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張藝謀:從攝影師到導演,他的半生是成功的,但我的一生是成功的!

4月18日,這部

電影

已經在多地點映,觀眾們評價說:

這是一部從視覺到情感上都很濃郁的電影,很值得一看。

這部由張譯、於和偉、秦海璐和朱亞文等人主演的電影,也成了近期最受期待的影片。

點選載入圖片

張藝謀

自1982年擔任攝影師,後來轉行做導演,是中國電影史上至關重要的人物。

他的電影集民族文化、社會思考和文化尋根於一體,透過飽滿的色彩衝擊,給人以獨特的藝術境界,配得上優秀導演的稱號。

雖然張藝謀的半生有好有壞,褒貶不一,但我們卻不得不承認,張藝謀的一生是成功的,是值得回味的。

點選載入圖片

一、 張家三兄弟全是黃埔畢業生

張藝謀的爺爺是臨潼的大地主,家裡非常有錢,《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宅院就是仿照他們家的老院子搭建。

張爺爺曾在燕京大學就讀,畢業後回到家鄉,自動請纓做了陝西柞水縣的縣長,一直心懷鴻鵠之志。

陝西柞水縣是個交通要塞,一直是客商們的往來要道,只要能佔領這裡,票子、房子、女人統統都不是夢想,所以這裡的土匪也很張狂。

點選載入圖片

張爺爺到了這裡後,開始組織民間百姓抗匪,還自掏腰包購買了大量的武器,無意間暴露了家財。

到了約定的抗匪之日,百姓中竟有一大半因害怕不敢前往,抗匪之事夭折,張家也遭到了報復。

某天深夜,土匪洗劫了張爺爺家,一家人不得不連夜逃跑,最後逃到了西安。

這件事之後,張爺爺暗暗發誓:

一定要送幾個兒子去當兵,家裡有了槍桿子護體,就沒人敢欺負了。

於是,張家三兄弟全部被父親送到黃埔軍校,成了蔣家的人。

從這件事也能看出,張家是真的有錢,在那個年代能供應三個男孩上黃埔,其開銷是難以想象的。

點選載入圖片

張家三兄弟畢業後一直給蔣家效力,大伯後來去了,二伯不幸離世,老三(張藝謀父親)則成了軍需官。

張藝謀出生在1950年,小學時無憂無慮,一直是三好學生,還是學校的大隊長。

不料,上了初中後,突然有一天風向就變了,他也成了出生不好的“邊緣人物”。

從那時起,張藝謀就失去了往日的精氣神,變得低調陰鬱,也學會了夾著尾巴做人。

然而,恰恰是“夾著尾巴做人”這項技能,讓張藝謀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點選載入圖片

二、張藝謀成為學校的“邊緣人物”

因為出身問題,張藝謀成了“被欺負的物件”,整天活在恐懼中,尤其害怕被同學們無視。

人的成長,往往都是在逆境中,張藝謀也不例外。

為了快速向組織靠攏,張藝謀每天在家練習畫畫和寫字,希望能為組織效力。

直至多年後,張藝謀回憶說:

“因為太害怕被拋棄,所以沒日沒夜地練習,進步非常快。”

點選載入圖片

“運動”大面積爆發後,組織需要會畫主席像和寫大字報的人,張藝謀便被“徵用”,靠這項技能擁有了在夾縫中生存的空間。

沒多久,張藝謀就成了寫大字報和畫主席像最好的人,終於找到了存在感。

卑微、低調、夾著尾巴做人,一個初中生快速長大,學會了生存的技能。

點選載入圖片

三、工作後,依舊夾著尾巴做人

初中畢業後,張藝謀被分配到陝西乾縣農村插隊,在去之前就帶了顏料和畫筆。

進村第一天,張藝謀就開始忙活,給全村每一家的木門上都畫了主席像,贏得了大家的一致表揚。

這件事,張藝謀在心裡盤算了很久。如果不出奇制勝,以他的家庭出身,一定會被欺負,一定會被分配幹最累的活兒。

那時的張藝謀,

只想表達自己的忠誠,只想讓自己“做一個有用的工具人”,才不會被組織拋棄。

點選載入圖片

事實證明,張藝謀的做法是正確的,不但得到了鄉親們的認可,也展現了自己的才華。

插隊期間,讓張藝謀最快樂的事有兩件,一件事被認可,一件便是肖華的陪伴。

兩人同住一個窯洞,一起下地勞作,張藝謀還為肖華“燒水洗頭洗腳”,誰也捨不得離開誰。

不料,這段情在日後卻成了“插隊時的誤會”,讓肖華憤恨不已,才寫了一本自傳來揭發張藝謀。

點選載入圖片

四、進入工廠,依舊低調好學

插隊三年後,政策鬆動,張藝謀也迎來了人生的轉機:

進工廠做工人。

按說,以張藝謀的出身,進工廠是輪不到他的。

但是,張藝謀的才華太出眾,而且是籃球主力,便被特招進了陝西咸陽市棉紡八廠,成了一位工人。

1971年,張藝謀和肖華離開農村,成了一個月有36塊錢工資的工人,無比光榮驕傲。

點選載入圖片

殊不知,雖然被特招了,但他的地位依舊是廠裡的最末等。

每次廠裡開會,領導總會說:

“黨員、團員和預備團員留下開會,其他的都出去吧。”

偌大的工廠,一共有600多人,只有張藝謀站起來,在眾目睽睽下離去,那種尷尬可想而知。

這種作為“邊緣人物”的孤獨感,讓張藝謀感覺很糟糕,只能繼續“夾著尾巴做人”,寄情於畫畫、攝影和體育。

點選載入圖片

早年間,張藝謀只是自學畫畫,雖然有些基礎,但卻不堪大用。到了這裡後,張藝謀認識了一大批60年代從美院畢業的人,終於找到了老師。

素描、水粉、油畫、國畫等,張藝謀均有涉獵,而且進步飛快,終於從“工具人”的身份中解脫出來。

後來,因為畫畫好,有設計感,張藝謀被調到了設計部,初次接觸了相機,便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它。

點選載入圖片

1973年,張藝謀拿著攢了一年多的工資,花了186。6元買了一臺海鷗4型雙鏡頭反光相機。

這件事在廠裡引起了轟動,張藝謀也第一次感受到了萬眾矚目的感覺,愈發喜歡上了攝影。

為了學習攝影的構圖和技術,他輾轉打聽了很多人去買書,肖華也從北京的親戚家借書,以此來讓張藝謀自學。

因為借來的書要還,張藝謀每天下班都要抄書,一抄就是3年,現在還保留著當時的手稿,其毅力驚人,非常人能比。

點選載入圖片

每天早上上班前,張藝謀就拿著相機去渭河周邊轉悠,意圖找到最佳的攝影素材。

因為交卷很貴,他捨不得浪費任何一張,總是會構圖很久才按下快門,也練就了一手“精準構圖”的絕活兒。

漸漸地,張藝謀成了廠裡的攝影名人,因為他拍出的照片總有一種無法言說的美感,總能讓大姑娘小媳婦們滿意。

再加之張藝謀比較低調,讓廠裡一度忘了他是一個“出身不好的邊緣人物”。

點選載入圖片

五、在北電期間,依舊心驚膽戰

1977年10月,高考恢復的訊息傳來,廠裡沸騰了。

雖然張藝謀也很開心,但轉頭想到自己的出身不能參加高考,便又抑鬱了。

而且,張藝謀已經超齡,文化課成績也只有初中水平,想考上壓根不可能。

此時,身邊一位北京的畫家朋友說:

“你攝影技術那麼好,應該去考北電攝影系,說不定會被特招。”

朋友的一句話就打動了張藝謀,他開始發動身邊所有的關係找人,看能不能有直通北京的人。

點選載入圖片

當時,肖華的表哥王滌寰在北京做記者,認識一位叫白雪石的畫家,而這位畫家恰好認識一位朋友,或許能幫上忙。

於是,張藝謀精心準備了一本影集,放了他過往的很多作品,輾轉送到了文化部長黃鎮手裡。

黃鎮被張藝謀的才華折服,親自給北電打電話,特招了張藝謀入學。

儘管肖華為了張藝謀,曾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但當愛人要奔赴大好前程時,肖華卻並未阻攔,反而甘願做起了賢內助。

點選載入圖片

1978年9月,張藝謀和肖華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後,便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車。

進入北電後,張藝謀一直活在自卑中,始終比別人矮一頭。

因為身邊的同學們都有背景,對電影也有自己的見解,只有他連電影都沒看過幾部。

而且,全班他年齡最大,基礎最差,出身最不好,樁樁件件都是短板。

在北電的幾年,他不敢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惡補基礎知識,觀看了大量的電影,隨後彎道超車,成了佼佼者。

點選載入圖片

不料,大二那年的暑假前,他被人貼了大字報,對方揭發他是

“走後門的學生,堅決要求學校處分他”。

學校教務處不得不找他談話,讓他隨時做好退學的準備。

整整一個暑假,張藝謀都活在擔憂和恐懼中,生怕接到學校的退學通知,一切就前功盡棄了。

多年後,張藝謀回憶說:

“很沒面子,根本抬不起頭。大字報被貼出來後就夾著尾巴做人,好在以前也夾習慣了。一直活在恐懼中,感覺學校隨時會處理我。”

好在,暑假結束後,張藝謀沒有收到退學通知,他便厚著臉皮又去了學校。

不久後,學校通知說:

“你可以唸完4年大學,我們也會開推薦信,但是不會給你畢業證。”

就這樣,張藝謀一路夾著尾巴做人,一路好好學習,最後熬到了畢業。

點選載入圖片

六、畢業後的天性釋放

一個人的心性,一旦被壓抑久了,勢必會有爆發的一天。

這點在張藝謀身上,也有很深刻的體現。

1982年,張藝謀被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攝影師,迎來了電影的大好時代。

《一個和八個》《黃土地》《大閱兵》等作品,讓張藝謀拿到了很多國內外大獎,開始躋身一流攝影師行列。

1986年,吳天明導演《老井》,張藝謀又成了男主角,一舉拿下了金雞獎、百花獎、東京國際電影節等大獎,成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A級國際電影節影帝。

點選載入圖片

吳天明對張藝謀非常欣賞,認為他有一種堅持不懈的死磕精神,不管幹什麼事兒都會成功。

也是這一年,吳天明給張藝謀撥了5萬塊錢,讓他去高密種高粱,才有了一年後的《

紅高粱

》。

《紅高粱》是張藝謀和

鞏俐

的“生情之戲”,讓他壓抑在體內的天性爆發,從而拋棄肖華,成了人人皆知的負心漢。

張藝謀對肖華說:

我想要換一種活法。

肖華並不理解張藝謀的想法,只認為他變了心。

點選載入圖片

確實,張藝謀變了,不止背叛了愛情和婚姻,也找到了釋放天性的渠道。

他和鞏俐的結合,與其說是因為愛情,不如說是因為天性。

在名氣初成、窮人詐富的狀態下,《紅高粱》的主演如果不是鞏俐,換成鞏三、鞏四、鞏五等人,張藝謀依舊會變心。

畢竟夾著尾巴做人那麼多年,終於有機會嘗試“不夾著尾巴做人”的生活,張藝謀勢必要嘗一嘗。

就如張藝謀在自傳中所說:

“人一定要有目標,目標不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很具體、很現實的,它會隨著每一個不同的生存階段發生變化。”

張藝謀:從攝影師到導演,他的半生是成功的,但我的一生是成功的!

點選載入圖片

初中時的張藝謀,目標是獲得認可;工廠時的張藝謀,目標是成為攝影師;成功後的張藝謀,目標則變成了滿足精神需求。

雖然肖華對張藝謀的變心怨言頗多,但在成長和前進的道路上,張藝謀一直在前進,而肖華卻停下了腳步,兩人也出現了差距。

所以,人在滿足了眼前的苟且後,自然會去追尋更高一層的享受,一旦有一方停滯不前,雙方勢必會分開。

如果當初,肖華沒有放棄去上大學的機會,沒有選擇送張藝謀去北電,或許,他們會是另一種結局。

——END——

上一篇:張柏芝年輕時的顏值,不是那英那英都能比得過,難道是因為王菲嗎?
下一篇:專訪王李丹妮:演技是我的最大的敵人,演員的最大敵人是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