只能算是一個剛出生的孩子。但就是這麼一個僅僅擁有8年曆史的奶茶店,卻成為了長沙這座五千年曆史古城的特產,成為了一個可以讓消費者為了喝一口奶茶而來到長沙的地標性產物。而這個特產物的創始人,就是那個說自己是“逗比”的呂良。

與90後建立喜茶的聶雲宸不同,呂良是個憨厚的中年大叔。他一路走來,除了茶顏悅色的成功,失敗總是如影隨形。

學歷不高的呂良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國企做廣告策劃,或許是年輕人的壯志豪情,讓他選擇了辭職,開始創業。他開過餐飲店、成立過廣告公司,還做過小吃雞爪、滷味店和爆米花,但都以失敗告終。後來,奶茶逐漸興起,呂良抓住這次機會,選擇加盟一家奶茶店,結果迎來的還是失敗的苦果。

坎坎坷坷幾十年,呂良已經35歲,步入中年的他,不僅一事無成,而且還虧了幾十萬。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呂良選擇再次創業,繼續將目光放在奶茶上。而這一次,好好總結了之前失敗的經驗的呂良,單單是創業前的準備,就足足用了一年。

一年的準備被業內看成是出生就會夭折,但呂良失敗那麼多次,也不怕這一次的失敗。而這次他賭對了,茶顏悅色定位長沙,而且被呂良定義為文化產品,以至於在茶顏悅色發展越來越好後被大家稱為:最會做茶飲的文創店。

02 創始人呂良兵行險著卻意外成功,這兩個辦法讓顧客路轉粉

做餐飲行業,品質是剛需,而且奶茶麵向的顧客幾乎都是年輕人,所以呂良首先將產品物件對準了年輕人。

市面上的奶茶是奶精做的,那他就用真茶真奶做奶茶,而且茶葉只選擇中國茶葉。就這樣,茶顏悅色用自己的個性與真誠,得到了有個性的年輕人的喜歡。

而且最近各大文化IP異常火熱,於是呂良先於故宮建立了自己的文創IP。雖然本就因為質量的把握使得茶顏悅色收入平平,但呂良還是選擇在文化上花費了兩百多萬買文化版權,讓中國傳統文化再一次吸引了年輕人的目光。

除去上面說的兩種基本手段,呂良還為茶顏悅色實施了兩個方案。而這兩個方法,才是讓茶顏悅色在奶茶店林立的店鋪競爭中生存下來的關鍵。

第一個方法,是呂良給予了顧客一個權利,那就是隻要喝了覺得不好喝,可以永久地到任何一家分店免費再喝一杯,這個權利也被他稱為:一杯鮮茶的永久求償權。

雖然這個想法剛提出時,內部產生了極大的分歧,但呂良還是堅持了下來並實施了,因為他相信他的產品,更相信他的顧客們。事實也證明了他的眼光,雖然會有人使用這個權利,但也從來沒有出現過惡意使用權利的現象,這一舉動也成功獲得了顧客們的好感。

第二個舉動便是自爆家醜。食品安全是一個產業發展的基石,深知此事的呂良,每次都會把自己分店的檢查記錄發到茶顏悅色的公眾平臺上。

有錯誤不隱瞞,直接批評指出並加以改正,這樣的舉動自然能得到好感。認真負責的呂良有時還會把操作間的影片發上去,以此來警示所有門店。

03 多次創業失敗,最終憑藉一杯奶茶大獲成功,呂良和他的茶顏悅色告訴我們三個道理

如今的奶茶界,有新人來,有舊人走,但茶顏悅色總能和喜茶並立於千茶之巔。這靠的絕不僅是質量的問題,創業者的思維思想,才是問題的關鍵。

1.創意就是把舊的東西重新排列組合。

近幾年奶茶的火熱,使得奶茶店大街小巷數不勝數。傳統文化的復甦,也讓各種文化聯名物件屢見不鮮。還有在我國發展了幾千年的茶葉,這些對日新月異的新世界來說都是舊事物,但茶顏悅色卻將它們結合在了一起,並欣欣向榮。

如果我們沒有創造新事物的能力,那麼我們就要將眼光放在舊事物上。就像用溫度計加奶瓶發明了可測溫奶瓶,將舊事物重新排列組合,也可以創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而這也是一種創意。

2.僵化的思維模式是阻礙我們發現機會的最大難題。

行業發展期間,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不能永遠只做亡羊補牢的人。何況,錯一件事改一件事,這種僵化思維也會耽誤我們發現更大的問題。

現在看呂良的兩個做法,也會有人發出感嘆:放在現在也不敢這麼做。所以,創業者不能將自己的思維固化,要開放,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產業自身的問題還是要自己找,如果一味地走一步算一步,結果只能是一步一步地走向深淵。

而且機會總會在新事物的背後藏著,前人走過的路,機會也會少很多。所以,改變僵化思維,也會讓我們發現更多企業發展的機會。

3.逆向思維模式有時更容易成功。

作為商人,我們不能僅從自身、從企業的方向看問題,還要從顧客的角度看問題,只有找到顧客想要什麼,並因此去改變,才能更加快速地實現成功。

李惠森是香港百年民族品牌李錦記的分公司總經理,因為自家一款牙膏推銷得低迷,讓公司剛開始就舉步維艱。但在幾近破產的情況下,李惠森決定將牙膏口徑再減少一毫米,雖然大家一直反對,但就結果來看,他是正確的。

顧客會選擇利於自身的產品,雖然銷量下去了,但消費者多了,自然牙膏銷售量就節節攀升,南方李錦記也成功發展了起來。

生產者要賺錢,但養活他們的是消費者,所以一個良性的產銷鏈應該以消費者為主,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才是一個商人應該具備的根本性邏輯。

有二十多歲成功的,也有年近半百才成功的,但想要成功,就需要具備一些應該具備的本質。創新不行就拼接,走前人的路不行就自己嘗試,而且多站在消費者角度考慮問題,那麼你就具備了一個商人該有的思維,一場成功的創業就離你不遠了。

你認為商品交易的雙方誰是主導?你認為還有哪些是商人應該具備的思維?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觀點。

上一篇:貝珠和珍珠是一樣的嗎?貝珠是天然珍珠嗎?
下一篇:這樣的婚姻,還能走下去嗎?到底誰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