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鄭爽片酬1.6億,老戲骨入行20年買不起房

鄭爽日薪208萬,確實震驚了日薪208塊的我。

有爆料說,她在出演某電影時77天拿到1。6億元片酬,由此引發“日均208萬”的梗,也成了社畜們的集體心梗。

好傢伙,1。6億,一個敢給,一個也真敢要。

1。6億什麼概念?1000萬的彩票要中20次,還不算納稅;在大廠拿2萬月薪996拼命工作600年,還得是不吃不喝。

影視行業的“陰陽合同”被曝光不是一兩天了,早三年前,國家就已經發出了“限薪令”,對業內天價片酬、偷逃稅等問題進行治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演員簽訂的“陰陽合同”,陽的用於備案登記納稅,陰的才是實際交易價格,從而達到偷稅漏稅的目的。

比如鄭爽的1。6億天價片酬,據說“陽合同”是4800萬,剛好是“限薪令”的上限;而另簽了1。12億元的“陰合同”,這是不能見光的部分。

前有代孕後有天價片酬,鄭爽涼不足惜,只可惜了那些兢兢業業卻連零頭都拿不到的老戲骨了。

01

國內演藝圈片酬水漲船高也不是一兩天了。

香港演員苑瓊丹,曾談到香港藝人紛紛北上發展的原因:到內地拍戲,片酬從20萬變1200萬,可謂一步登天。

1200萬那可能是有一定流量的演技派,而某些頂流可遠不止這個數。

去年愛奇藝CEO龔宇曾表示,目前演員片酬降到一部劇在5000萬以下,而之前的一線演員片酬,最高達到1。5億以上。

有一線“頂流”參演的影視劇,才能在平臺賣出好價錢,因為粉絲市場認可他們,廣告主也更樂意投放,而金主們也賺得盆滿缽滿,頂流的片酬自然被抬得越來越高。

這就是天價片酬的根源,管你作品質量,只要擺出有流量的陣容,金主就願意投資;管你什麼角色,只要片方肯砸錢,就有明星願意去演。

蓬勃發展的影視市場,對一線頂流明星供不應求,片酬靠行業自覺是降不下來的。即便後來有了“限薪令”,片方也會變著法子給明星“補差價”,這才衍生出了“陰陽合同”。

而明星和片方之間則對此秘而不宣,早就成為行業的潛規則。

在這樣畸形的市場下,一些流量明星拿著天價片酬,給觀眾交出的卻是一部部爛劇,仍不愁沒人看。你以為某部作品的評分“糊了”,可實際上人家賺了好幾個億。

這條利益鏈裡,實力派老戲骨卻被排除在外了,因為廣告主根本不會在乎什麼戲骨不戲骨的,他們只看熱度和流量。

之前,於正曾在微博上替明星“喊冤”,說能拿到千萬片酬的演員,扣除稅收和各種費用,最後也就能存個幾十萬,平均每個月也就幾萬塊錢。這番迴應,自然也遭到了網友的一致吐槽。

現在想來,於正就是睜眼說瞎話,他不可能不知道在“限薪令”落地之後,仍存在一些明星片酬“屢限屢高”的情況。

02

不健康的市場,爛片爛劇橫行,也在剝奪底層演員的生存空間。

一方面,一些頂流明星片酬動輒破億;另一方面,有些入行20年的老戲骨連房都買不起,片酬的兩極分化令人咋舌。

去年出演《隱秘的角落》而走紅的老戲骨張頌文就是一個參照。

張頌文老師無疑是資深演技派,也是圈內許多明星的表演老師,他總能捕捉到表演中的細枝末節,成功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小角色。

然而2002年入行至今,張頌文幾乎都是在窘迫、焦慮的狀態中度過,一度拿著不到2000塊錢的工資,每年的收入勉強能維持個人日常開銷,更談不上買房和贍養父母。

這些年來他一直租房住,直到事業有了點起色,他的目標才是在老家廣東韶關(房價均價7000元)買一套房。

曾經為了能繼續做演員,他每天下了班就去買夜場不新鮮的打折的菜,或者大清早趕早市買便宜的菜吃。

張頌文的困境,也是中國“非著名”演員的一個現實縮影。

他曾直言:中國99。5%的演員跟我一樣,頂多只有0。5%演員是衣食無憂的,這個行業特別不健康。

“限薪令”之前,編劇宋方金的一篇“臥底”文章,《臥底橫店一線實錄:表演,一個正在被毀掉的行當》曾刷屏網路。

宋方金在文中披露了影視行業濫用替身、演員軋戲、天價片酬等亂象,中國的一線“小鮮肉”演員片酬進入2億時代。

片酬亂象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演員片酬過高,其他製作經費不足,影視劇粗製濫造,行業發展進入惡性迴圈。

導演陸川、吳思遠也曾表示,高片酬所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大量製作費被佔用從而降低製作質量,這十分可怕。

03

更可怕的是,當觀眾在抱怨爛片太多好片太少,吐槽流量明星演技差時,這個行業卻無法給到底層演員更多的報酬,更多的尊重和目光。

就像張頌文說的,好像沒有人關注我們這99。5%的人,卻拼命逮住那0。5%的人,不停地說他們代表了整個行業。

為了一個出場沒多久就死的公務員角色,張頌文還特意去某市建委上了15天班,每天和大家上下班,去食堂吃飯,用心觀察官員是怎麼工作生活的。

現在的很多流量明星,別說為了角色去體驗生活了,遇到難拍的戲就用替身。像成龍那樣堅持打戲不用替身、從高樓跳下的做法,似乎已經不合時宜了。

“不懂功夫都可以拍動作片,飛來飛去電腦一合成,一個替身就搞定了。”

李雪健老師也曾吐槽某些小鮮肉:自己不來,派那麼多替身。

即便人來了,也不用記臺詞: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二三四五六一,可恥。

李幼斌也曾遭遇“數字小姐”,臺詞就是數字,反正有後期配音,他當時就懵了。

某電視節的論壇上,老戲骨王勁松直接怒斥一些年輕演員“臉都不要了”——

“什麼時候演員成了一個背臺詞都要被表揚的職業了?背臺詞是你上戰場的那支槍,你能告訴我說你到了戰壕裡沒拿槍嗎?你多不要臉吶?”

訪談節目中,陳魯豫誇劉德華敬業和努力,劉德華卻不以為然,而是“現在的標準變了”。

馮小剛找劉德華拍《天下無賊》時,得知9點要化妝、10點開拍,華仔便會準時在9點到場,工作人員不解:這麼大牌的明星,竟然那麼早到?!

原來,其他演員在這種情況下都會10點才來。曾經他認為理所當然的準時,現在反而變成令人意外的優點。

劉德華感慨:什麼時候連準時、記臺詞也變成優點了?

04

反觀前幾年的《人民的名義》,沒有小鮮肉、沒有流量擔當,而是張豐毅、張凱麗、吳剛這些資深戲骨,照樣能打造爆款。

老戲骨們被這個好劇本打動,片酬都給了友情價。這部劇總投資在1。2億左右,但這麼多演員總片酬卻只有4800萬,都不到一個鄭爽的零頭。

出演《人民的名義》的老演員張凱麗至今記得,當年她主演的《渴望》紅遍大江南北時,有人找她回東三省演出,跟觀眾見面,說一場給三千塊錢。

她爸媽說,家鄉人的錢一分也不能要。最後她演了一圈下來,真的一分錢也沒要。

那時有人拿著十萬塊找她拍廣告,她都不敢拍,

“十萬塊錢,都嚇死你了,你哪敢拿啊,不敢。

同樣出演《人民的名義》的老戲骨侯勇,也有類似感觸。

有人找他拍戲,啪一筆錢往那一擱,他人傻了,沒見過這麼多錢。多年後想想,後悔了,當時太年輕,不該那樣做,至少那個不是他想拍的戲,也不是他想演的角色。

所以後來有幾年,他乾脆什麼也不拍了,沉下心來體驗生活。用他的話說,不為五斗米折腰,又不是家裡揭不開鍋了。

其實像侯勇這樣的老演員,市場對他們並不友好。就連濮存晰也曾心酸表示,娛樂市場已經沒有他的活兒了,他演的東西已經沒有人看了。

即便如此,只要給他們好戲拍,他們就會兢兢業業去完成。

20年前,李雪健老師被檢查出鼻咽癌,導演勸他治病要緊,戲以後再拍。

但他不同意:這個戲錢也花了,部隊也動員了,要是因為我而流產了,這個比我死還痛苦。

他一邊接受治療,一邊繼續拍戲。等到殺青時,他已經幾乎無法發聲,仍然盡力去完成大段臺詞,聽得在場的劇組人員感動落淚。

05

像李雪健老師這樣清醒又敬業的演員也不是沒有,只是太少了。

被戲稱“最窮影帝”的富大龍也是圈內的一股清流。他對劇本和角色非常挑剔,遇到好的角色,即便片酬不高也願意接,為此好幾年沒戲拍。

他捫心自問:如果一輩子就這樣,沒有等來一個合適的劇組,還能不能堅持?

內心的回答是:能。

1985版《濟公》,由遊本昌老師主演的有8集,而他只拿了1000塊的片酬。

晚年,他賣房租場地和裝置演話劇,因為話劇不需要那麼多錢,自己又有能演戲,他覺得賺了。

年過八旬,遊本昌排練時不慎骨折,醫生建議他保守治療。他卻堅持做手術,打繃帶上臺表演“弘一法師”。

老演員專業敬業,那些年的影視劇也是真的製作精良。

87版《紅樓夢》,可以說是傾舉國之力成就經典。當年還沒有收視率統計,攝製組更像是帶著使命去拍一部劇,而不像如今收視率和金錢至上。

當時,整個劇組除了導演王扶林的片酬是每集70元之外,其他主要演員的片酬只有每集60元,很多人甚至只有30元,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對藝術精品的追求。

從選角到開拍,87《紅樓夢》花了三年,劇組專門對演員進行集訓,找來專家為演員教授琴棋書畫,培養他們的貴族氣質,要求要熟悉臺詞和時代背景,把自己完全融入角色。

跟如今的劇組都搶著找大牌和流量明星來演不同,當年選角的標準是看演員氣質、性格與角色是否相符。

無獨有偶,86版《西遊記》前後卻花了6年才拍完,主演裡最高的是六小齡童每集70元,其他演員的片酬不超過每集60元,但他們沒人抱怨,只想著如何才能把戲拍好。

現如今,攝製技術進步了,片酬也越來越高了,但人們對藝術、對職業的敬畏卻缺失了。

話說回來,我一向挺討厭“戲子誤國”這類說法,但像鄭爽這樣

德和人品不合格的藝人,名氣越大危害越大,片酬越高越會敗壞社會風氣。

所謂藝以修身,學藝先學徳,做戲先做人。這個道理,希望鄭爽們能夠明白。

上一篇:4月24日是“強姦日”?外網友造謠這一天強姦不犯法,大批女生人心惶惶,不敢出門!
下一篇:《烏鴉小姐》:姜小寧的父母因何下線的?其實,劇中已經暗示了