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元宵節為什麼會被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的來歷,元宵節的傳說故事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從此萬物復原,大地回春,人們為了慶祝這個重要的節日,將其作為慶賀新春的延續,定為“

元宵節

”。

因為這一天紫微大帝賜福,誕於正月十五,也被稱為“上元節”,成為了中國的傳統節日。

按照,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皓月高懸的夜晚,普天同慶歡度佳節,大家都會張燈結綵,點起彩燈以示慶賀,所以元宵節也被稱為燈節。

元宵燃燈的風俗最早出現在漢朝,但其起源卻可追溯到前秦時期。

據說,當時天空曾落下一隻五彩斑斕,怪模怪樣的大鳥,雙翅展開有三丈多寬。人們以為這是不祥之物,會給人間帶來瘟疫和疾病,用亂箭射死了大鳥。

大鳥死後沒多久,天上落下很多流星,摧毀房屋無數,很多人因此喪命。大家惶恐不安,請教大巫師該當如何。

大巫師請示神靈之後,告訴大家,這是上天對人類的懲罰。幾天之後,也就是正月十五,將會降下一場更大的天火,徹底毀滅人間。

若是想躲避這場災難,就要到處張燈結綵、燃放煙火。這樣一來,老天就會以為人間已經一片火海。

人們點頭稱是,按照大巫師的計劃依計行事。到了正月十五當晚,各家各戶都掛出了紅燈籠,而且燃放鞭炮,敲打鑼鼓,遠遠看去,真如火海末日一般。

或許是老天真的信以為真,之後再也沒降臨流星火雨,劫後餘生的人們從此定下規矩,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懸掛燈籠,放煙火,避免老天懲罰,同時歡慶這個人類戰勝神明的節日。

這個傳說寄託了人們渴望幸福平安的願望,所以歷朝歷代,元宵節掛彩燈,民眾不分貴賤欣賞煙火。正如唐朝大詩人盧照鄰在《

十五夜觀燈

》說的那樣。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

到了宋代,賞燈活動更加熱鬧,前後持續5天。

而到了明代更加誇張,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彰顯大明王朝四海統一的太平盛世,乾脆宣佈元宵節延長為10天,從正月初八開始就進入元宵節,直到正月十七才算結束。

整個元宵節期間,普天下的老百姓不分貧富貴賤,都可以掛彩燈猜燈謎,身為九五至尊的皇帝也會蒞臨燈會,以示與民同樂。

明朝時期的元宵節可謂元宵慶祝活動鼎盛時期,“

家家出戶,人人看燈

”。反映明代風俗的巨幅畫卷

《上元燈綵圖》

惟妙惟肖展現出盛大節日場景。

《上元燈綵圖》長266釐米,寬25釐米,描繪了大約兩千多個各具神態的人物,反應明朝萬曆年間金陵元宵盛況,場景宏大,人物神態逼真,雖沒有作者落款,不知出自何人手筆,但依然賣出了600萬的天價。

從《上元燈綵圖》可以清晰地看到明代元宵節的空前盛況,花燈種類五花八門,老百姓歡天喜地,場景熱鬧異常。

大家三三兩兩結伴而行,沿途欣賞各種花燈,包括那盞最為宏偉的巨型龍燈,整個龍燈由近六百個燈籠相連而成,流光溢彩,將整個喜慶氛圍推到高潮。

大家圍著龍燈歡呼雀躍,即便跨越百年,依然能從畫卷中感受到節日快樂的氣氛,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

明代的元宵節是一年最為熱鬧的節日,在此期間不禁夜,人們通宵達旦遊玩賞燈,歌舞昇平,花炮齊鳴,即便到了子時,人們也不願離去。年輕女性在這一天成群結伴,滿懷歡樂之情盡情觀賞燈綵。

一幅畫勾繪出明代元宵節的空前盛況,既是價值連城的古董,也是難得的藝術珍品,不得不說,我們的老祖宗在過節方面,實在太熱情了。

上一篇:龍三郎是誰?為什麼在漢江邊有這麼不成文的規矩,只要跪在船頭高喊
下一篇:炒花甲總有泥和沙子?用上1個方法,洗的快更乾淨,還無異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