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無聲》:學校變魔窟,學生被騙,學生被騙,現實比電影殘酷多了!

回憶一下,你們在上學的時候,都跟同學們玩過什麼遊戲?

好,現在我提一個問題:

“什麼遊戲,只動手不動口?”

噓,先別說出你的答案,接著往下看——

《無聲》

和劉亞仁主演的韓國電影《無聲》同名。

但講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故事。

開篇出現的“真實事件”幾個字,讓人心頭一緊。

因為這意味著現實的情況遠比電影殘酷。

01

127起!學校變魔窟

失聰少年張誠(劉子銓 飾)被母親安排轉學到啟聰學校就讀。

初來乍到的他,對眼前的一切感到十分好奇。

同學們雖然都是聾啞人,但看起來十分和諧融洽。

張誠想,或許在這裡,就不會有人歧視自己了。

晚上的化妝舞會,盛大熱鬧。

人群中,張誠被一個叫貝貝(陳妍霏 飾)的女孩所吸引。

燈光打在貝貝身上。

那一刻,張誠感覺舞臺裡的主角只有貝貝一人。

貝貝閉目享受的模樣,深深印在了張誠的腦海裡。

打那之後,張誠開始分外留意貝貝。

貝貝看著像是一個性格開朗的人,能夠跟周圍的同學們打成一片。

張誠以為等待著自己的是陽光燦爛的日子,殊不知惡魔早已潛伏在他身邊,垂涎已久。

第一天住校的夜裡,睡不著的張誠在樓道尋找手機訊號。

走著走著,隱隱看到廁所有光亮。

正當張誠想去一探究竟時,貝貝用手電跟他打招呼,示意他下來。

張誠跟貝貝提起廁所的異樣。

貝貝用手比劃“他們在玩啦”

玩?大半夜在廁所玩什麼?

很快,張誠就目睹了他們玩的“專案”。

校車上,張誠偶然回頭,不見貝貝蹤影。

校車最後一排被人用校服遮擋著。

張誠扯下校服,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

幾個男生對貝貝上下其手,其中一個男生光著下半身,伏在貝貝身上,欲行苟合之事。

貝貝極力掙扎大叫,於事無補。

輔導員見怪不怪,扭頭當沒事發生。

小光(金玄彬 飾)把食指放在嘴唇上示意張誠不要聲張。

看來這事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

更讓張誠難以置信的是,第二天貝貝又跟沒事人一樣和這群侵犯她的男生一起玩耍。

張誠抓住貝貝想問個究竟。

貝貝還是在為他們辯解,稱這“只是在玩”。

在他們眼裡,做這種事相當於玩。

張誠思來想去,不想當一個沉默的旁觀者。

他硬拉著貝貝去找王老師(劉冠廷 飾)。

貝貝一五一十交代了事情的經過。

王老師臉上寫滿了震驚、不可思議的表情。

他去找校長,校長反而表現得很淡定,還吩咐王老師要低調處理。

也就是說,校長默許這些事的發生。

王老師無法接受校長的做法,決定親自調查。

調查結果觸目驚心:

性騷擾、性侵害的次數一共發生了127起,不僅發生在男女之間,還發生在男男之間。

現實中,2009年臺南啟聰學校爆發集體性侵事件,全校多達300名學生髮生100多單性侵案,加害者與受害者皆為聽障人士。

即使在2011年被媒體曝光之後,警方調查的過程中依然有類似事件發生。

一直到2018年,這所學校的亂象依然沒有得到控制。

2011年,韓國電影《熔爐》上映,被稱為“改變韓國國家的影片”。

由於題材相似,《無聲》上映後,網友將它比作華語版《熔爐》。

但《無聲》敘事手法和關注點是和《熔爐》不一樣的。

02

說它華語版《熔爐》,還是小瞧了它

先說相同點。

兩部電影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受害者皆為聾啞人。

孔劉飾演的姜仁浩和劉冠廷飾演的王老師,都是揭發性侵案的主要人物。

在個體對抗體制的過程中,兩人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阻礙。

不同點在於,《熔爐》把更多篇幅放在揭開事件背後的黑幕上。

劇情還沒過半,校長、行政主任、老師等施害者就已經全部被抓了起來。

後半段劇情聚焦法庭審訊。

原本是一起不應該有爭議的案件,然而卻沒有出現壞人被繩之以法的結局。

權貴在背後用骯髒的交易干擾司法正義,肆無忌憚地踐踏公平正義。

窮人在金錢和正義之間,被迫無奈接受和解。

悲涼和絕望是《熔爐》的底色。

我們一路奮戰

不是為了改變世界

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這句話,成了黑暗中透進來的唯一一束光。

成為普通人追求公平公正的樸素理想。

《無聲》和《熔爐》截然相反。

第一次拍劇情長片的柯貞年套了一個心理驚悚型別片的殼。

從人物心理世界、行為動機的描繪入手,嘗試去找到他們為何要這麼做的答案。

但是,誰都沒有搞清楚惡的源頭是什麼。

起初,也許真的只是玩。

一名男同學和貝貝打鬧,兩人不亦樂乎。

肢體接觸在所難免。

慢慢地,貝貝覺得事情並不對勁。

因為對方的手開始不規矩。

貝貝不停地示意對方住手。

但是周圍沒有一個人上前阻止。

男同學一下膽就肥了,伸手去扒貝貝的內褲。

小光上前用校服罩住貝貝,從此貝貝的生活不見天日。

剛開始,貝貝找老師,表示有人欺負她。

老師的回答讓貝貝感到絕望:

如果他們知道你不喜歡

一定不會這麼做的

老師要怎麼幫你

他們沒有欺負你

反抗會被孤立甚至捱打,順從或許還能苟活。

貝貝選擇了後者,還自我洗腦說他們不是壞人,只是在玩。

受害者默不作聲,施害者變本加厲。

這種東西就跟瘟疫一樣,會傳染。

旁觀者最開始會慶幸,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等事情真到自己頭上,也不敢發聲。

因為他們知道,說了沒有用。

失聰人群,認為自己和正常人“不一樣”。

事件如果曝光,自己會變得更加“不一樣”。

也正因為如此,施害者有恃無恐,隊伍不斷壯大。

所有人都被裹挾進來,並且心安理得地認為:

只是在玩遊戲,又不會出人命,怕什麼呢?

03

我們與惡的距離

在《無聲》這部電影裡,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反派。

校長振振有詞,秉承著“多一事不如小一事”的原則。

理由非常的冠冕堂皇:

我是怕這個孩子被二度傷害

實際上,她只想保證自己的職位。

她的放縱,導致事件進一步地失控。

當所有人都以為小光才是始作俑者的時候,電影來了一個反轉:

原來他也曾經是受害者。

這是《無聲》最想問的:

受害者與被害者之間,是否一定涇渭分明?

小光最初被老師性侵,長達數年。

而校長僅僅對這位禽獸老師作出“提前退休”的決定。

這對小光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好人沒有好報,惡人逍遙法外。

那為什麼還要做好人?

小光對著監控邪魅一笑,宣告一個少年的死亡,一個惡魔的誕生。

他縱容手底下的同學作惡,自己躲在背後,享受著帶頭欺凌的快感。

他真的感到快樂嗎?

並沒有。

他甚至會偷偷割腕,不想活在這個世上。

天台上他和王老師的那場戲,把整個故事帶到了一個新高度:

老師,我看到他會開心,那我是變態嗎?

被老師侵犯後,說服自己“愛”上老師,正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表現。

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是指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性、甚至協助加害人。

已故作家林奕含,生前寫了一本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揭示了一雙伸向兒童的教師魔爪。

這也是林奕含自己的親身經歷。

小說裡房思琪被多次性侵,只能安慰自己,老師這麼做是出於愛情,自己是因為愛老師才會接受。

林奕含表示: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屠殺,是房思琪式的強暴。

可怕的是,這樣的事情仍然會繼續發生,現在、此刻,也正在發生。

貝貝,則是另外一個極端。

成為受害者之後,她並沒有轉變成施害者。

她成了討好施害者的受害者。

她的委曲求全、卑微討好,折射出殘障人士的困境。

沒事的時候,我們總說要對殘障人士抱有基本的禮讓。

一旦衝突發生,我們能保證不會先入為主,體諒對方嗎?

電影一開場,張誠抓小偷,卻被警察反咬打人。

張誠聽不見警察說什麼,自然不懂辯解。

警察先入為主,認定是張誠的過錯。

貝貝和張誠去看電影,明明是影院把座位弄錯,兩人卻被觀眾認為是佔座。

有理說不清。

這就是為什麼貝貝不願接觸外面的世界。

外面世界的漠視和誤解,時刻提醒著貝貝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所以貝貝的偶像,一個是何仙姑,一個是黑寡婦。

前者是八仙之一,能夠消除疫災,解救苦難。

每當貝貝被侵犯,她都希望真的可以有何仙姑來打救她。

後者是超英之一,凡人之軀,懲惡揚善。

貝貝渴望自己變得強大,可以不用在意外人的目光。

只有在特殊學校裡,貝貝才感到和大家是“一樣”的。

為了可憐的認同感,哪怕身子被多人蹂躪,貝貝依然甘之如飴。

就算是親人,也未必能完全接納有缺陷的自己。

張誠因為想要保護貝貝,被小光一夥人架到一個小黑屋。

讓他跪下,他身前站著的是一個低年級不斷掙扎的小男孩。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雖然沒有直接用畫面來展現。

即便沒有經驗的你,也懂即將會發生什麼。

張誠就這樣被迫成為了施害者。

事後這段影片被曝光,母親第一時間不是聽兒子解釋,而是覺得丟人,第一個念頭是“轉學”。

她一直記恨拋妻棄子的丈夫,認為兒子是個包袱。

把她送進特殊學校就是想讓自己省心。

從未真正走進兒子的內心。

說明她對兒子失聰這件事情,是介懷的。

電影最後,性侵事件曝光後,社會一片譁然。

校長被撤職,相關犯罪人士得到了相應的處罰。

雨過天晴,學生們臉上重現笑容。

只是那一個被張誠“侵犯”的小男孩,手拿校服,走到另一個熟睡著的同學面前。

你認為,他下一步會做什麼?

細思極恐。

這會又是一輪新的惡的迴圈嗎?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的:“找不到惡的源頭,也看不見惡的終點”

惡不會消失,但我們可以選擇是向善,還是從惡。

《無聲》或許在製作水平上,不及《熔爐》《嘉年華》等作品所掀起的廣泛討論。

但《無聲》敢於深入黑暗,還原更多隱秘的角落,這本身就值得鼓勵。

華語電影,需要更多的態度、角度、聲音和表達。

上一篇:韓劇《窺探》:尺度硬,懸疑足、反轉強,尺度硬,懸疑足,一看上癮
下一篇:《追虎擒龍》釋出新版預告古天樂梁家輝 黑白雙煞 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