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玄武門之變”之後, 如果李淵誓死也不交權, 李世民會殺了他嗎?

從封建倫理道德上來講,“玄武門之變”其實就是李世民發動的奪嫡政變,如果日後作為皇帝的李世民搞不出“貞觀之治”,如果不是他手下的使臣一直篡改史書的話,李世民的名聲肯定會因為這場弒兄逼父的政變大大降低。

至於“玄武門之變”之前,所謂的太子李建成設下了鴻門宴,想要毒殺弟弟李世民的事情,基本都屬於李世民手下的史官日後捏造而成。

大家可以想一想,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關係,已經達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兄弟兩人衝突不斷,怎麼可能還坐在一起聚宴飲酒呢?

退一萬步講,即便是真的坐在一起喝酒,如果李建成要毒死二弟李世民,又怎麼可能去準備假毒藥,或者是藥力不夠的毒藥呢?

如此一來,不但沒有害死李世民,反而還造成了打草驚蛇的後果,豈不是太不合情理了嗎?

而且,根據史書中的描述,秦王李世民在喝了毒酒之後,竟然吐血數升,很顯然屬於非常誇張的文學描寫。

實際上,李世民在事變之前早就已經下定了決心,但從史書上看,似乎他一直都是優柔寡斷,痛苦彷徨,最後被手下人逼得才下了決心。

其實,李世民當時的所有表現都是在演戲,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心腹們都過來,交出明明白白的投名狀。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史臣之所以如此描述,其實也是為了讓他在發動這場流血政變之後,事後提供更多的正當性和合法性,想讓他在當事人和後世人的心目中,贏得更多的理解和同情。

“玄武門之變”最重要的環節,多年以來讓不少人都認為:只要殺了太子李建成就大功告成了。

事實上,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最大的目的,就在於控制他的親爹唐高祖李淵!

如果李淵當時沒有被控制,那麼作為臣子和二兒子的李世民,在宮中把自己的親大哥都弒殺了,把弟弟齊王也給宰了,李淵肯定是要把他處死的。

因此,日後李世民手下的大臣在篡改史書的時候,對李世民的弒兄過程沒有任何掩飾,但對於他弒兄之後如何逼父,由於太難自圓其說,因此整個過程也是支離破碎,完全難以取信於人。

根據史書記載,“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候,唐高祖李淵和近臣們正悠然自得地泛舟海池,好像是沉浸在一片詩情畫意當中,直到尉遲敬德渾身是血,擐甲持矛前來,唐高宗才如夢初醒。

的確!最接近歷史真實情況的,就是李世民在玄武門前襲殺了太子哥哥和齊王弟弟之後,立刻派尉遲敬德和兵士入宮,把自己的父親唐高祖李淵和幾位近臣囚禁起來,而當時囚禁的地點,很有可能就是海池的船上。

如果唐高祖李淵誓死也不交權,李世民肯定會把老父親一併殺掉的!因為,當時的李世民已經沒有(絕對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

當然了,李世民也可以對外矯詔奪權,就說是父親李淵命令自己殺掉太子的。

可是,問題就在於:如果唐高祖李淵不死,他又不同意二兒子李世民的作為,寧死不屈,朝中那些仍然忠於皇帝的文臣武將們,很有可能就會慢慢識破秦王李世民的陰謀,一旦緩過味兒來,大家就會拒不奉詔,繼而發兵與李世民相對抗。

幸虧李淵也是個政治老手,他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認清了形勢,馬上只得承認當時的現實,使得二兒子李世民避免了弒兄、弒父、弒君的三重罪惡。

因此,李淵很快就以當朝皇帝的身份下詔,冊封李世民為太子,同時宣佈把一切軍國大事,全部交給二兒子李世民處理。

兩個月之後,李淵宣佈退位,似乎過起了逍遙自在的太上皇生活,我們從史書中也看不到李淵失去兩個兒子和十個孫子的悲痛,他所展現的一切都平靜得讓我們難以理解。

由此可見,唐太宗手下的史臣考慮到“玄武門之變”的完整性,確實在史書中不得不提到唐高祖李淵的情況,因此才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地編造了事變發生的時候,唐高祖和幾位近臣泛舟海池的荒誕情節,而後又編出了尉遲敬德入宮宿衛,請降手敕的粗糙情節。

往事越千年,我們至今都可以想象得出,“玄武門之變”發生之時,當時的情景多麼有戲劇性:

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一行,緩緩騎行到臨湖殿的時候,皇宮內院的景緻肯定是非常美麗和肅穆的。驚回首,當他們看到同胞兄弟李世民和其手下的兵將們全副武裝,策馬立於玄武門,如此巨大陰影中的景象,有那麼一瞬間,兄弟三人心中,肯定都宿命般地預見了,他們生命當中最重要一刻的來臨!

當時的三個人都是那麼年輕,大哥李建成三十八歲,秦王李世民二十八歲,齊王李元吉才二十四歲。原本,他們華美的人生在偉大的唐朝才剛剛開始,豈料短暫平靜的對視時刻,很快就要過去了,三個一奶同胞的生命,其中有兩個就快變成兩具僵硬冰涼的屍體。

我們不得不為之感慨:最是無情帝王家!

父慈子孝和兄友弟恭,在帝王之家一向都是奢侈品,骨肉親情大多時候也都是因為權術利害而讓位,確實讓我們後人感到非常唏噓。

上一篇:曹操的“五虎上將”中, 只有兩人沒有在這裡露一次面
下一篇:小王子永遠愛著他的B612號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