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山西長子縣小關村金代紀年壁畫墓

山西長子縣小關村金代紀年壁畫墓

選自《文物》2008年10期,長治市博物館

1994年6月,長子縣西北部小關村磚瓦窯在挖土時發現一座仿木結構磚室墓,墓內已遭擾動,隨葬器物皆不存,但壁畫儲存較好,並有金代大定十四年(1174年)紀年。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 墓葬結構

此墓為仿木磚室結構,坐北朝南,方向334。。由墓道、甬道、主室及北耳室組成。主墓室為方形,總高3。84、進深2。5、東西寬2。5米。室內橫砌棺床,床高0。42米(圖一)。

南壁正中為拱券墓門,高1。12、寬0。4米。門洞內題有墨書殳字,豎寫:“大定十四年三月初八日…‘:”(圖二)。門兩側各砌一破子根窗,均高0。3、寬0。45米,根條平砌三根(圖三)。

北壁當心間砌一四抹頭格扇門,已殘,從尚存的部分看,飾有毬紋格眼。門兩側各砌一破子根窗,高寬與南壁同,根條豎砌(圖四)。

東西壁結構相同,當心間均砌有板門,門板已毀,門額上砌四門簪。門高0。56、寬0。6米。門兩側各砌一破子棋窗,均高0。3、寬0。45米(圖五、六)。

主墓室柱析鬥棋結構為:四角部砌四柱,柱上砌普柏仿,紡下砌闌額,額長隨間同。杭上砌出四鋪作單抄鬥換。作法為薩鬥出華棋一跳,上承令棋,與耍頭相交。耍頭為螞蚱形。令模散鬥之間插出替木,上有撩簷杭,四壁向上內收成攢尖頂。

二 墓室建築彩畫

墓室中的建築彩畫是此次發掘的重要收穫之一。柱身塗大青底,上繪有紅色小花草紋。柱頭用紅、白色繪梭形圖案,內繪山水。闌額部用紅、黃色繪出木理紋。普柏析為土紅色,中間用黑、白、粉等色繪幾何圖案。姫鬥下部繪有蓮瓣。泥道棋、令棋、散鬥、撩簷析等主要以紅、黃色木紋或紅、黑、白色繪製的柿蒂形花紋裝飾。桃眼壁飾花卉或抽象花紋。東西壁上的門窗均用土紅、黃、白塗刷。

券頂彩畫更為精彩。下部用黑線勾出蓮花、牡丹輪廓,用漸暈或退暈法渲染,券角繪有靈芝,另有仙鶴飛舞於彩雲與花卉之間。上部繪二十八星宿圖,區域性殘,東繪紅色太陽及黑色金烏。西繪月輪及玉兔搗藥。墓頂部用黑、白、粉色繪蓮花藻井圖案(圖七、八)。

三 墓室壁畫

此墓四壁均繪壁畫,內容以居家生活、生產勞作及孝子故事為主。

南壁:墓門券洞部用青、白二色繪回紋,門上左、右兩角繪相對飛翔的丹頂鶴。門東側似為送葬圖,前繪一女侍,雙髻襦裙,持幡引路。其後是一高髻襦裙的女子,手中捧物。中繪手持念珠等物的一男一女,似為墓主形象,女子右手牽一男童。畫面左側繪一大樹,樹前繪二男子,一人為持長槍的武士,另一人貌似鍾尷(圖九)。門西側繪一橋樑,紅色欄杆,橋下繪流水。橋上繪一女子帶領墓主夫婦,手託冊封供物走於橋中,橋頭繪武士和貌似鍾尷的人物持物作接引狀(圖一O)。東側窗下繪一架木轅車,左、右各繪一小狗。西側窗下繪圍欄,內圈牛羊等牲畜,外有一男子持盆走來似欲餵食。

北壁:壁上部繪通間邊幕,幕下兩邊繪掛卷的帷幕,門上方繪有蓮荷及仙桃仙果。門兩側分繪墓主夫婦,相對而坐,旁立侍從或侍女墓主夫婦身後各有一黑寬邊插屏,屏E豎題詩文,一為“青松映裡□口口,柏樹蔭中花口口”,一為“青山只會磨今古,綠水何曾洗口口”(圖一一、一二)。

此壁西側繪二侍女,手捧盤碗等食具,窗下繪一捧食具的侍女。東側繪二侍從,一人叉手而立,另一人手端一盤桃子(圖二六)。窗下繪一抄手而立的侍從。

東壁:門北側在窗兩側分繪墓主夫婦,相對而坐。北側為墓主夫人,頭梳婦髻,著黃色開襟羅裙,手持念珠坐於椅上,腳踏長方榻。旁有一桌,桌上放四格方盒。後面黑色插屏上題:“春雨□□名利塚,猛風吹破是非墳”。桌後立二侍女,一人捧食具,一人懷抱幼兒(圖一三)。南側為墓主,頭戴黑色噗頭,著白色圓領袍服,抄手坐於椅上,腳踏長方榻。墓主身旁桌上放一長方形盒,身後插屏上題:“雨後碧川淨,春來楊柳青,誰家滌洗處,口到賣花口”。桌後立一捧物侍從(圖一四)。

窗下繪有三人,北行,前繪一孩童伸手作指路狀,後面跟捧食具的一女侍與一侍從(圖二七)。門南側在窗兩側及下面繪庖廚圖。畫面北側繪出灶臺、六層蒸籠、碗架及水缸。南繪一挑桶婦人及水井轆轎。井旁有一樹,墨線畫出樹幹,樹冠用淡色暈染(圖一五)。此壁闌額下方橫繪孝子故事八幅(圖一六),從北到南為:

丁蘭刻木畫面中繪三人。左繪一老婦抄手坐於圓凳上。一男子跪其前,旁立一襦裙婦人。右有榜題:“丁蘭刻木”。

鮑山背母畫面中繪三人。左繪一男子,以筐背一老婦,對面立一穿甲冑的武士。右有榜題:“鮑山背母”。

郭巨埋子畫面中繪三人。左繪一男子手持鐵鍬,面前有一土坑,土中露出金磚,對面繪一懷抱幼兒的婦女。右有榜題:“郭巨埋子”。

董永自賣畫面中繪二人。左繪一頭梳花髻,身著黃色羅裙的女子立於雲上,回首下視。右繪頭戴黑色樸頭,著交領袍服的男子,袖手站在地上,抬頭仰望女子。右有榜題:“董永自賣”。

曾參問母畫面中繪二人。左繪一拄杖老婦,坐於圓凳之上。右繪一擔柴的男子,躬身作揖。二人作對答狀。右有榜題:“曾參問母”。

閔子諫父畫面中繪四人。左繪一頭梳花髻,著黃色羅裙的女子,手拽一幼童。右繪一頭戴黑色樸頭,著圓領袍服的男子。中繪一髡髮少年,躬身向男子作拜。右有榜題:“閔子諫父”。

蔡順椹親畫面中繪三人。左繪戴黑色樸頭,著圓領袍服的男子拱手作下拜狀,其前繪有包袱簍筐。右繪二武士,各持刀槍,與男子作對話狀。右有榜題:“菜(蔡)順模親”。

劉殷泣筍畫面中繪二人。左繪頭戴黑色峻頭,著圓領袍服,跪於地上的男子。右上方雲中繪一著甲冑的武士。二人作對答狀,武士手中拋下一物。右有榜題:“劉殷泣筍”。

西壁:門南側繪農耕圖。壁面南側繪大樹,樹下拴一驢,窗下繪石磨及石確、耙等農具及一牛。其北繪兩人坐於地上似勞作之後的休息,面前置食具(圖二0)。門北側窗南繪二侍從,手託茶具,窗南北繪夫妻二人並坐(圖二一)。窗下繪芭蕉。此壁闌額下方橫繪孝子故事八幅(圖二二~二五),從南到北為:

腅子取乳畫面中繪三人。左繪身披鹿衣的男子坐於地上,前放瓷罐。右繪一騎馬的官吏及一手持弓箭的武士。右有榜題:“政子取口(乳)”。

武妻割股畫面中繪三人。左繪一老婦盤腿坐於床榻之上,身後有墨竹插屏。屏後露出手持刀具,挽起褲腿作割肉狀的女子。一女侍手托盤具,面向老婦。右有榜題:“武妻割股”。

舜子耕田畫面中繪一男子,趕著二頭大象行走在田隴間,左上方有二飛鳥,右有榜題:“舜子耕田”。

韓伯瑜泣杖畫面中繪二人。左繪一著開襟襦裙的老婦,一手持杖,坐於圓凳上。右女子披頭散髮,手持哭杖,獨站江岸。江水中露出骷髏。右有榜題:“曹娥泣江”。

楊香跨虎畫面中繪二人。左繪一女子跨於虎背,右繪山坡及一驚慌奔逃的老者。右有榜題:“楊香跨虎”。

田真分居畫面中繪三人。中繪一樹,右上有二飛鳥,樹下有三人向樹而泣。樹旁散放銀錠金磚等。左有榜題:“田真分居”。

王祥臥冰畫面中繪冰河,岸邊有樹,樹上掛衣。一男子赤身露腿,側臥冰上。冰中有魚頭探出。左有榜題:“王祥臥冰”。

四 結語

此墓紀年為大定十四年,即公元1174年,正是金代興盛時期。

該墓為長治地區常見的方形仿木結構墓,在柱、杭、鬥棋等的處理上比較簡單,鬥棋只砌岀了單抄四鋪作,屋沿部分簡單用條磚砍出凹形板瓦。墓中雖砌有須彌座式棺床,但為素面,壺門內無鑲嵌磚雕及彩畫。

建築彩畫是此次發掘的重要收穫之一。柱、杭、鬥棋以及墓室券頂各部的彩畫線條流暢,色彩豔麗。彩畫在繪製時先以單線勾勒輪廓,然後敷色渲染,有些部位採用了漸暈、退暈的繪製方法,整個墓室色彩感極強。這些彩畫應是當時地面建築彩畫之縮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研究《營造法式》彩畫制度時的參照。

墓室內的壁畫題材也較豐富。多次出現墓主人對坐或並坐場景,這在長治地區宋金墓室壁畫中當屬少見。南壁墓門左、右兩側的兩幅畫面應該是同一事件的兩個相繼場景,表現的是民間傳說中“奈何橋”的題材。可以證明有關奈何橋的傳說最遲在宋金時已經定型,並已在民間廣為流傳。畫中橋樑為我國古代典型的梁橋形式,結構與甘肅敦煌莫高窟61窟所繪橋樑相似叫可以作為研究建築史的參考資料。

此墓壁畫整體設計比較合理,畫中人物比例準確,場景的描繪也不乏精彩之處。如在勞作場面中,一個孩童手搖團扇為休息進食的勞動者降溫,動作自然生動,生活氣息濃郁。總的來說,其在金代墓室壁畫中為較好的畫作,既反映出當時民間繪畫的藝術水平,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經濟與生產生活狀況。

執筆:朱曉芳王進先 李永傑崔國琳

上一篇:飯局上,主動給他人倒酒的,通常是這三種人,你是嗎?
下一篇:堅持散步有助於長壽?過了60歲的老年人,做好這3件事也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