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青雲志》中的最甜部分,蘇檀兒火燒耳房,寧毅被困霖安,結果

文|少年常樂遊

這周的贅婿也算是告一段落了,蘇檀兒和寧毅在這周可是甜了個夠,觀眾老爺們直呼不過癮,紛紛要求加更,結果卻沒想到甜甜的劇情不太甜了。

蘇檀兒火燒耳房後,便將寧毅糾到自己的房間裡圓房了,這不讓寧毅嘚瑟起來了嘛,偏要出去度蜜月,結果被困霖安,寧毅為了守城留了下來,和蘇檀兒慘遭分離,所以甜甜的劇情暫時告一段落。

不過啊,今天我就帶大家回憶一下最甜的部分,火燒耳房。

寧毅剛穿越過來時因為說話顛三倒四,被大家當做“瘋子”,又加上和蘇檀兒沒什麼感情基礎,所以蘇檀兒便將其趕到了耳房去住。

耳房呢,是漢族建築中主房屋旁邊加蓋的小房屋。正房的兩側還各有一間或者兩間進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間,如同掛在正房兩側的兩隻耳朵,所以稱做​耳房。

隨著寧毅幾次解救蘇家的生意於水火之中,蘇檀兒和寧毅的感情也越加深厚,只是兩人都臉皮薄,誰也不願意先開這個口。

著急抱孫子的蘇母看到了蘇檀兒和寧毅房間的洞,明白了兩人原來是分房而睡,一氣之下叫小嬋將寧毅的房間砸爛。誰想到耿護院倒是心眼實,幾次將寧毅的房間復原修好。

正覺得此事遙遙無期的蘇檀兒突然聽到了僕人說“天乾物燥,可得防著點走水”,於是靈機一動,打定主意要燒寧毅的耳房。

她趁著寧毅沒在家的時候,支走了下人們,悄悄把救火的濺筒,接著又將瓢、盆、桶統統拿開,然後點著了耳房。

這其他盛水的瓢、盆、桶都好說,救火的濺筒又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一下蘇檀兒院裡的防火布置,其實很簡單,就兩樣,一個是裝滿水的水缸,一個是靠在牆上的那一排救火的濺筒。

有道是:建業千日功,火燒當日窮。在各種災害中,火災常常不受時空限制,頻繁發生,破壞性也很巨大。因此,我國曆朝歷代均十分重視火政。

之前我寫《知否》的時候有一段明蘭生孩子被大房陷害,導致屋外走水的情節,齊衡在家看到澄園著火,便想要帶著家丁去救火,結果被母親攔住,說,自有潛火隊去救,你不必去。

這個潛火隊,就是宋朝的“消防隊”,而且是官府有工具、有紀律、有效率的組織。這樣的組織不光宋朝有,早在之前的朝代便已經出現了,只是宋朝時期就已經很完善了。

唐朝時期,建有治安消防組織“武侯鋪”,分佈在各個坊裡。這種“​武候​鋪”,大城門100人,大坊30人;小城門20人,小坊5人。受左右金吾下屬的左右翊府領導。在全城形成—個治安消防網路系統。

而唐朝時也開始用皮袋、濺筒滅火。《通典》載:

敵若縱火焚樓諜,以粗竹長一丈,搜去節,以生薄皮合縫為袋,貯水三四石,將筒置於袋內,急縛如濺筒。

大致意思是如果有敵人縱火焚燒樓城,將竹子按節鋸開,用動物的皮縫合成水袋,水袋裡裝滿水,將鋸好的竹筒捆綁至水袋口上,用力擠壓水袋用來滅火。這應該算是簡易版的滅火器了,平日裡往院中備一些,若是突然有走水事件發生,也可以用來應急。

從贅婿裡我們也可以看到濺筒的大致樣子。

除了濺筒,蘇檀兒還將可以從水缸裡盛水的瓢、盆、桶都扔了。

如果你去過故宮,或者經常看清朝劇的話,應該經常能看到裡面每個宮,每條道路上都有大水缸,據《大清會典》記載,紫禁城內曾有腹大口收的銅、鐵水缸308尊。在宮殿前設定的這些大水缸,稱之為門海、吉祥缸、太平缸,每尊可貯水3000多升。

​​除了用蘇檀兒扔掉的瓢、盆、桶來盛水滅火以外,還可以用古代的消防水槍——“唧筒”(起源於宋代)來發揮滅火的功效。

具體做法是,將其放至缸中,透過抽拉,將水吸入內腔,再經擠壓,將內腔中的水擠上去,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

濺筒、水缸,這兩條路都堵死了,蘇檀兒也正式放心了,叫來下人滅火,不過呢,這一切卻也看在了寧毅眼裡。

本期看點:古代的滅火裝置

歡迎關注我@少年常樂遊,從影視入手,講些有趣的文化。我們下期再見。

上一篇:【分享】一個家庭的理想和現實的不同,這個理念讓很多丈夫都敗了!
下一篇:天貓精靈推出智慧屏模組,能讓合作伙伴獲得開箱即用的視覺識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